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上册语文《虞美人(春花秋...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就是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 B . 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C . 曹禺,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另创作有《日出》《原野》等剧本及小说《北京人》。 D . 杜甫,中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 2. 下面对李煜《虞美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亡国之君屈辱生活的延续,并引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慨叹。 B . 在前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则指向人事之沧桑无常。 C .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不仅显示出愁思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思的汹涌翻腾,形象地传达出词人的故国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伤和感慨。 D .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看,审美体验和审美经验是一种既相连又相区别的关系。一般地说,审美经验的意义较宽泛,大体可包括一切过去和当下的审美感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不仅是美的对象,甚至丑的、怪诞的对象也可以是审美对象。在当代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一词已逐渐取代了“审美意识”和“美感”一词,美学的对象从美的本质问题为中心转到了对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描述。但是,人们仍感“审美经验”这个词太宽泛,它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是审美主体从无数次的审美活动中获得各种审美感受和内心印象的总汇。总而言之,审美经验有积淀性、被动性和接受性的特点,更注重历史沉淀性,更多普遍认同性,是相对静态的、一般的。而审美体验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导向活动的,更显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和鲜明个性特征,是审美动态过程论。审美体验是主体审美的张力场,随着情感、想象、理解、灵感等多种心理因素交融、重叠、震荡、回流而出现各个不同形态。

    但审美体验又与审美经验不可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动态发展和激烈演进。审美经验更具有普遍性。如春日观花,人们大多心神怡悦;明月当空,人们皆悠然意远。而审美体验却个性色彩浓郁,如杜甫“感时花溅泪”,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对月当歌,体验到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发出沉重的人生旅途的迷惘失落和人世阴晴圆缺难全的喟叹。所以,又可以说审美体验是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是今人依据过去的审美经验,对当下的审美对象有感而生的新的审美感受,是审美经验强烈而深刻、丰富而高妙、充分而激烈的动态形式,并以其设身处地、情感激烈、想象丰富、灵感突现、物我两忘、浑然同一为其鲜明特征。

    人类体验形式远远不止一种。除了审美体验形式以外,还有非审美体验形式,如日常生活体验、实践体验、道德体验、宗教体验等等。审美体验是在审美活动产生的对于审美价值的体验。在一定的条件下,非审美体验可以导向审美体验,或转化为审美体验。而且,一般地说,丰富的人生经验的积淀,将有助于审美体验的深化,换言之,审美的深层体验,是以深度人生体验和广泛的日常生活体验为杠杆的。屠格涅夫《猎人手记》中记述了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牺牲性命的惊心动魄的过程,作者在文中写到“一阵虔敬(崇高美体验)的心情涌上我的心头”,表明了作者从人生体验(生命和母爱)向审美体验(崇高美体验)的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敏感的审美感受能力的艺术创作者,往往获得审美体验对日常经验的超越。日常经验,像任何规范一样,具有双重特性,即显明和蒙蔽。如李清照《如梦令》,在“雨疏风骤”之后,诗人晨起问卷帘人风雨后的海棠花怎样了,侍女答曰:“海棠依旧”。而清照并没有去观察雨后的海棠,超越了常识的感受,获得深度的体验:“应是绿肥红瘦”。在侍女看来,雨后海棠依旧原样,几无变化,双目似乎清晰却蒙蔽。而诗人以其“内在的眼睛”从风骤花落上面,体验到了人生短暂、如花青春易逝的真谛,完成了日常经验向深度审美体验的超越。

    (改编自胡经之《审美体验:艺术本质的核心》)

    材料二

    金斯利·普赖斯(Kingsley Price)在《什么才使一种经验成为审美的?》一文中就主张审美经验是审美特质的一种客观反映。他举出一个例子:假设琼斯坐在音乐厅里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因而他获得了一种音乐的审美经验;史密斯从一间房间走到另一间房间,他检查各种家具,画下房屋的平面图,他有一种想出售房屋的实践经验;布朗在教堂里跪着做祷告,他有一种宗教经验;鲁滨逊在读某先生的竞选演说稿,他有一种履行公民义务的道德上的经验。那么是什么因素才能使得琼斯的经验是审美的而不是实践的、宗教的或道德的经验呢?普赖斯认为不能把一种经验的特点和主体的某种行为混为一谈。他说:“我不相信琼斯的音乐经验是由于他坐在音乐厅中睁着眼睛听音乐的缘故,我也不相信史密斯关于房屋的经验是由于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在笔记上记下些什么的缘故。”他认为审美经验之所以是审美的,就象南瓜之所以是黄色的一样,是一种语义上能表明原因的力量在起作用。每种经验实际上都由两种因素所构成,一种因素来自客体,一种因素来自主体的感知,而那种使琼斯的经验成其为审美经验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主体的感知,他的经验中的感知部分是和其他人一样的,因此“琼斯的经验作为审美的经验,必然源出于对象之中。”但是普赖斯又说,至于对象的审美特质是什么,却很难在现在就找出来。“我的目的,只是提出这样一种观点——那种造就一种经验成其为审美经验的东西,不是那种经验中感知的东西,而是它的对象的某种特质。”

