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②世人所难得者唯趣,爱好收藏是一种雅趣。当下收藏书画、玉器、瓷器,甚至明清家具者众多,而收藏有价值的乌木者却是凤毛麟角。
③要解决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釜底抽薪 ,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④有些人认为考取名校,选择热门专业才能让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更加宽广,其实,从普通学校,非热门专业走出来并大有作为的人俯拾皆是。
⑤在很多发达国家,当政客们轮流粉墨登场时,如何反腐成了执政者及普通民众最关注的问题。
⑥在这些定格的瞬间中,微笑,开怀大笑,无论是儿童的,还是老人的,只要是发自心底的笑,都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看到这样的笑脸,人们总不由得也付之一笑。
成语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从它的结构关系看,有主谓关系(人定胜天、脚踏实地)、并列关系(情投意合、三番五次)、动宾关系(平分秋色、大显身手)、偏正关系(世外桃源、一盘散沙)、补充关系(轻于鸿毛、遗臭万年)等。
按照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梳理下列成语。
三顾茅庐 不耻下问 任重道远 春风得意
一帆风顺 纸上谈兵 朝三暮四 空中楼阁
集思广益 逃之夭夭 锦上添花 想入非非
中流砥柱 可歌可泣 天衣无缝 百感交集
痛改前非 战无不胜 孤芳自赏 居心叵测
循规蹈矩 恨铁不成钢 自欺欺人 语重心长 水深火热
神话传说 |
|
寓言故事 |
|
历史故事 |
|
文人作品 |
|
外来文化 |
|
主谓关系 |
|
并列关系 |
|
动宾关系 |
|
偏正关系 |
|
补充关系 |
|
材料一:
这些年,大批作家积极投身历史剧的创作实践,虽然也有“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但也创作了不少佳作力作,《大秦帝国》《于成龙》等作品,与此前的《东周列国》《康熙王朝》等上百部巨作一起,组成了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化景观,被称为中国文艺用电视艺术呈现的中国通史。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知识,也帮助观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文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受到人民的喜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如果抛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摘编自《人民日报给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启示》)
材料二:
长期以来,受历史虚无主义和进化论的影响,国内外一些理论家、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抱有否定的态度。要么轻易否定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文学作品,要么肆意歪曲中国历史,或将中国历史庸俗化,或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即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也经常因为受西方观念的框架约束,要么对其真正价值认识不足,要么用西方之尺削足适履。整个中国历史在西方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就像是一个无处申辩的倒霉蛋。
但我在《长安十二时辰》的一系列介绍和评论中,感受到了钱穆先生所说的对于本国历史的“温情和敬意”。该剧原著作者有在国外留学及在外企工作的经历,这符合我对当今中国年轻人的期待和评价:只有真正接触和了解西方,才能避免书本对于西方的美化和误导,由此也就更容易摆脱西方的观念条框,对中国历史抱有真正的“温情和敬意”。尤其是当今中国正处于国力不断上升的阶段,我们提出文化自信,对于自身历史的“温情和敬意”是绝对不可少的。也许,对于中国历史的态度契合当今无数年轻人的心态,正是该剧受追捧的重要原因。毕竟,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发现,否定中国历史,把它等同于钩心斗角的宫廷诡计,是经不起细看和推敲的。
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态度,会对很多看似绝对的西方定论产生理所应当的质疑。例如《长安十二时辰》中讲到唐朝时的一种“职业”,被称为“不良人”,这是当时负责社会治安管理的小吏,类似于今天的刑事警察。笔者曾翻检多本国内警察院校的教科书,都认定警察诞生于英国。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学术定论。现代警察的几个特征是:非军队、非民众、职业化。按此标准,唐代的“不良人”至少已经具备两个半特征。而早期的英国“警察”或称治安官,最多具备上述一个特征,即非军队。隋唐开始,中国有了正式的科举制度,它所选拔的是“官”,在官之外,行政工作还需要很多“吏”,它是民众里面较为富裕的人群为政府的“服役”。这项政策实施长了便出现很多弊病。这一现象的改变是北宋王安石的变法。其方法是富户不用出人承担“吏”的无偿服役,改为出钱,政府再用这笔钱雇用合格的专业人员,而不再是无偿服役,从而避免“不良人”的腐败。这是继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之后,用公平方式雇用“小吏”。
笔者这番带有学术性的分析,在剧中未必有深入的阐述。但我希望它能让更多人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古代制度。只要摆脱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就会有全新的理解,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有更多的自信。
(摘编自刘仰《历史剧对历史要有温情和敬意》)
材料三:
历史真实不可再现,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只能无限企及。但可以把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历史,并以此逼近历史真实,传达出历史的神韵。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都认可“文史互证”的说法。钱钟书曾说过,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未吐露的心理……考订只断定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史书来得高明。
既然历史本身就具有文学性,这就给历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和遐想空间。所谓传历史之神,其实就是努力抵达历史深处,准确窥测历史人物内心,沟通古人与今人的心灵,让历史的回声与今人共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历史剧的园圃里躬耕的剧作家,谁个没有这样的情怀和抱负?
