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第三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

更新时间:2023-09-06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共 32 小题,每题 2 分,共 64 分) 
  • 1. (2023高二下·罗湖期中) 《左传 ·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 保之,务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这体现了 ( )
    A . 原始民主传统 B . 君民平等共治 C . 家国一体格局 D . 君主专制统治
  • 2.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 )
    A . 氏族公社时期 B . 部落和部落联盟时期 C . 夏朝建立初期 D . 王权与神权结合时期
  • 3.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统治者因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些甲骨上所记录的占卜文字即甲骨卜辞。卜辞记载内容丰富,包括祭祀征伐、田猎、农耕、畜牧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这说明,当时(    )
    A . 原始汉字开始出现 B .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 . 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 . 血缘宗法制度建立
  • 4. (2024高三下·渝北月考) 西周时期的社会伦理关系一般适用于同族和亲戚;春秋时期,社会伦理关系不仅适用于宗族 和亲戚,在血缘人伦外还增添了异邦、异族的“道路之人”。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 ( )
    A . 社会人员可自由流动 B . 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C . 儒家思想影响力扩大 D . 地缘社会逐渐形成
  • 5. (2024高一下·唐县期末) “谤”字本义是指议论或批评别人过失,相传尧舜时代广树“谤木”,以便民间批评权力的运行。至秦汉时“谤木”已完全失去原有的功用,而“诽谤”也由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皇权官僚体制确立 B . 民众言论空间狭窄 C . 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D .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 6.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朝代 

     

     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 

     

     郡→县 

     

     汉朝 

     

     州→郡 (国) →县 

      

     唐朝 

     

     道→州→县 

     

     宋朝 

     

     道 (路) →府、州、军、监→县 

     

     元朝 

     

     行省→路、府→州→县 

     

     明朝 

     

     省→府→州→县 

     

     清朝 

     

     省→府、直隶州→县、散州 

    A . 一级行政单位变化最小 B . 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C . 州的行政地位从汉开始不断提升 D . 划界原则都依据山川形便
  • 7.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唐太宗时期,谏议大夫隶属于门下省,“每宰相入内平章大事,必使谏官随入”,谏官可以对 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武则天当政,改谏官为门下、中书二省分隶,并加置左右补阙、 左右拾遗,以至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说.这一调整 ( )
    A . 扩大了谏官的监督权 B . 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制 C . 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 D . 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
  • 8.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 时期,初由宦者担任,魏晋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侍从,南北朝 时正式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 )
    A . 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 B . 是皇权不断削弱相权的产物 C . 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 . 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 9. (2023高二上·三明开学考)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常常出现“内重外轻、强干弱枝”或“内轻外重、干弱 枝强”的现象。以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或机构设置中,不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是 ( )
    A . 周初分封制 B . 秦朝郡县制 C . 东汉晚期州刺史 D . 唐朝晚期节度使
  • 10.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秦始皇相信“五德终始说”,认为周属于火德,秦朝代周,水克火,秦即水德。于是以水德附会制度,所用旌旗、符节都崇尚代表水德的黑色,黄河也改名“德水”。此举的实质是( )
    A . 为新政权寻找合法性 B . 替皇帝制注入神圣性 C . 论证王位世袭的正当性 D . 体现儒家思想的包容性
  • 11.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中央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因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调整。以下对于中央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内朝逐渐成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②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③尚书台确立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④军机处成为掌管军政事务的中枢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①②④
  • 12.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明代自永乐年间开始派遣宦官到地方或“监军”或“抚夷”,名为镇守中官,到正德年间,势力膨胀。但是嘉靖年间镇守中官制度被皇帝轻易废除。这说明明代(   )
    A . 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B . 专制体制成熟稳定 C . 宦官专权现象严重 D . 行政制度变化无常
  • 13.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马丁 ·路德翻译的《圣经》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有深刻的影响。他翻译的目的是“使这类 既不懂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又不懂拉丁语、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能用德语看懂《圣经》”。这 一做法 ( )
    A . 推动人文精神复苏 B . 强化天主教会统治 C . 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彻底打击了天主教会
  • 14.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随葬物品、壁画、简册等,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下图是考古发掘出土的政府文书,其可能涉及(    )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 

