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学习活动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练习

更新时间:2023-09-12 浏览次数: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来临,快餐文化开始____,并且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校园。曾经,学生们捧在手里阅读的是经典名著,现在,学生们捧着手机、盯着电脑,偏爱微博或各种网络文字。快餐式阅读和传统式阅读其实各有长短,虽然很多读者迫于时间的限制,更多地选择了快餐式阅读,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式阅读很可能____——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要想真正进行让心灵能够得到净化的阅读,传统式阅读仍是上选。人类通过阅读纸质文字来____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有数千年,网络阅读不过数十年而已,就阅读效果而言, 二者不能相提并论。网络阅读不过是一种浅阅读,而传统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充实思想、增加底蕴、提升品位,可以让读者静下心来体味一种____的心境。所以我们还是多多地捧起书本阅读、拿起笔杆写作,做一个有思想境界、有文化底蕴、有人格修养的人吧!

    A . 甚嚣尘上  揠苗助长  传达  流连忘返 B . 大行其道  揠苗助长  传承  逐流忘返 C . 大行其道  欲速则不达  传承  流连忘返 D . 甚嚣尘上  欲速则不达  传达  逐流忘返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②世人所难得者唯趣,爱好收藏是一种雅趣。当下收藏书画、玉器、瓷器,甚至明清家具者众多,而收藏有价值的乌木者却是凤毛麟角

    ③要解决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釜底抽薪 ,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④有些人认为考取名校,选择热门专业才能让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更加宽广,其实,从普通学校,非热门专业走出来并大有作为的人俯拾皆是。⑤在很多发达国家,当政客们轮流粉墨登场时,如何反腐成了执政者及普通民众最关注的问题。

    ⑥在这些定格的瞬间中,微笑,开怀大笑,无论是儿童的,还是老人的,只要是发自心底的笑,都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看到这样的笑脸,人们总不由得也付之一笑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⑥ C . ②③⑤ D . ④⑤⑥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再次敲响警钟,它警示我们:保卫祖国使之远离苦难和欺凌,我辈当仁不让

    ②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溘然长逝,余先生的一生,常怀赤子之心,光风霁月 , 永远让人景仰。

    ③有“彩云之南”美称的云南省,风景秀丽,山高水长 , 无怪乎2018年的春节,云南旅游市场再现火爆场面。

    ④家庭医生的出现,使得普通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高端医疗服务登堂入室 , 给普通人家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却没有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

    ⑤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⑥有些缺乏基本影视艺术修养的人,硬要拍电影或电视剧,结果常常不免画虑不成反类犬,弄得不稂不莠 , 观众根本不买账。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③④⑥
  •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虽然 , 犹有未树也        ② 腹犹果然        ③众人匹之        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小年不及大年        ⑥野马也,尘埃也        ⑦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⑧定乎内外之分

    A . 只有①③⑤⑦ 是古今异义词 B . 只有②④⑤⑥⑧ 是古今异义词 C . 只有①②④⑤⑦⑧ 是古今异义词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都是古今异义词
  • 5. 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璧有瑕,请指示王  ⑥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⑧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⑨行李之往来  ⑩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A . ①-⑩句中都有古今异义词 B . ②③④⑤⑥句中都有古今异义词 C . ①⑦⑧⑨⑩句中都有古今异义词 D . ①-⑩句中有3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
  • 6.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 . 颜色不少变 B . 思厥先祖父 C . 可怜焦土 D . 是寡人之过也
  • 7. 成语中的某些语素直到今天仍保留着古代含义。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与文言语句中加点的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 假公济私——善假于物也 B . 欲盖弥彰——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 . 盛气凌人——凌万顷之茫然 D . 负荆请罪——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8.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留心观察,趣味无穷。请根据语境填空,或写带有“打”字的熟语,或解释熟语含义。要求所填的内容,与原材料协调一致。

    “打”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字,其基本意义是“击”,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意思来。如:从旁帮人说话,叫“打边鼓”;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凑合,叫;从中说和,调解纠纷,叫“打圆场”; ,叫“打草惊蛇”;打击失去威势的人,叫“打老虎”; ,叫“打退堂鼓”;为避免出错事先忠告,叫“打预防针”;心无集体或大局,只为人或局部利益打算,叫;形容人或物非常稀少或优秀,很难找得到,叫“打着灯笼没处找”;学习、做事断断续续,缺乏恒心,叫

