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六单元 /12 拿来主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

更新时间:2023-09-07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
  •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lǎn)    发(jué)       礼尚往来      与会佳宾 B . 故(yuán)     冕(guān)     残羹冷炙      反躬自醒 C . 头(càn)       脑(suǐ)      勃然大怒       相形见绌 D . 慕(xiàn)       吝(shè)      封妻荫子         头晕目眩
  •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①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②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③烟枪和烟灯,④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⑤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⑥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序号

    A.

    因为

    因为

    虽然

    但是

    所以

    B.

    只要

    只有

    虽然

    倘使

    C.

    由于

    虽然

    但是

    只要

    D.

    如果

    但是

    只有

    因为

    所以

    因此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八小时之外摆地摊,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 , 无可非议。

    ②你对我态度如此恶劣,却指望我对你怎样友好,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 人之常情。

    ③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 , 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

    ④我们以前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⑤我们应该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 , 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息息相关 , 牵一发而动全身。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⑥ C . ①③⑤ D . ②④⑥
  • 4. 将下列7个语句组成一段完整的话。(只填序号)

    ①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②因为主流是精华

    ③我们的文化也并非尽善尽美

    ④精华与糟粕掺杂,彼此渗透

    ⑤所以中华文明才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

    ⑥总的说来,精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⑦如同世界其他文化体系一样

二、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杂谈(节选)

    鲁 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地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①段引出谈读书的话题,第②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情况,并重点论述了职业的读书。 B . 在作者看来,职业的读书虽不喜欢,但因为升学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不得不读书,这种读书很痛苦,很可怜。 C . 嗜好的读书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读书方式,这种读书依靠浓厚的兴趣,不为某种目的。 D . 作者认为,职业的读书不可避免,但在职业的读书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嗜好,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2. (2) 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 (3) 选文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 (4) 结合文本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拿去主义

    陈 诏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来”,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 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足够重视,甚至被一些人称为“糟粕”的东西,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人意料。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时了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那也不能使今天的我们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当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绝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有改动)

    1. (1)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与《拿来主义》都涉及“拿来”“拿去(或送去)”问题,两文中的“拿去(或送去)”实质相同。 B . 从论证方法上看,《拿来主义》第1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本文中第3、4段也是如此。 C . 本文中引用了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话,这位美国汉学家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 . 中国的文学艺术家们既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又要创作出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
    2. (2) “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3. (3)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____,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____。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从每一个人抓起。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____的基础上,坚持____,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源远流长    吐故纳新    去粗取精    推陈出新 B . 万马奔腾    吐故纳新     删繁就简     花样翻新 C . 源远流长    革故鼎新     删繁就简    推陈出新 D . 万马奔腾     革故鼎新     去粗取精     花样翻新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扬弃地加以对待,有鉴别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B . 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C . 要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有鉴别地加以继承,有扬弃地予以对待,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D . 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用中华民族精神努力创造的一切财富来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B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C .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 .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 8. 《中华遗产》杂志发布了该社组织的“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结果。100个“最中国”汉字中,既有代表社会文明发展的“耕”“禾”“家”“农”“工”,也有包容着中国哲学、宗教社会文化思想的“儒”“戒”“悟”“道”,还有体现中国情怀的“和”“九”“国”“诚”。请仿照下面例句,另选一个你心中“最中国”的汉字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字。

    例句:和,是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人类的和平。它像一首温馨的乐曲,充满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妙音。

  • 9. 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从下面两副对联中任选一副,完成上联或下联。(注意括号内的提示)
    1. (1) 上联:万山红遍,满目秋景壮丽

      下联:(化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诗句)

    2. (2) 上联:

      下联:伤今众求学有长幼尊卑(取材于韩愈《师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