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28 浏览次数:14 类型:单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 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    , 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1. (1)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讳饰”中的“讳”,读音为huì。 B . “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汉书》作者班固的妹妹班昭。 C . “戕害”中的“戕”,第一笔是“𠃊”(竖折)。 D . “不矜不伐”中的“矜”,与“矜持”中的“矜”,意思相同。
    2.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追求集大成 B . 健康的基础的美 C . 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 . 无意间承传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3. (3) 请把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并把序号填入材料二的横线处。

      ①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

      ②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

      ③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

      ④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

      ⑤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

    4. (4) 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    )
      A . 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 . 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C . 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D . 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5. (5) 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 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 . 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便认为“奸淫狗盗”,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 C . 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D . 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6. (6) 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哪些方面的原因使人们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红楼梦》节选文段,回答下面小题。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①,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  “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节选自《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注:①《会真记》是唐传奇《莺莺传》的别名,讲的是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元代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以此取材,宝玉读的是《西厢记》剧本。

    1. (1) 文中加点字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芳(qìng) B . 在水里(liào) C . 倒(hùn) D . 非蹙(cù)
    2. (2) 除本选段提及“黛玉葬花”,下列章回也写到“黛玉葬花”的是( )
      A .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B .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C . 龄官画蔷痴及局外 D .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3. (3) 林黛玉听了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为什么生气?
    4. (4) 林黛玉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是什么意思?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焯初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论难,颖达为最。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太宗尝问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文过拒谏,则上下情 , 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深善其对。六年,累除国子司业。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学者称之。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褒美。后承乾不循法度,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曰:“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颖达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谤逾切,承乾不能纳。二十二年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B .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C .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D . 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氏易》指曹魏时期王弼注解的《周易》,以对《周易》独到的解读流行于六朝隋唐。 B . 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辽宁省、陕西省全境及内蒙地区。 C . 庶人,本指平民,有时也能指太子。如李承乾即当时储君,贵为太子,又被称为庶人承乾。 D . 释奠,即释奠礼,国子祭酒率领师生陈设乐舞呈献牲酒拜祭孔子,以示对先圣的祟敬之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颖达聪慧好学,多才多能。他幼年就能日诵千余字,长大以后,对五经甚为熟悉,而且还精通算术和历法,也懂得作文的方法。尽管如此,还能向同郡前辈虚心求教。 B . 大业初年,孔颖达明经及第。后来参加东都儒学辩论大会,舌战群儒,荣获第一,这也引发了学术权威的极大嫉妒,甚至要杀掉他来稳固其学术地位。 C . 孔颖达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他为唐太宗讲解《论语》,能结合太宗特殊的身份来阐述孔子的精义,使得圣贤的意思能够直抵帝王的心灵,从而达到规讽和劝谏的积极作用。 D . 孔颖达精忠报国,不避祸福。太子李承乾不守法度,孔颖达不惜触犯皇帝的威严来进呈谏言。有人劝他收敛刚气,他说为国捐躯,死而无恨,劝谏更加猛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 

      ②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文过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韵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韵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②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逑”即“球”。

    1. (1) 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词“粉堕”、“香残”用柳絮随风飘残,喻指红颜终将老去。借用“燕子楼”的典故,暗示出女子特有的孤独悲愁。 B . 林词“叹今生、谁拾谁收”既是对柳絮命运的哀怜,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其凄凉悲楚之情溢于言表。 C . 薛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 D . 薛词“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张本。
    2. (2) 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柳絮自比,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B .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意思是柳絮可不断借助好风之力,直上青云。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临江仙》中“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 C . 面对同一团柳絮,因黛玉、宝钗两人身世、性格的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但都饱含对柳絮的一片怜爱。 D . 黛玉拟的这首词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词缠绵凄恻,催人泪下。全词语多双关,明显有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而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
    3. (3) 同是写柳絮,但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词却明显不一样,请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五、情景默写
  • 5. (2024高一下·上饶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古代诗人多用比喻手法描写音乐,苏轼的《赤壁赋》中“”一句用不断的细丝来比喻箫声的悠长,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一句用丝绸的撕裂声来状琵琶的四弦同时发声。
    2. (2) 《蜀道难》中,李白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的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3. (3)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境界壮阔,通过夸张、想象等手法,点明了送别之地和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六、选择&nbsp;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好了。一天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你站着,思想和激情会悄悄爬出来,追随你的目光,在你看得见、想得到的池方,拉开绵长的、想象的线。那时,如果你想铺开纸,记下一段旋律,每个音符,都会依照灵感的指令,立即冒出头来,___________。你的全部才智和学问,都会一涌而起,去成就你的事业。那个名叫“创造”的词汇,不经意中或者会与你不期而遇。我是如此看重心境,就像看重天色的清朗。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心灵,不让它存坚硬的石板上碰伤:更不让污浊的欲念像肮脏的空气,遮蔽心灵的天空。郁闷、愤怒、孤寂、失意、贪欲、妒……,都难免如同浮云占据心灵;那时,便需要凉爽洁净的风,劲猛地吹过,荡涤浊尘,让心灵的上重新归于清朗。清朗,是一池不曾污染过的清泉,是一张能随时擦洗干净的黑板,是一片收割之后可以重新耕种的土地,是一片能在深夜更新空气的青青林子。谁的心,都不能永远是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可是,却能及时地换掉那些涂污了的纰张,___________ , 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1.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拟人、排比、比喻 B . 夸张、排比、对偶 C . 拟人、借代、对偶 D . 夸张、借代、比喻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呵护着自己的心灵,胆战心惊地,不让它碰伤,在坚硬的石板上;更不让污浊的欲念,遮蔽心灵的天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旧小区改造,①不仅关系城市形象,而且关系民生福祉。今年以来,②我市住建部门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 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高质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努力增加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1年我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4个,预计投资1.1亿元。目前64个项目均已进场施工,③预计最晚111日前可全部完工

    在花园北路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四五名工人正在搬运暖气管道,一名施工人员驾驶着洒水车对现场进行洒水除尘。该小区供暖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当中。④现场施工公告显示 , 该工程2月27日开工,3月27日竣工,工程起点为小区西门原供热二级管网主管道,⑤终点为供热区域内各栋楼前分支管道、各户分支管道及单元分支管道。

    该小区1994年建成,共有6栋居民楼,224户居民。此次小区改造计划投资约345万元,⑥改造内容包括屋面防水、外墙保温、供暖、公共照明、绿地等。为了表达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认可和支持,业主梁先生写了一首小诗,贴在小区入口处:“民心工程进小区,群众纷纷竖拇指。不忘初心红心献,群众为党点个赞。”

    1. (1) 文中六处划线句子中,有三处存有语病,请指出句子序号及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2. (2) 新教材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列出了六个学习任务,其一是“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请仿照示例,从“宝玉与晴雯”“黛玉与紫鹃”“凤姐与平儿”“贾母与鸳鸯”中任意选择一对主仆,谈谈你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150字以内。

      【示例】

      侍书是探春的贴身丫鬟,是探春的得力助手,二者心思默契。“累金凤”事件中,探春一个眼色,侍书便会意,火速请平儿来处理。“抄检大观园”事件中,探春出面保护侍书等丫头,不让她们受侮辱;而侍书也及时响应探春的指令,直戳王善保家的痛处。

七、话题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阅读,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理·巴克斯特也说过:“要成为智者和贤者的人,就必须认真地读通几本经典著作。”歌德也曾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几位名人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阅读对自身的成长与成功的作用,使自己的人生得益匪浅。

    请以“阅读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可发表见解,也可讲述故事,抒发情感。

    注意: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在阅读中体验感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