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
母亲 |
儿子 |
女儿 |
|
基因组成 |
A23A25B7B35C2C4 |
A3A24B8B44C5C9 |
A24A25B7B8C4C5 |
A3A23B35B44C2C9 |
基因启动子区发生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转录沉默。研究表明,某植物需经春化作用才能开花,该植物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是开花的前提。用5-azaC处理后,该植株开花提前,检测基因组DNA,发现5’胞嘧啶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但DNA序列未发生改变,这种低DNA甲基化水平引起的表型改变能传递给后代。
…位点1…位点2…位点3…位点4…位点5…位点6… | |||||||
测序结果 | A/A | A/A | A/A | A/A | A/A | A/A | 纯合抗虫 水稻亲本 |
G/G | G/G | G/G | G/G | G/G | G/G | 纯合易感 水稻亲本 | |
G/G | G/G | A/A | A/A | A/A | A/A | 抗虫水稻1 | |
A/G | A/G | A/G | A/G | A/G | G/G | 抗虫水稻2 | |
A/G | G/G | G/G | G/G | G/G | A/A | 易感水稻1 |
在大量繁殖A的过程中,会因其他品系花粉的污染而导致A不纯,进而影响种子S的纯度,导致油菜籽减产。油菜新生叶黄化表型易辨识,且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科学家设想利用新生叶黄化性状来提高种子S的纯度。育种过程中首先通过一系列操作,获得了新生叶黄化的A1,利用黄化A1生产种子S的育种流程见图丙。
①图丙中,A植株的绿叶雄性不育子代与黄化A1杂交,筛选出的黄化A植株占子一代总数的比例约为。
②为减少因花粉污染导致的种子S纯度下降,简单易行的田间操作用。
等位基因 | A | a | B | b | D | d | E | e | |
单 个 精 子 编 号 | 1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6 | + | + | + | ||||||
7 | + | + | + | ||||||
8 | + | + | + | + | |||||
9 | + | + | + | ||||||
10 | + | + | + | + | |||||
11 | + | + | + | ||||||
12 | + | + | + | + |
注“+”表示有;空白表示无
①应选用的配子为:;②实验过程:略;③预期结果及结论:。
正常基因单链片段5'-ATTCCAGATC……(293个碱基)……CCATGCCCAG-3'
突变基因单链片段5'-ATTCCATATC……(293个碱基)……CCATGCCCAG-3'
研究人员拟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再用某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为)酶切检测甲基因突变情况,设计了一条引物为5′-GGCATG-3',另一条引物为(写出6个碱基即可)。用上述引物扩增出家系成员Ⅱ-1的目的基因片段后,其酶切产物长度应为bp(注:该酶切位点在目的基因片段中唯一)。
【实验一】乙烯处理植物叶片2小时后,发现该植物基因组中有2689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237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
【实验二】某一稳定遗传的植物突变体甲,失去了对乙烯作用的响应(乙烯不敏感型)。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植株表型为乙烯不敏感。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
【实验三】科学家发现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该基因编码一种膜蛋白,推测该蛋白能与乙烯结合。为验证该推测,研究者先构建含基因A的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到酵母菌中,筛选出成功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乙烯(14C2H4),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其中实验组是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表达有蛋白A的酵母菌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探究白花性状是由A或B基因单独突变还是共同突变引起的
①取甲、乙的细胞研磨液在室温下静置后发现均无颜色变化。
②在室温下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充分混合,混合液变成红色。
③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先加热煮沸,冷却后再混合,混合液颜色无变化。
实验二:确定甲和乙植株的基因型
将甲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乙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发现混合液变成了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代 |
亲代 |
子一代 |
子二代 |
A基因频率 |
50% |
% |
46.9% |
A3-基因频率 |
50% |
% |
53.1% |
基因频率改变,是的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农杆菌转化T0代植株并自交,将T1代种子播种在选择培养基上,能够萌发并生长的阳性个体即表示其基因组中插入了。
②T1代阳性植株自交所得的T2代种子按单株收种并播种于选择培养基,选择阳性率约 %的培养基中幼苗继续培养。
③将②中选出的T2代阳性植株(填“自交”、“与野生型杂交”或“与突变体杂交”)所得的T3代种子按单株收种并播种于选择培养基,阳性率达到%的培养基中的幼苗即为月标转基因植株。
为便于在后续研究中检测该突变,研究者利用PCR扩增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片段,再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X切割产物,通过核酸电泳即可进行突变检测,相关信息见图9,在答题卡电泳图中将酶切结果对应位置的条带涂黑。
实验 |
杂交组合 |
F1表现型 |
F2表现型及分离比 |
① |
甲×丙 |
不成熟 |
不成熟 :成熟 = 3 :1 |
② |
乙×丙 |
成熟 |
成熟 :不成熟 = 3 :1 |
③ |
甲×乙 |
不成熟 |
不成熟 :成熟 = 13 :3 |
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
P |
F1 |
F2 |
甲 |
紫红眼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 |
直翅紫红眼 |
直翅紫红眼 |
乙 |
紫红眼突变体、野生型 |
直翅红眼 |
直翅红眼∶直翅紫红眼=3∶1 |
丙 |
卷翅突变体、卷翅突变体 |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1 |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 |
丁 |
卷翅突变体、野生型 |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 |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3 |
注:表中F1为1对亲本的杂交后代,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鉴定。鉴定后,若该杂交组合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则可判定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①实验思路:
第一步:选择进行杂交获得F1 , 。
第二步:观察记录表型及个数,并做统计分析。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I: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Ⅱ: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