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 /6.1 芣苢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检测练习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B .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 . 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 . “乐府双璧”指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两部作品。
  •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 . 《诗经》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它或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D .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卫星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好,是建设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替代的手段,也是当前国际信息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 B . 德国各方尽管对中国投资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许多中国对德投资成功的案例,不仅扭转了德国企业原来的亏损状况,更赢得了德方的信任。 C . 临床试验的内涵很广,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而药物临床试验,就是一种评价某种药物的疗效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的科学研究。 D . 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
  • 4. 下列对《芣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 .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颗一颗地拾取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一路辛劳,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 C .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 . 《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 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之                 此人一一为具所闻 B . 和而色夷                成一家之 C . 一竿晴日舞比邻           天涯若比邻 D . 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朋为奸
  •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薄言采之            薄言:随便说,轻言。 B . 薄言之            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C . 三夜败场圃      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D . 多博劳苦辛      村酤:农家自酿的酒。
  • 7.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采采芣苢,言袺之

    A . 儿已禄相 B . 不宜妄自菲 C . 西山 D . 肖有之
  • 8. 下列各项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和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三夜阴霪败场圃

    A .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B . 一竿晴日舞比邻 C . 急炊大饼偿饥乏 D . 多博村酤劳苦辛
二、古代诗歌阅读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 (1)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表现了当时人们采芣莒时虽然劳苦但又充满乐趣的场面。 B .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 C . 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看似很单调的重叠,却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D . 诗歌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2. (2)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 1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 . 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披䋈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较为贴切、形象、生动。 C . 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与尾联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 . 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2. (2) 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11. 诗歌鉴赏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许  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题,写眼前的十亩山田景色与石涵村的景色十分相似,引发了诗人对茅山石涵村的怀念。 B . 第五句写石涵村民在温暖的春日到岭北采茶的劳动场景,展现了村民的勤劳。 C . 第六句写明月初上村民渡溪买酒,既写出了清幽的环境,也展现了知足快乐的民风。 D . 尾联融情于景,渲染陵阳秋天的色彩悲凉暗淡,暗示诗人思归之情。
    2. (2) 本诗颔联中“惊”与“待”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 1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

    《诗  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 1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四 牡

    《诗经·小雅》

    四牡騑騑 , 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 , 载飞载止。集于苞栩 ,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 , 载飞载下。集于苞杞 ,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注】 ①騑騑(fēi):马行走不停的样子。②倭迟: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③啴啴(tān):喘息的样子。④骆:白毛黑鬣的马。⑤(zhuī):斑鸠,鹁鸠,鹁鸪。⑥苞:草木丛生。栩:柞,栎。⑦杞:杞柳。⑧骎骎(qīn):马快速奔跑的样子。⑨谂(shěn):思念。

    1. (1) 对《四牡》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这首诗的首章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在“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一对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 B . 全诗有三章写到马,马是诗中主人公出行的唯一陪伴;有两章写到鹁鸪鸟,是诗人行途所见。写景随意而又自然。 C . 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迂回遥远的周道上奔跑是缘于“王事靡盬”,“我”的“伤悲”和“不遑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盬”。 D . 鹁鸪鸟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和随意栖止,与“我”和“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增加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E . “将母来谂”是全诗的关键句,本句揭出诗人“怀归”和“伤悲”的根本原因,也表现了连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2. (2) 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并加以简要分析。
  • 14. 阅读下面《诗经》中的诗歌,回答问题。

    谷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 , 思我小怨。

    【注】①颓:旋风。②遗:遗弃。③大德:指能共患难。

    1. (1) 诗歌的第一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2) 诗歌表达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 15.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 (1) 结合这首诗,谈一下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请从景和情的关系上说说你的理解。
    3. (3) “比、兴”是《诗经》的艺术特点。请从《氓》中试举一例,说明“比兴手法”的作用。
  • 16.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1. (1) 下列选项中,关于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芣苢》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全诗三章十二句,却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叠,恰恰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B . 《芣苢》中六个动词的变化,既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 C .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从诸孙“入村”写起,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展现出了劳动场景的热烈,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欢快。 D .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一句以对比手法写出了久雨初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2. (2) 对于《芣苢》一诗,王鸿绪等《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引:“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试从诗歌情感这一角度出发,就《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作简要阐释。
    3. (3)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芣苢》一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全诗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富有生活气息。你能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读出哪些乡村生活的气息?请简要分析。
    4. (4) 除了《芣苢》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古人劳作场景的诗歌还有不少,请说出以下两首诗歌各自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劳动图景。