    A . 隶书成熟 B . 中朝决策 C . 郡县刑政 D . 密折奏事
  • 15. (2024高二上·贵州月考) 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 . 制度导致权力失衡 C .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 . 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 16. (2024高二下·青岛期中)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与完善 C . 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 . 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 17.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 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 而兼地主。”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 ( )
    A .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 B . 用森严的礼乐制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 . 血缘关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 D . 小农经济是封君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
  • 18.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 央和地方均设置监察官。下列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 )
    A . 御史大夫、刺史 B . 三司使、刺史 C . 监御史、枢密使 D . 御史大夫、节度使
  • 19.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伯里克利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 不是在少数人手中。雅典公民可以自行决定国家的政策,并把提议提交给公民大会讨论。据 此可知,古代雅典 ( )
    A . 政府决策科学合理 B . 实行主权在民原则 C . 实现了各阶层平等 D . 人人参与民主政治
  • 20.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古罗马人在票决制度上创立了双重多数制,其精神是:一个决定,不仅应获得多数人的赞成, 而且应获得多数地方的赞成,这样就避免了赞成者过分地集中在某些地区,也保障了人数较 少地区的政治参与度。这种精神 ( )
    A . 使罗马的民主政治臻于完备 B . 保障了罗马法向万民法过渡 C . 体现了联邦制和共和制原则 D . 影响了近代欧美的票选制度
  • 21. (2024高一下·宁阳开学考) 公元前 287 年,经过长期斗争后,平民出身的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罗马独裁官,平民在法律上 取得了政治、社会上的权利和经济方面的部分权利,小农经济得以恢复和维持。这种局面 ( )
    A . 有利于稳固罗马城邦统治 B . 导致贵族根本利益受损 C . 推动平民独裁统治的建立 D . 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
  • 22.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雅典每年都会召集全体城邦公民,依据一人一票的原则,选出最有可能复辟僭主、威胁民主 的人,在收集到超过 6000 张有效选票之后,便会统计出得票最多者,将其放逐 10 年。这一 做法 ( )
    A . 避免了暴政的发生 B . 体现了民主理念 C . 确保了公民的权利 D . 遏制了官员腐败
  • 23. (2023高二下·杭州月考) 为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 会向边区二百万人民提出二十一条施政纲领。下列项中,属于该纲领内容的有 ( )

     ①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②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实行民主合作 

     ③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 

     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奋斗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4.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1940 年 3 月,中共中央发表《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规定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 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 一”。“三三制”的推行 ( )
    A . 满足全体根据地人民集体参政愿望 B . 是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C .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极大地提高了边区人民平等意识
  • 25.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

     

    A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B . 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C .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26.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1928 年,国民党的《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期间,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 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这表明 ( )
    A . 政党政治在中国实现 B . 国民党意在实行一党专政 C . 国民党执政能力提升 D . 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得以实现
  • 27.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 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 的司法实践中 ( )
    A . 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 . 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 . 公民直接行使司法 D . 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 28.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 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点。在这种制度下( )
    A . 不易形成强有力的集权统治 B . 西欧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C . 领主与附庸的权利义务相同 D . 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 29.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下图反映了 1650— 1750 年的早期经济全球化。该图示最适宜用于研究 ( )

     

    A . 丝绸贸易的盛行 B . 世界白银的流通 C . 三角航程的兴衰 D . 美洲物种的传播
  • 30.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15世纪以前,西欧社会识字率不到10%,但从16世纪开始,识字率突然上升,很快超过了50%,有些地区甚至达到80%以上,学者们研究还发现,位置越是接近德意志维滕堡的地区识字率越高,以下最能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
    A . 国家力量强化,普及公民教育 B . 启蒙思想传播,推动文化发展 C . 宗教改革推进,新教影响扩大 D . 商品经济发展,亟需各类人才
  • 31.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波兰希望恢复第一次被瓜分前的领土,英国首相不同意将当时属于德 国的西里西亚无条件割让给波兰,提出该地去留由当地居民投票决定,最终西里西亚由波兰和德 国各占一部分。据此推知,英国 ( )
    A . 阻扰波兰实现统一 B . 试图维持大陆均势 C . 独掌了国联话语权 D . 践行人民主权学说
  • 32.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19 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 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 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 )
    A . 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 B .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 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 . 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二、非选择题 
  • 33.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发展历程中,地方治理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中国按照 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 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材料二 

     美国 1787 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 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 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美国 1787 年宪法及其修正案第十条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 均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之。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能够实现边疆有效治理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地方治理的认识。 
  • 34.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客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客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1. (1) 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 35. (2023高一下·西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一幅图片或三幅图片出发, 自拟标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 标题正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