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8 /8.2 登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上册语文《登高》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zhě)六(yāo)慢(niǎn)雳 (pī) B . 人(jiǎ)花(dí)头(diàn)青(mín) C . (mǔ)溪(shàn)然(hōnɡ)水(lǜ) D . 悴(qiáo)猿(xiào)倒(liáo)酒(zhuó)
  • 2. 下列对《登高》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着重从形、声、色、态方面刻画眼前景物;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读者可以充分地展开想象进行补充。 B .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条、空旷辽阔的景色,上句仰视,下句俯视,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C . 颈联两句分别从时间、空间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把久客易悲秋、多病独登台的沉痛情感融进了诗句中。 D . 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个人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跃然纸上。
  • 3. 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 . 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 . 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 . 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二、情景默写
  • 4. 《登高》
    1. (1) 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2.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 (3) 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4. (4) 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5. (5) 杜甫的《登高》诗中,“”写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时长的境况,“”更显得诗人形单影只,老病孤苦。
三、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 . 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 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 .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 (2) 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评它“把悲秋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请赏析一下这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 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高》首联绘景如工笔画,具体描绘急风、高天、猿啸、清渚、白沙、飞鸟,形、声、色、态一一呈现。 B . 《登楼》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坚信大唐帝国政权稳固,气运久远,警示吐蕃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扰。 C . 《登高》尾联直抒胸臆,抒发国运艰难、身世坎坷、穷困潦倒的悲苦之情;《登楼》尾联用典,表达了对朝廷的极度失望和不满。 D . 两首诗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借登高临眺的所见所感,融自然景象、国家命运、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
    2. (2) 虽同为登高临远之作,这两首诗的颔联所写之景却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分别赏析。
四、语言运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杜甫是语言的大师,将社会现象____成高度概括的诗句,是他的特殊才能,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还能将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得____之势。李白常用风驰电掣、____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杜甫则常用体贴入微,精雕细刻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意象密集是杜诗的一大特点,如“(____)”“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杜诗的风格向来用“沉郁顿挫”四个字概括,这和他忧国忧民的思想、____的感情有密切的关系,《秋兴》八首便是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如“丛菊两开他日泪”。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风格的另一面是“萧散自然”,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形成了这一特色,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仁爱与忠厚,在后世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其实与忠君相比,爱民才是他人格的核心,也更为宝贵。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他们同时出现在盛唐的诗坛上,真是中华文明史的一大奇观。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提炼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腾挪跌宕 B . 凝练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跌宕起伏 C . 凝练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腾挪跌宕 D . 提炼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跌宕起伏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B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 .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D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B .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C .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等而下之,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D .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五、语言表达
  • 8.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体现了其“沉郁顿挫”的风格。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点为该诗写一个文学短评,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