  • 9. 举出两个新词语,并就其新词义作简要解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词语也频频产生。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如:下海,原指到海中去游泳或捕鱼,现在很多场合则指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又如又如

  • 10. 根据下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材料中“拼”的含义。

    眼下,“拼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例如,刚毕业的陈明就和两个同班同学“拼房”——1500元人民币的房租分成三份,每人都能省下一大笔钱。拼生活,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卡”、一起到商场买东西,优惠卡,购物返券各取所需,赚商家的钱;“拼杂志”——你买这个,我买那个,交换着看……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拼”在这里的含义。

二、【文本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成语修辞中的汉文化

    成语的产生与使用也是汉族人民修辞活动的一部分,不少成语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它们大都来源于古代,贯用于古今,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成语数量多、内容丰富、使用普遍,反映了汉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达,注定了中国文化具体务实的传统。章太炎所说的“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较准确地刻画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重实际而黜玄想"的民族性格。这也影响到中国人的说话方式,简洁具体,有理有据。这个“理据"往往指的是生活事实的验证和古圣先贤的经典论述。

    这种具象思维,使人们在言语活动中,遇到稍微抽象的东西,就把它具体化。汉语成语多用比喻、摹状,就是这种具体化的反映。“ 危如累卵”(比喻)让人头脑中浮现出“许多鸡蛋垒在一块儿,随时可能崩塌”的画面。“磨刀霍霍"(摹状)使人仿佛看到奋力磨刀的样子,听到磨刀的声音。

    这种具象思维,也使人们想把自己的论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中国人素来“崇古”,古圣先贤的语言、古人的事迹,都被时间赋予了经典的地位。于是人们说话作文,总喜欢引经据典。许多成语既是人们引经据典的成果,也是后人经常引用的“经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阮囊羞涩”(古人事迹)。

    古人在具体务实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又有追求遣词造句新颖奇特的心理。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惟陈言之务去”,主张语言运用力求独创、新颖。可见,喜新求异是汉语修辞活动的一个传统文化心理。另一方面,中国人以含而不露为美,喜欢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两方面都要求语言交际时“换一种说法”。古代的文人雅士,说话作文时追求“雅言”“美辞”,创造出许多打破常规的表达方式,促使一些修辞方式的产生和推广。我们可以在许多成语中看到这些修辞方式的运用。

    例如,说“贫困、没钱”平淡无奇,就用典故“阮囊羞涩"(用典);用“白山黑水”代“东北”,用“苍山洱海”代“云南"(借代);截取孔子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中的“而立”“不惑”造出成语“而立之年”“年届不惑”等(割裂);“瓜字初分”旧指女子十六岁,就是拆“瓜”为“二”“八”,蕴“二八一十六”之意(隐语)。儒家文化讲“礼”,“尊人抑己”,许多成语都有这种色彩。如“客人来了”,说“大驾光临”,自家因此“蓬荜增辉"。

    均衡是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汉族人民修辞活动中的一种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思维有一种朴素的辩证观,即以二元对待的观点来看待、分析事物,重视事物的关联、对立及其变化。故在语言表达时,常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词表达相同、相反或相关的意思。成语中运用对偶、互文、双关、借代,就是这种均衡对称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成语内部语素对偶、互文,前后对照,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成语字面意思与实际意思,通过双关、借代巧妙联系,有虚实映衬之美。汉语成语多采用“四字格”,就是因为“四字格”四个字两两相对,完全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

