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8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

更新时间:2023-10-18 浏览次数: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古代诗歌阅读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中“穷秋”点出此行季节是晚秋;“萧萧”二字既形容落叶纷纷,也兼写山路上秋雨之萧瑟。 B . 第二句不用动词,却引人想象那两岸蒲草在风雨中摇曳的动态,给读者留下很大的艺术联想空间。 C . 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把南飞的大雁看成是带来家乡音讯的使者,显现出诗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 D . 结尾急切的询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把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直接强烈地表现出来。
    2. (2) 本诗前两句,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相同点?在意境、情感两方面又有哪些不同点?请赏析。
  •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 平海夕漫漫。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②“迷津欲有问”,《论语》记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问津,却被这两位隐者讥讽入世的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遥望,可望而不可及。看似句意平淡却含蓄地表达了浓烈的情感。 B . “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一个“隔”字就流露了思乡之情,用词贴切。 C . “孤帆天际看”,诗人运用对写,主客移位,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 D . “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在从政与归隐的矛盾中,表现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而与官场决裂的决绝心理。
    2. (2) 本诗首联与杜甫《登高》的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都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 . 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 . 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 . 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 (2) 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 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公元765年,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这首诗大概写于诗人出川途中。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旅夜书怀》诗,标题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旅夜”交代时间,点明诗人处境;“书怀”即抒发情感。 B . 《旅夜书怀》的尾联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呐喊,表明诗人决心像沙鸥一样,展翅飞翔,对未来充满了豪情壮志。 C . 《登高》的颈联,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体衰多病,诗人蕴蓄的复杂情感,动人心弦。 D . 《登高》被后人赞为古今七律第一,其尾联的“繁霜鬓”与“浊酒杯”写尽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和悲凉之情,体现了沉郁顿挫的特色。
    2. (2)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歌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②岩峣:高山。③分:甘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 . 颔联写诗人在登高中想象与妹夫一起赏菊的场景。本应该你我手执绿酒共赏黄色的菊花,又何必有穿着红色裙子的女子吹紫箫相伴。 C . 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 . 本诗尾联中,诗人借陶渊明自喻,借“东篱醉”写出了他对“采菊东篱下”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
    2. (2) 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 6.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对《琵琶行并序》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浔阳”两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B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写出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 C . 第三段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用年轻美貌衬年老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D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不仅写出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同时将自己的不幸和失意的心情,将自己的不平和愤懑倾泻出来。
    2. (2) 诗歌中多处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风霜起”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 . “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 C . 此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 . 最后两句深入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以真鹰气概期之”,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2. (2) 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 . 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 . 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 .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2. (2) 根据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两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 9.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忧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白将谢灵运与自己对比,谈自己在梦中到达谢公住处,穿上谢公鞋履,表达出对其倾慕向往之情。 B .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一首记梦诗,以“梦游”为线索,写了“梦游之因”“梦游所见”和“梦游之感”。 C . 《登高》以一“悲”字贯穿始终,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中含情,情自景生,既显自然之悲象,又书人生之艰难。 D . 社甫为人忧国忧民,李白为人恣意潇洒,这都表现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登高》面向现实,注重格律,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少受格律拘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 (2) 物象“猿”“水”“鸟”在两首诗中均有出现,却以不同的形式成为蕴含着不同情致的意象,请对比两篇文章中的这三个意象,并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 10. 阅读以下两首格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登高》一诗押韵的字有____个。(   )
      A . 2 B . 3 C . 4 D . 5
    2. (2) 下列对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岳阳楼》:以阔大之景引发社稷之思。 B . 《登高》:以神奇瑰丽之景反衬悲凉之情。 C . 《登岳阳楼》:以不幸的“无”和幸运的“有”相对比形成艺术张力。 D . 《登高》:颈联以“萧萧”“滚滚”两组叠词营造如泣如诉的艺术效果。
    3. (3) 请概述《登岳阳楼》一诗末尾两联所表达的情感。
  • 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短歌行》均属于古体诗的范畴,“歌”“行”“吟”都是古体诗。 B . 本诗用字精准凝练,“迷花倚石忽已瞑”一句中的“忽”字,写出了诗人留恋美景,浑然不知天已昏暗的情状。 C . 诗人两次提及谢公,表现了对谢灵运的仰慕,表达远离现实寄情山水,寻得精神解脱之情。 D . “熊咆龙吟”两句描绘熊在岩石上咆哮,龙在泉水中长吟,就连深林、山巅也惊动了,令诗人惊叹、向往。
    2. (2)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后言》中说,“太白以气为主”,这里所说的“气”是指气质,或个性特点。请结合诗歌节选部分,谈谈李白的“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大和六年(832)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此时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三秋”点明时序,意同《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B . 颔联写雨声淅沥,老翁仍能安然“睡美”,体现他心无所虑的闲适情怀。 C . 取暖的燃料已化为灰烬,老翁却“香添暖被笼”,与“睡美”形成照应。 D . 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以景结情,突出秋霜的冷酷,表达愤懑无奈之情。
    2. (2) 本诗中“老翁”的形象与诗人在《琵琶行并序》中塑造的“江州司马”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 1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岩泉,栗深林兮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 (1)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欲之梦吴越    因:依据 B . 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C . 熊咆龙吟岩泉    殷:震动 D . 栗深林兮层巅    惊:惊动
    2. (2) 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B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 .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D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 (3) 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 . 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 . 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 . 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4. (4) 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
      A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 .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C . 杨柳岸晓风残月。 D . 唯见江心秋月白。
    5. (5)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 . 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 . 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 .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6. (6) 诗人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写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是为了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
  • 1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我欲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 , 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瑟兮鸾回车 B . 深林兮惊层巅 C . 云青青兮欲 D . 对此欲倒东南
    2.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云霞明灭可睹      或:有时      迷花倚石忽已      暝:昏暗 B . 我欲之梦吴越      因:因为      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 . 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D . 烟涛微茫难求      信:确实      熊咆龙吟岩泉      殷:震动
    3. (3) 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 . 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 . 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 .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文段二:

