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六单元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1《反对党八股...

更新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过关练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____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广大民间开放。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一方面,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不乏____,传播既速且广。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出自我净化的功能。在一个众声喧哗、____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 ),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

    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事实上,语言不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为突破口的。仅近代以来,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运动都是着眼于为了改变话风与文风而产生了积极作用。

    这些运动都极其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____。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孜孜以求 一孔之见 众说纷纭 正本清源 B . 孜孜以求 真知灼见 众说纷纭 源头活水 C . 上下求索 一孔之见 莫衷一是 源头活水 D . 上下求索 真知灼见 莫衷一是 正本清源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B . 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C . 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D . 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运动,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产生了积极作用的运动。 B . “五四”的白话文、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产生了积极作用的运动。 C . “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运动,都是产生了积极作用的,并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的运动。 D . “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运动,都是为了话风与文风而开展的富有积极作用的运动。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八股文,也称“八比”,原为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它要求应考人读一定的书,学一定的注疏(主要是朱熹的注),按要求写文章,连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敷衍成文。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构成,后四个部分中,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明朝宋濂形容八股选出来的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由此可见,八股文危害极大,严重地①____,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虽然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②____,科举制终于灭亡。

    1. (1) 请根据第一段的内容,用一句话简要介绍“八股文”。
    2. (2) 请在第二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二、三年模拟练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精品是一个时代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成果,它滋润人们的心灵世界。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重新塑造着文艺的创意创作、生产消费、传播接受和鉴赏评论,为文艺精品的诞生创造了全新的条件。

    数字时代的来临,赋予传统文艺精品新的呈现形式,让我们在数字化情景下与之再次相逢,并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比如,前段时间,央视老版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以弹幕版形式亮相视频网站,在年轻观众中引发了观剧热潮。视频网站、弹幕观剧的加入,为数字时代文艺精品传播提供了范例。再如,近年来持续开展的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让荣获“文华大奖”“梅花奖”等重要奖项的优秀之作以及各剧种的保留剧目,借助网络平台赢得更加广泛的受众。更不用说,“数字敦煌”“云端国博”等项目为民族艺术瑰宝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各地美术馆举办的网络美术展、书法展,无不展示着传统文艺精品在数字化时代的持久生命力。一言以蔽之,真正的精品不会过时,数字技术赋予文艺精品更多样的打开方式,为大众走近文艺精品搭建新的桥梁。

    数字时代特有的技术和艺术手段、传播和欣赏方式、审美和接受心理,孕育和催生着新的文艺精品。文艺精品之精,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创作者的重要使命在于以时代的方式捕捉、表现和丰富属于自己时代的美。数字时代的文艺精品应符合这个时代的技术特性,更应契合这个时代的美学要求,从形式到内容全方位反映社会生活,遵循当代语言语法,彰显时代精神气质,让人领略到人类文明行进到数字时代的新风景。

    新媒介属性成为这个时代文艺精品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网络文学是新媒介推动下产生并迅速崛起的文艺新类型。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7亿,形成了20余个大类型,200余种小分类。文学之外,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视频新品类层出不穷,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展屡成“网红”,“数字舞台剧”等时有新作。而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为数字时代文艺创作提供无限可能。虚拟歌手、虚拟演员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人机共演的银幕、人机共舞的舞台正在出现,这些文艺现象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充满生气和新机,必将成为孕育文艺精品的沃土。

    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美学变革。数字技术在带给人新奇审美感受的同时,也给数字时代文艺精品的产生准备着美学基础。央视春晚节目《蜀绣》,把全息投影技术运用于舞台美术,令人耳目一新。数字技术赋能舞台美术,使之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舞台美学提供了新经验。同样,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影视作品画面更加清晰精致、音响效果更加立体震撼、视觉特效更加逼真华丽;相比于演员表演、实景拍摄等而言,影视后期制作的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极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内容,拓展了美学空间。而依托数字平台观看造型艺术作品时,我们可以自由放大某个局部,也可以任意缩小整幅作品,同样推动着欣赏趣味和审美诉求的变化。总而言之,在“逼真感”“即时感”“互动感”“沉浸感”等数字时代耳熟能详、亲身体验的新感受背后,是一种喷薄欲出的新美学。

    数字时代的文艺创作应该跟上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前进的步伐。在充分发挥新媒介、新技术的优势的同时,把数字技术所给予人们的独特感受,变成艺术灵感和创意,融入作品内部,体现到叙事逻辑、情节冲突、人物塑造、场景营构等各个方面,奉献受众喜闻乐见又具有长久价值的精品力作。

    (摘编自胡一峰《新技术与新美学造就新精品》,

    《人民日报》2021年4月30日)

    材料二:

    文艺精品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那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思想精深,不是简单地、图解式地表述政治倾向和标语口号,它是艺术作品中自然流露的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被千古传诵,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的台词之所以被人牢记,就是因为它们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力量。

    放眼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作品,都充溢着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精神”。在美国的文艺作品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美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如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就深刻折射了美国的价值观——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对生命的关爱、对战争的恐惧与厌恶。我们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艺创作的最强音,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艺术精湛一般要看三个要素:人物、故事和细节。充满独特个性的人物是文艺创作的核心和灵魂。电视剧《亮剑》之所以深受老百姓喜爱,是因为李云龙式的“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都敢于亮剑”的形象被刻画得有血有肉。故事精彩与否是决定文艺创作成败的关键因素。细节比故事更难找,而它又更能反映真实生活。

    制作精良,要精益求精,绝不能胡编乱造;要“讲究”,绝不能“将就”。一部好的电视剧,不仅演员表演要到位,而且场景、服饰、道具、灯光、音乐等也要用心制作。精品还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真正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多少年后还能反复欣赏的作品,这才能称得上经典。

    (摘编自朱虹《文艺精品十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文学作为新媒介推动下崛起的文艺新类型,用户规模大,品类丰富多样,因善于融合新技术,充满生气和新机。 B . 文艺精品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讲究演员表演、后期制作等,是一个时代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成果。 C . 将数字技术赋予人们的独特感受转化成艺术灵感和创意,融入作品内部,就可以打造出受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D . 当今时代的数字技术可以赋予传统文艺精品更多的呈现形式、传播方式,使之更契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接受心理。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折射的美国价值观,是文艺作品思想性的体现,因为一个国家的文艺作品,会充溢着该国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精神”。 B . 电视剧《士兵突击》和《亮剑》没有简单地、图解式地表述政治倾向和标语口号,而是借表达深刻的思想、刻画有血有肉的形象吸引观众。 C . 当下人们更注重“逼真感”“即时感”等种种感受,反映出数字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新奇的审美感受,这也为文艺精品的诞生奠定了美学基础。 D . 年轻观众追捧以弹幕版形式亮相的央视老版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反映了文艺精品始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能重新塑造文艺的传播接受。
    3. (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二中所说的“艺术精湛”这一评判标准的一项是 ( )
      A . 某首诗歌:通过塑造一群探求自然规律和生死奥秘的先民形象,揭示两河流域文明。 B . 某舞台剧:后期制作突出清晰精致的画面、立体震撼的音响效果和逼真华丽的视觉特效。 C . 某部电影:重视细节的严谨和专业,演员发报前的准备工作和调试程序都很规范。 D . 某电视剧:用基层奋斗者的故事来呈现一座城市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姿态。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 (5) 网络文艺作品是数字时代特有的文化产品,其中的精品可以成为滋养民众品性的源泉和培育大众文化的坚实土壤,那么,该如何促进网络文艺创作精品化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