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 1. (2023八下·涡阳期末) 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时,画了如图的思维导图,方框里的主题应该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2. (2023八下·涡阳期末) “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西藏民主改革 D . 青藏公路通车
  • 3. (2024八下·文山期中)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下列哪一法律文件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4. (2023八下·涡阳期末) 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创作于1953年12月。该漫画意在说明,我国有必要进行(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土地改革运动 D . 工业化建设运动
  • 5. (2023八下·涡阳期末) 1954年中药老店北京“同仁堂”响应号召,率先实行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创造性的举措是(   )
    A . 中外合资 B . 赎买政策 C . 无偿没收 D . 政企分开
  • 6. (2023八下·阿城期末)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 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7. (2023八下·涡阳期末)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提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
    A . 爱国敬业 B . 民主法治 C . 自由平等 D . 诚信友善
  • 8. (2023八下·涡阳期末) 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确的标注方法是 ( )

    A . B . C . D .
  • 9. (2023八下·涡阳期末) 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 . 宁波、汕头 B . 深圳、海口 C . 深圳、上海 D . 厦门、珠海
  • 10. (2023八下·涡阳期末)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以下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高考制度的恢复 B . 工业体系的建立 C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D . 打开“窗口”引领对外开放潮流
  • 11. (2023八下·长丰期末) 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
    A . 1956年 B . 1978年 C . 1984年 D . 1996年
  • 12. (2023八下·涡阳期末)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此会议是(    )
    A . 中共十五大 B . 中共十七大 C . 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九大
  • 13. (2024八下·槐荫期末) 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了自己的就职宣言,其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
    A . 人民的梦 B . 国家的梦 C . 军队的梦 D . 民族的梦
  • 14. (2024八下·遂川期末) 自1981年始,中共中央下发多个文件要求开展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并着手培养了众多专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抢救、整理的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达百万种。此举有利于(    )
    A .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B . 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 C . 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 D . 保障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 15. (2023八下·涡阳期末) 在香港回归谈判中,其中一项议程是“ 主权的移交”,其英文表述是the transfer of sovereignty,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认为如果用“the”,就等于说英方已经承认了主权必须移交,他建议把冠词“the"”改成“a”。中国政府代表周南则认为用“a”就很不确定了,建议既不要“the”,也不要“a”,最终柯利达同意了这种说法。这反映了(    )
    A . 中英语言的差异性 B . 中英双方代表的立场不同 C . 外交辞令的繁琐性 D . 谈判议程方向的不确定性
  • 16. (2023八下·涡阳期末) 某历史教师在讲课时,设计了如图的板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方框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 和平共处 B . 求同存异 C . 一国两制 D . 九二共识
  • 17. (2023八下·涡阳期末) 照片是历史的定格。如果为下列照片配上解说词,最合适的一句是(   )

    A . 科技创新、人民幸福 B . 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 . 海上盾牌、捍卫主权 D . 导弹部队,战略威慑
  • 18. (2024九上·吉林月考) 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 . 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 . 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 .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 19. (2024八下·化德期末) 2022年3月,疫情导致我们无法正常到校学习,学校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启动了线上教学,保证了我们“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和发达的应用技术。材料主要表达的是( )
    A . 疫情让我们生活艰难 B .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 . 信息时代教育的迅速发展 D . 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 20. (2023八下·涡阳期末)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 . 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C . 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D .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 25. (2023八下·涡阳期末) 歌曲往往充满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 (1)  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我国农村哪项重大改革? 
    3. (3)  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及意义?
  • 26. (2023八下·涡阳期末) 当今世界,科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标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侮却又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所有炎黄子孙都扬眉吐气的时刻。

    材料二: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材料三:“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名利,专注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四: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抵抗它的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并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 (1)  材料一中的“时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此翁”指的是哪位农业科学家?材料四中的这位科学家是谁?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药物是什么?
  • 27. (2023八下·涡阳期末) 中国外交经历了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安克雷奇登场。中方在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 (1)  材料一2021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21辛丑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你认为中方底气十足的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图1《乔的笑》是指在哪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图2《历史性的握手》指中美两国外交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为此提出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什么?
    4. (4)  一样的辛丑,不一样的中国!纵观中国百余年外交的历史演进,谈谈你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