    (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文化具有具体务实的传统,体现在中国人说话写文章时有理有据,“理据"即指生活事实的验证和圣贤的经典论述。 B . 中国人的具象思维,使人们往往崇尚圣贤的经典论述,说与写总喜欢引经据典。许多成语就是人们引经据典的成果。 C .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使中国人在言语活动中,遇到稍微抽象的东西,就把它具体化。成语就是这种具体化的反映。 D . 章太炎关于中国人“重实际而黜玄想”的民族性格的描述,影响了中国人的说话方式,简洁具体,有理有据。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汉语成语数量多、内容丰富、使用普遍,不少成语是汉语的活化石,它们大都源于古代,贯用于古今,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 B . 喜新求异、含蓄表达思想的传统文化心理,使古代的文人雅士在说话作文时追求“雅言”“美辞”,促使一些修辞方式的产生和推广。 C . 成语完全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因其内部语素前后对照、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并通过双关、借代巧妙联系,有虚实映衬之美。 D . “贫困没钱"的说法平淡无奇,“阮囊羞涩"则体现出遣词造句新颖奇特的特点,也体现出中国人委婉表达自己的思想的特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成语“千钧一发”让人眼前浮现出“一根头发悬挂着千钧重的东西”的画面,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在言语活动中具有具象思维的特点。 B . 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是“四字格”,不符合四个字两两相对的特点要求,所以不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 C . 成语“喜新厌旧”内部语素相应,“喜新”“厌旧”结构相似,前后对照,互相补充,是均衡对称的审美情趣的体现。 D . 成语“抛砖引玉”既能体现古人的具象思维,又能体现古人因求新、含蓄而爱用各种修辞的文化心理,也符合均衡对称的审美要求。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江,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2017年9月12日澎湃新闻)

    材料二: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释其“‘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ì”的字,应当为“㨃”。“㨃”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东北方言中“㨃咕”“㨃搡”即是该字用法的例证。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字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例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某网评人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洒怼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simple”说:“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摘编自2017年9月11日半月谈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怼”字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所以大众媒体借用“怼”字表达了本该是“㨃”的含义和读音。 B . “怼”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怼”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C . 《说文》对“怼”的解释为“‘心'部,从‘对’声”,可以看出该字具有形声字的特点;但《说文》又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 D . 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历史词汇“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2. (2) 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一项是( )
      A . 某电影的主演说:“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我就是怼这个,我就怼。” B . 某电视剧中,沈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花虚假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C . 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指斥。 D . 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得众人怒怼。
    3. (3)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特点。
三、【片段写作】
  • 1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写作任务。

    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文化意义。

    很多成语与史实有关。如“归马放牛”本指武王伐纣后将征战用的牛马放归于华山的南坡和桃林的原野上的故事,“死灰复燃"原出西汉韩安国的故事,等等。

    有的成语与古代器物有关。如传说大禹铸九鼎,九鼎象征天下九州,象征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东西,故后人在说到某人的意见很重要时,用“一言九鼎”来形容。烹饪食物时,鼎下烈火燃烧,鼎内热水沸腾,有一种旺盛、热烈的气氛,于是就有了“人声鼎沸”“鼎鼎大名”等成语。

    有的成语与度量衡有关。如“不同寻常”“退避三舍”中的“寻常”“舍”都是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十六尺叫一常,三十里为一舍。“锱铢必较”“千钧一发”中的“锱铢”“钧”都是重量单位,一两的四分之一为一锱,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三十斤为一钧。“半厅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不少成语与动物有关。如“虎入羊群”“暴虎冯河”“羊质虎皮”“龙行虎步”“初生牛犊不怕虎”“兔死狗烹”“龟毛兔角”“猫鼠同眠”等。

    有些成语还涉及音乐领域。如“胶柱鼓瑟”中的“瑟"是古代的弦乐器,“柱"是瑟上调弦的短木。“有板有眼”中的“板”“眼”原指音乐中的强拍、弱拍。“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原指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

    有的成语还涉及地理知识。如粤地气候湿热,极少下雪,蜀地多山多雾,于是就有“粤犬吠雪”“蜀犬吠日”等成语,寓少见多怪的意思。

    有的成语与宗教文化有关。如“一尘不染”,佛家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修道的人不被六尘所玷污,称为“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沾染坏习气。“五体投地”,五体”指两手、两膝和头,五个部位着地,是佛教中最恭敬的礼节,形容敬佩到了极点。“六神无主”,“六神”指道教中的心、肝、肺、肾、脾、胆六脏之神,形容惊慌或着急而没有主意。

    另外还有很多成语涉及古代的政治、典章、礼法、战争等方面。如“司空见惯”“衣冠禽兽”“三从四德”“鸣金收兵”等。

    中国的成语,形象精练,充分体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而成语里面,有不少是与汉服有关的。请以“成语中的汉服文化”为主要内容,写一篇语言札记,3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