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12《论语》十二章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论语十二章》...

更新时间:2023-09-05 浏览次数:5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1. 阅读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俗,教使之然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不亦乎        说:

      思而不学则 殆:

      知之者不如之者    好:

      长而俗        异: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 (3) 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
    4. (4) 【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2. 阅读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齐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节选自《礼记·大学》)

    [注释]①明:动词,彰明。②明德:美德。③齐;治理,整理。④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而知新    故:    

      思而不学则  殆:

      不如之者    乐:    

      治其国者    欲: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3. (3) 请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任一方面,在[甲]文中选择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4. (4) 除“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外,[甲][乙]两文都提到①的重要性。[甲]文告诉我们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乙]文告诉我们要②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 3. 阅读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乙)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 , 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 , 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 , 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丙)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死。孔子哭之恸 , 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

    【注释】①夫(fú):语气词,相当于'吧”。②与:同……一起,共事。③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冯河:赤足涉水过河。冯,同“凭"。④恸:极悲伤,大哭。⑤贰:两次,重复。

    1. (1) 解释句中的带点字。

      人不其忧:     今也则

    2. (2) 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义项。

      ①用之则(A.行走; B.做,实行; C.品行;D.动作、行为。)

      ②临事而(A.害怕;B.警惕;C.忧虑;D.恐吓,使害怕。)

      为好学(A.通“熟”,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B.成熟;C.深透,仔细; D.谁;哪个。)

    3. (3) 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2处)

      回 年 二 十 九 发 尽 白 蚤 死。

    4. (4) 三则材料都提到了孔子和颜回,如果让你在他们之中选一位当你的老师,你更倾向于谁,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段回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4. 阅读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三军可在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乙】

    季札将使于晋 , 带宝剑而行,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徐君已死矣,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季子乃至墓,以剑县徐君墓树而去。

    【注释】①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吴国在今江苏苏州市一带。②晋:晋国;晋国在今山西、河南一带。③徐君:徐国国君。④嗣君:继位的国君。

    1. (1) 请完成下面这张文言词汇整理单。                                                                                                                                                  

      类型

      字词

      释义

      古字通假

      反,徐君已死矣

      以剑县徐君墓树而去

      反:

      县:通“悬”,挂。

      一词多义

      季札将使于晋

      季子为有晋之使

      使:

      使:使者。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饭疏食,饮水

      传:传授的知识。

      饭: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3. (3) 曾子认为与朋友相交要守信,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季札的行为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5. 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而去    

      为人谋而不乎    

      知之者不如之者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陈太丘与友期                       三人 , 必有我师焉 B . 元方年七岁                          学而习之 C . 相委去                    人不知不愠 D . 下车引                          知者不如好之者
    3. (3)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以为/师矣 B . 对子/骂父 C . 三/人行 D . 传不/习乎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 (5) 下列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乙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 . 乙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甲文中“日中”指正午时分。 C . 甲文陈元方小小年纪就率真正直、懂礼识义,显示出他成长于方正之家。 D . 古人称谓有谦称尊称之别,甲文中的“尊君”“君”“家君”都是敬辞。
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6. 阅读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家人发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疏食        

      三军可帅也

      为相        

      阖户箧取书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师矣/太祖常劝读书 B . 不思则罔/曲肱枕之 C . 者不如好之者/读竟日 D . 好之者不如之者/亦在其中矣
    3. (3) 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论语》 二 十 篇 也

    4. (4)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 (5) 结合甲文内容说说,赵普熟读《论语》后,为什么可以做到“处决如流”?
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 7. 阅读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二)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 (1)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不亦乎?   说:

      疏食       饭: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4. (4)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000多年来,孔子为学者推崇,受世人景仰。结合两则文段内容,说说世人景仰孔子的原因。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8. 阅读

    【甲】

    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 , 思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

    荀子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子》)

    荀子曰:“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物。’此之谓矣。”(《荀子》)

    荀子曰:“故人无礼则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注释】①着:同“著”,领会。②布:和下文的“形”都是“表现”的意思。③志意修:指立下远大志向。④骄:傲视。⑤役:掌控,控制。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吾日三吾身        省:

      学而不思则        罔:

      人不其忧          堪:

      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

    2. (2) 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 . “思不学则殆”一句中的“而”字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解释为“但是”。 B . “知者不如好之者”一句中的“之”字是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C .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中的“焉”字相当于“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D . “君子役物,小人役物”一句中的“于”字是介词,解释为“在”。
    3. (3)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5. (5) 荀子和孔子在看待富贵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 请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