    白居易,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 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 .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 .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 .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 . 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如《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 C . 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 D . 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 . 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 . 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 . 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②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5. (5) 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三、小阅读-课内
  • 16.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 . 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 . 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 .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 17. 下列对《琵琶行》选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A . “间关”“幽咽”两句,以视觉强化听觉,写出了琵琶声由婉转流利转向滞塞难通的过程。 B . “别有”“此时”形象描绘琵琶声暂停时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C . “银瓶”“铁骑”运用比喻,描绘琵琶声在暂歇后突然变得激越而雄壮,音乐走向了高潮。 D . “曲终”“四弦”写乐曲终了时拨子小心地划过四弦,音乐在高潮后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 18. 下列对《琵琶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琵琶声轻快而流畅,如同黄莺啼叫着从花下轻盈自如地飞过一样。 B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C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终结时,另外传出深藏心底的愁思幽恨,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D .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曲子弹奏结束时琵琶女非常用心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四弦依次奏响发出撕裂绢帛之声。
  • 19. 下列关于《琵琶行(并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运用了双关的手法。 B . “间关莺语花底滑”的语音形式和所描写的内容有一致性。 C . “梦啼妆泪红阑干”中的“阑干”有“纵横错落”的意思。 D .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点明“青衫湿”的原因。
  • 20. 下列对杜甫《登高》的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开门见山,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情感悲凉。描绘景物,远近高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势的峡江秋景图。 B .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怆,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C . 颈联从纵、横两面着笔表现感情,从时间到空间,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归结到时世艰难,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D . 杜甫《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
四、选择类
  • 21. 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 , 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 , 命曰《琵琶》。

    A . 升官   长诗    诗    乐曲,歇唱的遍数 B . 升官   长诗   句   古诗的一种 C . 贬官   七言诗   字   古诗的一种 D . 贬官   词句   乐   曲,歌唱的遍数
  • 22. 下列各项中的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  )
    A . 送客(于)湓浦口 B . 使(之)快弹数曲 C . 沉吟放拨(于)插弦中 D . 感(于)斯人(之)言
  • 2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本是京城女   凡六百一十六 B . 使快弹曲       钟山只隔重山 C . 曰《琵琶行》    如南山石 D . 商人重利别离   绿杨烟外晓寒
  • 24. 对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风急天猿啸哀                       高:高远。 B . 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C .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D .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痛苦遗憾。
五、语言表达
  • 25. 发挥联想和想象,将《琵琶行》中的两句诗扩写成一段散文。要求:符合原诗意境:内容全面准确;70个字左右。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六、情景默写
  • 2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写出了乐声的浊重与清脆的两句是“”。
    3. (3) 杜甫在《登高》中的“”,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