(摘编自贾璐《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历史剧的高度》)
古镇随想
张炜
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
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一色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
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一方水土都会诱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场。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世界。
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但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
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渐渐生出浓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
这种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山之外当有许多不同。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这里的河水格外凌冽清新,粮秣最为单纯饱满,思悟愈加内向深沉。三者合一,日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
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了得。或许果真如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神往之地。
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他们在大山里找到一处奇怪的天然溶洞,它竟然分为上下两层,阔如神仙厅堂;洞内四季常温,正好用来囤放酒瓮。那一排排黑色陶瓮就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世外风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待度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它们才开口吐香,一瞬间醺醉了整个世界。
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踏着百年前的石阶路,一层层往上蹬去。两旁是木墙青瓦,是来历深长的建筑。整个一条街巷渍痕斑斑,简直就是一首写在大山深处的七律,或者是李白《蜀道难》那样的长吟。被乳雾浸染成暗红色的木墙,脚下滑腻的石头,都给人神秘幽深的感觉。攀登时人要大口喘息,这时满鼻满腔都是酒香。因为镇上人已经酿造了几百年,天长日久,这里的一切都被醇酒给笼罩了,化成了朦胧一体的美酒世界。
外地人在这里一边吃着山菜,一边饮酒思源。
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当地人手指两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说往昔的争战和大水故事。这里是码头,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断是盐船,欸乃声声帆影远。不远处的自贡为古老的盐都,赤水成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华和忙碌。盐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劳民多了品咂。
航道,战争,美酒,这三样事物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寂寞边地了。人类历史上还少有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多蕴含了诗意的天然组合。多少篙橹,多少弹痕,多少沉醉,多少爱与恨。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而今这河道上,只有坚硬的石头还在,上面刻满了细密紊乱的水痕,让后人阅读不尽。
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它是深山溶洞里的珍藏,是秘而不宣的滋味。对于无法度量的时光而言,我们常常觉得也实在只有痛饮一途了。大山幽处有琉璃,云雾层叠生兰花;鞭马难上九重岭,回头一盼是古刹。那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与默默无闻的日月长相厮守吧。
打开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从中品尝千古赤水。主人解释着“酱香”二字,令人遥想起东方人情有独钟的“酱”之使用。无酱不炊,颜色深邃,百炼成膏。一个“酱”字贯穿古今,遍布南北,显之美酒,用于佳肴。一瓶酒即牵出千万条文化的长丝,好比做酱的人挑开了一坨酵豆,低头深嗅无法言说的民间气息。
人偶有长饮和沉醉,以感受美好和虚幻,眼神明亮,心情舒畅,长于忘却短于记忆。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这古怪又辛辣的芬芳。
望遍赤水河畔,全是酒坊;探过无尽街巷,无非醺香。我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一直登上古镇最高处。引领者一路指点战争旧痕、盐船泊地、异人事迹。不远处是颜色深沉的芭蕉叶子,它们谦虚地垂着,和我们一起倾听。
(有删改)
行香子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①、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②初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注]①探:探看。金英:葡花。②绿蚁: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蚁:酒的泡沫)称为“绿蚁”。
翻阅《茶经》,想象陆羽的面貌,到底什么样的感动让他写下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茶艺的书?因为喜欢喝茶,还是因为喜欢在____之中体会茶汁缓缓沿喉而下,与血肉之躯____之后的那股甘醇?饮茶需要布局,____饮后的回甘,却又破格,多么像人生。同一个杯、同一种茶、同一种泡法,饮在不同的喉里,冷暖浓淡自知,完全是心证功夫。有人喝茶是在喝一套精致而考究的手艺;有人握杯闻香,吐纳清浊之气;有人见杯即干,不事进德修业,专爱消化排泄;有人随兴,水是好水,壶是好壶, 是好茶。大化浪浪, 半睡半醒, 茶之一字,____都可以注解。
乌龙茶好比高人,能指点迷津;花茶非常精灵,可惜少了雍容气度;冰的柠檬红茶与我志不同道不合,可夏日炎炎,它是个好人;白毫乌龙耐品,像温厚而睿智的老者。加味茶里,薄荷最是天真可爱,月桂有点城府,玫瑰妖娆,英国皇家红茶,恕我直言,如镀金皇冠。
还是爱喝中国的茶,情感特别体贴。铁观音外刚内柔,佛手茶春暖花开,柚茶苦口婆心,至于龙须茶,真像圣旨驾到,五脏六腑统统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