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六单元 /10 /10.2 *师说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吾从而师       欲人无惑也难矣 B . 学者必有师   彼童子 C . 择师而教       蚓无爪牙 D . 郯子徙         句读不知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 或师焉,或不焉 C . 人非生而知之者 D . 君子生非异也
  • 3.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是故益圣,愚益愚 B . 学于师 C . 中规 D . 学而大遗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吾从而师之  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⑤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⑥闻道有先后 , 术业有专攻  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 . ①③⑤⑦ B . ②④⑥⑧ C . ①②⑤⑥ D . ③④⑦⑧
  •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于其身也,耻师焉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B . 其闻道也亦先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C . 师不必贤弟子            苛政猛 D . 师道之不传久矣            吾其还
  • 6.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官盛则近(阿谀奉承)  ②其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③是故贵无贱(无论,不分)  ④小而大遗(学习)  ⑤圣人无师(常有的)  ⑥郯子之(学徒)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⑥ C . ②③④ D . ①④⑤
  • 7.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 或师焉,或不焉 C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8.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A . 全不相同 B . ②③和现在的意义相同 C . 全都相同 D . ①③④和现在的意义相同
二、文言文阅读
  • 9. 文言文阅读

    圣人无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不从师         惑:有了疑难问题 B . 其闻道也先乎吾    固:本来 C . 圣人无师         常:固定 D . 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精通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夫庸知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闻道也固先乎吾 B . 人非生知之者             惑不从师 C . 所存                 郯子 D . 不拘时                 学
    3. (3) 下列对文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之学者必有师”,鲜明地针对时弊提出问题,突出了论点,是全文论述的总纲。 B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择师的态度和标准,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观点。 C . 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举实例,引言行,令人信服。 D . 本文只是为了鼓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学“古文”而作的,有一点自鸣得意的意思。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蜀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为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 (1) 下列划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长        比:等到 B . 会元翼亦围出             溃:溃败 C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谄媚奉承 D . 君子不齿                      齿:并列
    2. (2) 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B . 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C . 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D .  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3.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 . 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C . 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D . 韩愈重视师道,愤世嫉俗。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4. (4) 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幼刻苦学儒,不奖励             俟:等待 B . 句读之不知,之不解             惑:糊涂 C . 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低下 D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是对参加科举殿试录取为一、二、三甲者的统称。 B . 谥,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有美谥、平谥和恶谥之分。 C . 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用文言写的内容充实、质朴流畅的散体文,与骈文相对。 D . 经传,经指儒家的经典,传指与经书相关的传记,后以经传泛指儒家的重要典籍。
    3. (3) 下列对《师说》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 . 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的老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 . 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 . 作者对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自身反而不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抨击和讽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 12. (2024高一上·绍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二)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固学成而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困,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

    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窦秀才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B .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C .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D .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圣人,是对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赞誉,有时专指孔子,也表示对古代帝王的尊称。 B .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句末的停顿为“读”。 C . 道,有思想、方法等义项,此处的“道”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道”义不同。 D . 足下,古代常用的交际用语,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窦秀才”,可译为“您”。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大夫之族不愿相师,是因为他们担心向地位低或身份高的人学习而受到众人耻笑。 B . 《师说》通过多重对比,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 C . 韩愈认为窦秀才年轻气盛,才智出众,言辞高雅,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获得功名。 D . 韩愈在《师说》与《答窦秀才书》中都直击社会弊病,表达了不敢为师的愤激之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②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

    5. (5) 韩愈认为自身难以胜任窦秀才的老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乳儿粉子 , 轻儇浅躁,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徒以其久待刘夫子而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乳儿粉子:指年轻识浅的人。③何北山:何基(1188—1268),字子恭,人称北山先生,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B . 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C . 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D . 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说理辨析,但都是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 B . 士大夫是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中国的官员的世袭制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 C . 北面,古代君主坐北朝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以示臣服。文中以此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D . 昌黎,郡名,唐代韩氏为昌黎郡望,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文以载道”,以道为先。
    3. (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这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师道……难矣!”意在揭示当时士大夫阶层对师道的错误态度。 B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度副词“益”,旨在说明由于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 C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这一句,用比较方法说明“众人”只爱孩子,不爱自己。 D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一句,引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观点的荒谬。
    4. (4)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 (5) 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二人观点有何不同?
  •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韩愈 , 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蜀观察推官。晋 , 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为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旌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 (1) 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 . 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 . 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 . 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2. (2) 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还包括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陆游、王安石。 B . 卒,表示“死亡”的意思。《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 .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 . 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3.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 . 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C . 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D . 韩愈重视师道,洞察世风。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4. (4) 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 (5) 文本二,作者从哪3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从而抨击“耻学于师”的?请简要分析。
  •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元和十四年(819)进士。未中进士时,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

    1.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B . 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C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 D . 以为狂人。                          以为:认为。
    2.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皆出于此乎?              环顾 B . 则群聚而笑                人患在好为人师 C . 今其智反不能及            幸见取 D . 小学大遗                  又挈挈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B .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 .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 .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4.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B . 《师说》选文第一段连用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C . 柳宗元在文中,说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他那些自谦之词,是对韦中立的“欲相师”婉言谢绝。 D . 柳文用谐谑之语,举韩愈之例,否定师道,内里隐含无比的悲凄和沉痛,也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
    5.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③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三、语言表达
  • 16.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付老师做寿。付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岁高龄还在做学问。付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拙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某书店举办读书活动,让读者围坐在一起读书,闻着怡人的花香,吃着精致的茶点,读前深呼吸,读后闭着眼睛冥想。举办者认为“不管看什么书,首先要给人们仪式感”。

    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谈谈你对“读书的仪式感”的看法,并阐明理由。

  • 18. 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孔子:你们都毕业了,怎么又回来了?

    弟子:外面就业太难,我们回来读研。

    这幅漫画意在讽刺当今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请比较古代儒家教育与今天的教育,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运用对比论证。

四、情景默写
  • 19. 名句名篇默写。
    1. (1) 《师说》中对耻于从师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学于师”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 (2) 《师说》中用“”两句指出了古之圣人在才智上与一般人的差距以及他们对从师的态度。
    3. (3) 《师说》中“”两句指出了今之众人才智远低于古之圣人的状况和不肯从师学习的心理。
  • 20. 名句名篇默写。
    1. (1) 《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
    2. (2) 《师说》中阐明应向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3. (3) 《师说》中认为从师是不分年龄大小的,除了比自己年龄大、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一类人可以当作老师,“”这类人也可以当作老师。
    4. (4) 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小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也要以之为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