    (改编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关于审美经验各种因素的分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审美经验汇聚了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诸多审美感受和内心印象,是静态、一般的。 B . 较之审美经验,审美体验的意义范畴一般相对窄小,但二者之间密不可分又有差异性。 C . 审美体验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是审美经验的动态形式,并有其鲜明的特征。 D . 在普赖斯看来审美经验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审美主体的某种行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被“蒙蔽”的双眼往往停留在审美对象的常识性的表象上而影响人们对日常经验的获得。 B . 屠格涅夫在记述老麻雀事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产生虔敬的心情,就不会产生审美体验。 C . 主体随着不同鲜明特征的情绪、认知等心理因素的交融而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审美体验。 D . 普赖斯认为琼斯审美经验的获得主要是由于他对音乐这个审美对象的某种特质的感知。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能体现材料一“审美体验”观点的一项是(   )
      A .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白居易《琵琶行》) B .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夏夷中《咏田家》) C .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画语录》) D .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 (4) 两则材料均使用了大量的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这些论据体现了论述类文章所用论据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 (5) 春花秋月本为美景,但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却产生了极其沉痛的审美体验,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犁铧,耕耘着宫阙

    雷抒雁

    ①我静静地躺在中都古城的断垣上。

    ②这是秋天,又是黄昏,无力的残阳,在断垣残砖上涂抹着血色。那些波光闪闪的水面,曾是这中都紫禁城的护城河,如今被切成一方一方湖泊,暮色中晃动着蓝的、黄的和红的旗帜。

    ③这便是那位乞食和尚做了皇帝之后在凤阳这偏僻穷困的土地上兴建的都城么?人们只知道北京的故宫,岂不知北京故宫只是它的一件极其简陋的复制品!

    ④“那里是东华门,那里是西华门!”我注视着那些坍塌的城门,在心里猜想着。北面那座山该是“万岁山”了,那山的位置差不多就像北京故宫后边的景山。要是当初不迁都北京,那条吊死明朱王朝的绳子也许就会挂在这“万岁山”上。

    ⑤午门,正在我的脚下,城楼已荡然无存,荒草里,只有一个个被风雨洗得发白的石基。社坛、太庙、承天门、金水河、洪武门以及圜丘,依次从午门向南排去。这些宏伟的建筑,这些曾经神圣得不许百姓涉足的禁地,如今都已成泥,或者堆着粪土,或者翻着泥浪,青青的、针锋般的麦苗正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⑥近处,有农夫斥牛的声音。我循声走下城垣,只见一位农夫正扶着耕犁在耕作。那里曾是太和殿,中和殿,还有宫妃们的寝宫?我猜想着。农夫只低着头认真地看着脚下的犁沟,一声声喝斥着疲惫的牛。也许他想趁着傍晚,多犁几垄,然后回家。他知道,妻子和子女已备好香喷喷热腾腾的晚餐,正期待他的归去。

    ⑦我想,他也许不曾想过他的犁铧是怎样在那里翻动着历史的,那一排排整齐的土浪,便是一页页翻开的史册!他不时地弯腰把一块块残砖破瓦捡出来,吃力地扔到路边。我随手拾起一块,擦净泥土,竟是黄灿灿的瓦当。尽管已经残破,但那张牙舞爪的龙纹,却极其生动和优美。算算时间,该是600多年前工匠们的手艺了。当初,军士、工匠、南方的移民、北方的罪犯、各府县的民夫、役夫……足有“百万之众”,在这一片土地上烧砖、琢石、雕木、画栋、砌墙、筑城,为朱元璋构筑“万世根本”的帝王梦!那景况使人联想到古埃及修建金字塔。你似乎还能听见督军、工头呼啸的皮鞭声,恶毒的斥骂声……

    ⑧“虎踞龙盘圣祖乡,金城玉垒动秋芳。”御用文人们却不失时机地献上阿谀之辞。然而,就在那些华丽建筑的近旁,堆积着苦役们的尸骸;凤阳花鼓梆梆地敲响着,滴着逃荒者的血泪。一场恶梦在这块土地上延续了多少个世纪!

