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2* 梦回繁华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梦回繁华》练...

更新时间:2023-08-28 浏览次数: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根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乐年间都城的繁盛景象。据悉,该图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博物院馆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1699·桃花扇》剧组辗转得到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使用权,从而得以把《南都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通过灯光变化,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的展示 , 美轮美奂。

    A . 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B . 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C . 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D . 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几串噼里啪啦的鞭炮,窗外春寒料峭 , 屋内暖意融融,一整年打拼的疲惫能在这一瞬被治愈。 B . 主播小阿雷经常长途跋涉到偏远地区捐助,为孤贫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怀。 C . 一块巨型电子屏幕上缓缓铺陈开来的《清明上河图》受到了观众的交口称赞 D . 汪曾祺的出版热潮至今络绎不绝 , 全集出版只是这个热潮的一部分。
  • 3.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bō)    道(chà)    行(lǚ) B . 林(hàn)    队(tuó)    劲(qiú) C . (shòu)    拥(cù)    取(shè) D . (chǎng)    香(shán)    长(shàn)
  • 4. 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寒料峭    直截了当    淋漓尽致    不记其数 B . 好高骛远    殚精竭虑    络绎不绝    阴谋诡计 C . 梦寐以求    刚愎自用    按步就班    摩肩接踵 D . 逆来顺受    脍灸人口    无精打彩    细致入微
二、基础知识综合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 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①____。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②____。巨大的漕船,(连绵不断/舳胪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洪敞的拱桥,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等,一应俱全。街上,行人摩肩接踵 , (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1.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chóu)  道(chà)  春寒料(qiào) B . 青(tà)  贵(quán)  仆从拥(cù) C . (bó)  夫(xiān)  规模洪(chǎng) D . 杆(wéi)  酒(sì)  摩肩接(zhǒng)
    2.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舳舻相接  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B . 连绵不断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C . 连绵不断  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D . 舳舻相接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3.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长途跋涉的行旅则在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  ②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B . ①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②汴河是当时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也是南北交通的孔道 C . ①长途跋涉的行旅则在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  ②汴河是当时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也是南北交通的孔道 D . ①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②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三、综合性学习
  • 6. 请你参照示例,根据背景资料,发挥想象,设计一段文物《清明上河图》的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100字左右)

    示例:越王如践剑

    背景资料: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越王勾践屈身侍吴,归国后卧薪尝胆以图自强,经过漫长艰辛的准备,最终实现复仇强国之梦。

    内心独白:“我是一把姓剑。我的王,勾践,曾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我也曾是一把属于失败者的剑。我的王,你与越国子民同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我,与你同在,卧薪尝胆,一心雪耻。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

    文物:《清明上河图》画卷

    背景资料:《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画面从郊区铺陈到集市,描绘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与汴河两岸自然风光的优美。画中人物多达几百人,所绘景物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到摊贩上的陈设货物、招牌文字,丝毫不失。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四、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梦回繁华》,完成下面小题

    梦回繁华

    毛宁

    ①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②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骤提拔,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言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③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④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⑤《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试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达500之多,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示。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皱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 (1) 选文介绍的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特点)?
    2. (2) 就全文来说,选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具体分析。
    3. (3) 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例举出一例,说明运用这一说明方法的作用。
    4. (4) 文末提及“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请结合《清明上河图》的内容,谈谈你认为《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何在?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节选)

    曾筱琳

    ①看过《清明上河图》的人对画面正中的一座拱桥都不会陌生。桥上接踵的人流,桥下畅通的船只,一派热闹非凡的城市生活图景扑面而来。

    ②在古代,大多数拱桥都是石头做的。这个原理不难理解,因为桥面所受的压力会转化分散到桥身两侧,最后作用到两边的地基上,所以,这就要求拱桥两边的基础非常扎实,材料的抗压能力强,而石头刚好可以满足这个条件。

    ③其实在人类历史上,除了石头之外,木材也是建造桥梁最原始的材料之一。相比石头,木材拥有重量轻、抗震性能好、加工方便等优势。最早的木桥是以独木桥的形式出现的,即在水上或峡谷两端搭设一根简单的木头,如今,在许多小河上我们还能着到这种形式简易的桥梁。

    ④那么,能不能效仿石拱桥,也用木头造出这种形态美观的木拱桥呢?显然,如果接照建石拱桥的原理修建木拱桥,那桥估计刚建好没多久就塌了。毕竟,要比结实和抗压能力,木实实在没什么竞争优势。可是,《清明上河图》中这座拱桥恰恰就是用木头做的。难道这是张择端自己凭空臆想出来的吗?

    ⑤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国的第一座木拱桥起源于北宋。最早的文献记载如《宋会要》中所说的“北宋天禧元年正月,罢修汴河无脚桥”。《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记载:桥柱坏舟,遂献无脚桥式,编木为之,钉贯其中。

    ⑥而文中所描述的中国第一座“编木为之”的“无脚桥”,也正是《清明上河图》中展示的这座造型独特,犹如一弯长虹的汴河虹桥!

    ⑦那么,汴河木拱桥又是如何建造的呢?《渑水燕谈录》中用“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简单描述了虹桥的桥梁结构。而后来通过建筑学家和桥梁学家的分析研究发现,汴河虹桥的营造技艺非常科学,其结构精密而巧妙。从整体上看,虹桥的主拱由两个系统组成,它们通过横梁交叉搭置、相互承托,形成了拱形的整体结构,并通过拱上建筑的传递,承担桥面传下来的荷载。为了增强整体稳定性,两个系统之间还设置了五处横梁,以此加强其横向连接,形成整体,共同承担桥面负荷。简单地说,工匠们充分利用了木材的抗压、抗弯以及抗拉等性能,将木头有组织地编制在一起,形成拱形结构,并实现了较大跨度和承重能力。看来,张择端不仅没有凭空“捏造”,在《清明上河图》中,他对虹桥的写实描绘几乎将虹桥的结构完全还原了出来!

    (有删改)

    1. (1) 与石拱桥相比,木拱桥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
    2. (2) 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明上河图》中的科技秘密藏在汴河木拱桥里。 B . “所以,就要求拱桥两边的基础非常扎实,材料的抗压能力强,而石头刚好可以满足这个条件”一句中,加点字“这”具体指的是“桥面所受的压力会转化分散到桥身两侧,最后作用到两边的地基上”。 C . 据历史资料记载 , 中国的第一座木拱桥起源于北宋”一句中,加点字删掉后不影响文意,因为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就能证实“中国的第一座木拱桥起源于北宋”。 D . 汴河未拱桥能实现较大跨度和承重能力是因为工匠们巧妙地将木头有组织地编制在一起,形成了整体稳定的拱形结构。
    3. (3) 一列关于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清明上河图》中的未拱桥并非张择端杜撰,古人是可以效仿石拱桥用本头造出木拱桥的。 B .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并非张择端杜撰,古人是可以效仿石拱桥用木头造出木拱桥的。 C .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起源于北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 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起源于北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