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金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3-09-14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8·海南)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西瓜榨果汁    B . 苹果酿果醋    C . 糯米酿甜酒    D . 鲜奶制酸奶
  • 2. 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 一氧化碳 B . 二氧化氮 C . 氮气 D . 可吸入颗粒物
  • 3.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氢气用作燃料

    ②氧气用于气焊

    ③活性炭用干冰箱除臭

    ④氮气用作保护气

    ⑤干冰用作舞台云雾效果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④⑤ D . ③⑤
  • 4. (2020九上·小店月考) 汽油运输车辆的合适位置张贴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 5. 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猜想与假设 B . 设计实验 C . 收集证据 D . 解释与结论
  • 6. (2020·柳州)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放入铁钉 B . 点燃酒精灯 C . 倾倒液体 D . 读液体体积
  • 7.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发热 B . 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作燃料 C . 鱼能生活在水中,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D . 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 . 铁丝在氧气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 9. 以下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B .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C . 加入催化剂后生成物的质量不会增加 D . 过氧化氢不加催化剂时无法产生氧气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 . 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11. (2020九上·娄底期中) 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 氢气+氧气 B . 二氧化碳+碳 一氧化碳 C . 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D .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 12. (2019九上·定州期中) 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 . 物质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 . 食物腐烂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 D . .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 13. 小强同学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了。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可以较快地产生氧气 B . 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了 C . 反应中高锰酸钾起催化作用 D . 完全反应后残留固体为氯化钾、二氧化锰和锰酸钾
  • 14. (2022九上·石首期中) 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是混合物 B . ②可能是金属 C . ③中的粒子可构成两种物质 D . ④是纯净物
  • 15. (2022九上·凤阳月考)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用导管从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引出一缕“白烟”,点燃形成子火焰。据此实验,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 子火焰处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 16. (2017九上·江都月考) 已知氧化铜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7. 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将其序号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1. (1) 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中。
    2. (2) 取少量碳酸钠粉末用
    3. (3) 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
    4. (4) 少量药品反应可以用
    5. (5) 用于加热时作为热源的
    6. (6)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
    7. (7) 写出上述仪器的名称:H
  • 18. 分类、归纳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 (1) 现有①水银:②“农夫山泉”矿泉水:③冰水混合物:④稀有气体:⑤净化后的空气:⑥蒸馏水:⑦啤酒;⑧加热KMnO4后的残余固体:⑨液氧:⑩二氧化硫。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有

    2. (2) 做硫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前,要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装上少量水,目的是
    3. (3) 导线内部材料通常是金属铜制成的。在常温下,金属铜(符号Cu)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在空气中加热铜丝,能生成氧化铜(CuO)。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金属铜的物理性质有:(写两条):

      ②在空气中加热铜丝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三、实验题
  • 19.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中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氧含量数据如表:

    可燃物名称

    蜡烛

    木炭

    棉花

    红磷

    白磷

    最低氧含量/%

    16

    14

    8

    8.8

    3.2


    请结合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为教材中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图:请写出集气瓶中发生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 (2) 结合数据,你认为红磷适合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吗?你的理由是:。但实验过程中又确实看到进来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容积的。其原因可能是:
    3. (3) 图2是拉瓦锡的实验装置,回看拉瓦锡的实验选择汞的优点有:____(不定项选择)。
      A . 实验过程没有污染 B . 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 . 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后又得到汞和氧气 D . 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4. (4) 请你结合数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密闭装置内红磷熄灭后的空气中还有氧气,写出操作步骤和现象:
  • 20.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下列仪器名称:b
    2. (2) 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可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为(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验满的方法为
    3. (3) 若实验室选择装置C制备氧气,所需要的药品是,与B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
    4. (4) 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G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口进(填“c”或“d”)。
    5. (5) 在标准状况下,氨气(NH3)的密度约为0.8g/L,空气的密度约为1.3g/L,且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在实验宜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同时会产生氯化钙和水。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和收集装置是(填序号,A~F之间选择)
四、推断题
  • 21. A、B均为纯净物,C、D、E均为混合物,①-⑤五条途径(见图)都会产生气体M,实验室可利用途径①、②、③反应来制取M,工业上可通过途径④来生产M,自然界可通过途径⑤来提供M,途径①、②、③反应类型相同,途径①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N可作为途径②、③反应的催化剂。图中部分物质未写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途径③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 (2) 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铁和M反应的现象是。要使该实验成功,且现象明显,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写一例即可)。
    3. (3) M化学性质较活泼,可以和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对于这些反应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②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③该反应一定放出热量④该反应可能是缓慢氧化

    4. (4) 工业上可通过途径④来生产M,此方法为,其是利用物质的不同来对其进行分离,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五、科学探究题
  • 22.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

    【查阅资料】①氯化钾可溶于水;②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种类、反应程度、温度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氧化镁

    开始反应温度(℃)

    420

    515

    305

    490

    剧烈反应温度(℃)

    490

    540

    350

    545

    1. (1)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没有二氧化锰,最好选用上述物质的作催化剂。
    2. (2) 【实验现象分析】

      Ⅲ中X的值应为g,实验I和Ⅲ对比的目的是

    3. (3) 实验Ⅱ和Ⅲ对比的目的是
    4. (4) 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然后进行称量,目的是
    5. (5) 完成上面的操作后还不足以说明氧化铜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原因是:。实验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6. (6) 【拓展延伸】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比较两者的催化能力,某同学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查阅资料】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反而会降低。

      【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取1.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毫升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③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用注射器B将2毫升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④用3.1毫克、3.6毫克过氧化氢酶及1.5毫克、5.6毫克、10.7毫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乙。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7. (7) 分析乙图中的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结论,其依据是
    8. (8) 依题目中信息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突然变慢。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