    ⑨我久久地望着耕田的农夫。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唱花鼓,是否也有过逃荒的历史,也不知他的家人有无因饥饿而非正常的死亡者。他只专心耕田,似乎一切希望都在这泥土里。

    ⑩我轻轻抚摸着手里那块黄龙瓦当,似又看见那位贫困的和尚,当土地使他绝望之后便离开土地去寻找新的命运;终于当了皇帝,在这片土地上盖起如云的宫阙。可是,他忘了正是这贫苦农民的血凝聚而成的建筑,使更多的人对土地绝望!

    ⑪推倒重来!历史有时也像一场游戏。那些豪华的建筑,如同海市蜃楼,又悄然逝去。焚烧在义军愤怒的烽火里;坍塌在无情的风雨里;然后,覆没在锋利的犁铧下!留下的,依然是生长野草、生长五谷的土地,如同重新构思生活的稿纸铺展在农民的面前。那些宫殿和城垛上的巨砖,都斑驳着杂色,被砌进屋舍,或被砌成猪栏和茅厕。贫困恶毒地嘲弄着古老的文明;文明断裂成我手上残缺的黄龙瓦当以及这些不成条理的思绪。

    ⑫暮色更深。犁田的农夫不知何时已归家了。我信步走着,随着伸手从路边折一根枯黄的茅草含在嘴里。一种野草的清香苦丝丝杂成一种奇怪的滋味,随着口水缓缓流进心头。

    1. (1) 文中第⑩段,作者为何说“他忘了正是这贫苦农民的血凝聚而成的建筑,使更多的人对土地绝望”?
    2. (2) 你如何理解这篇文章题目“犁铧,耕耘着宫阙”?
    3. (3) 请比较作者在本文中与李煜在《虞美人》中对“宫阙”情感的不同。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②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内。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③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④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传》)

    1.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善属文,书画( ) ②世宗以景故,不( )

      ③王师金陵( ) ④左千牛卫将军( )

    2. (2) 下到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B .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C .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D .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3. (3) 请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4. (4) 根据文章,分析李煜的人物形象。
    5. (5) 《虞美人》中所写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欧阳修笔下的“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中都体现了李煜的“愁”,你更喜欢谁写的?请简述你的理由。
五、古代诗歌阅读
  •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该词起句,追思往事,痛不欲生,继而满腔恨意,喷薄而出,而“又”字写尽人情凄惨,隐含仍苟活,历尽磨折之意。 B . 该词逆承上片“故国”句,细描过去奢华生活场景,结句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千愁恨,如泣如诉般,令人不堪卒读。 C . 该词篇幅虽然不长,却能激发阅读者更强烈更广泛的情感共鸣,这一定程度上是缘于结句象征性的比喻和丰富的愁情。 D . 该词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深刻地书写并传达了词人深厚强烈的真情实感,汹涌翻腾,动人肺腑。
    2. (2) 本词下片中“只是朱颜改”一句中“朱颜改”用意极深,请试作探析。
六、情景默写
  • 7. 名句默写。
    1. (1) 除春花秋月之外,“”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 (2)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3. (3) 词中直接抒发词人内心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七、选择 简答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①  , 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小花(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一提到雨,②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 (1)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与文中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 B . 信封上写着:“阿夷(姨),您好”。 C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D . (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八、语言表达
  •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前两句每句不得超过12字,第3句不得超过20字。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之后,软禁在宋都汴京期间。李煜从皇帝变成了囚徒,,于是深沉的故国之思、浓厚的人生感慨在他的词中自然流露出来。,据陆游《避暑漫钞》载:“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在赐第,七夕命故伎作乐,闻于外,太宗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写出了一种通向宇宙人生的普遍悲剧情感。

九、微写作
  • 10. 根据要求写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近行人。”这是一首白居易于邯郸驿舍中思家的诗,但诗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人,而是想象家人如何思念自己。清代学者浦起龙评价这种诗歌手法说:“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请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表达你自己某一种情感的文字。要求:①有描写和抒情;②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生动作;③不少于1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