      ①《国风·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洗,浸泡)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东门之池,可以沤苎(苎麻)。彼美淑姬,可以晤语。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菅草)。彼美淑姬,可以晤言。”

      劳动图景:

      ②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劳动图景:

  • 1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树叶茂盛的样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节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首句“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达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B .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不仅揭示了新嫁娘拥有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将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C . 第三节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以桃树枝叶的茂盛来象征新娘嫁妆之多之盛,堪称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词。 D . 全诗三节,每节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作比,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2. (2)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18.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 (1)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2. (2)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 (3)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 1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B . 诗歌开篇四句写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前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 C . 诗歌中间四句中“掇”“捋”两个字不但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使人想象出忙碌的场景以及人们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 D . 诗歌最后四句具体描写人们采摘的芣苢越来越多,于是用衣襟兜芣苢,“袺”“襭”两个字直接写出了人们采摘芣苢的敏捷灵巧。
    2. (2)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字能够调换顺序?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混合默写
  •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勉励战友在激流中拼搏的句是:“。”
    2. (2) 《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
    3. (3) 《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
    4. (4) 《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采采芣苢,”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5. (5)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由写景转入抒情,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作者思绪万端,不禁问道:
    6. (6) 《插秧歌》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着插秧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7. (7) 《插秧歌》中,“”两句,表现了插秧的繁忙,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情景。
    8. (8) ,食野之萍。我有嘉宾,
    9. (9) ,池鱼思故渊。。复得返自然。
    10. (10) ,悠悠我心。
四、小阅读-课内
  • 21. 下列选项中,对于相关文本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为词人登高远眺、怀古伤今之作。词末用典,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叹和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志。 B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C . 《诗经·芣苢》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的变化,既表现了采芣苢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 D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人描绘梦境是在逃避现实,在现实中消极颓废,给人一种消沉的感觉。
  • 22. 《芣苢》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23. 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 24. 《芣苢》描写了古人日常生活与劳作的场景,感受到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试结合诗歌说说“乐”从何来。《芣苢》
五、语言表达
  • 25. 比兴手法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在后来的民歌中以及现在的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比兴的手法写两句或几句歌词,内容不限。(内容提示:青春、理想、亲情)

    示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歌词)

  • 26. 自从有了《诗经》中的“关关雉鸠,在河之洲”,起兴就成了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请你根据示例,再写出三条。
  • 2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围绕“微笑”进行扩展。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60字左右。

    夏天的一个中午。炎热,喧扰。车子还没有来。百般焦急、无聊之际,忽见一个小男孩朝我微笑,这微笑,。小男孩的微笑融化了我的烦躁,我的心渐趋平静。

  • 28.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强,贪玩心重,极易迷恋于网络游戏。他们上网玩游戏,就必定会身心受损,学业荒废。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腾讯游戏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但是技术不是万能的,总有其局限性,技术防线也可能会被未成年人突破。因此,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责任,只能落在作为子女健康成长第一责任人的父母身上了。只要父母对子女多些关注陪伴和适当干预,就能避免网络游戏沦为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洪水猛兽。

    ①上网玩游戏不一定会身心受损,学业荒废。

  • 2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地球由几大板块构成。一般说来,;而在外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而下,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隆起成岛孤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和向亚欧板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

六、选择类
  • 30.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采采芣苢 采采:茂盛的样子 B . 薄言之 掇:拾取,摘取 C . 薄言之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D . 薄言之 襭:采摘
七、非选择类
  • 31.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三种诗歌形式与“”三种表现手法。
  • 32. 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含义。

    ①薄言采之            薄言:

    ②薄言有之            有:

    ③薄言掇之            掇:

    ④薄言捋之            捋:

    ⑤薄言袺之            袺:

    ⑥薄言襭之            襭:

    ⑦多博村酤劳苦辛    酤:

    ⑧闭归来真了事    廪:

  • 33. 翻译下列诗句的意思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八、填空题
  • 34. 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意思
    1. (1) 采采:    
    2. (2) 苡      
    3. (3) 有:    
    4. (4) 掇    
    5. (5) 捋     
    6. (6) 袺      
    7. (7) 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