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9 苏州园林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19 苏州园林 同步练习(培优卷)

更新时间:2023-09-06 浏览次数: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榭(xuān)            池(zhào)            丘(hè) B . (jiàn)            空(lòu)            依(bàng) C . 影(niè)            蔓(yán)            斟(zhuó) D . (diào)            薇(qiáng)            心(chèng)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庸俗 芭蕉 玲珑 重峦迭嶂 B . 回啷 闲适 寂寞 珠光宝气 C . 明艳 阅历 彩汇 自出心裁 D . 鉴赏 攀登 雷同 俯仰生姿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 . 大熊猫国家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怪石林立,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C . 写作文最忌讳提笔就写,想到哪写到哪,文章全无脉络可言,而要做到胸中有丘壑 , 一气呵成。 D . 对于山城重庆来说,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 , 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理念。
  • 4.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此,谁如果要____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

    ③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____,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④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____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A . 欣赏 雷同 自出心裁 斟酌 B . 欣赏 相同 别具匠心 琢磨 C . 鉴赏 雷同 自出心裁 琢磨 D . 鉴赏 相同 别具匠心 斟酌
  • 5.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苏州园林的修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怎能不令人不惊叹呢? B .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 . 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 .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 6.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④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⑥假山的堆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A . ⑥③④②⑤①     B . ④⑥③②⑤① C . ④⑥①②⑤③ D . ④③⑤①②⑥
  • 7. 下列有关《 苏州园林 》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是陈述语气。 B . 作者在本文中分说苏州园林的特征时采用的是由次要到主要的逻辑顺序。 C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D . 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 8.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解说:这句话标点正确。

    B .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解说:句中的“萧索”是形容词。

    C . 参天大树 苏州园林 高尚情操 宝贵意见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 .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解说:这句话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填空题
  • 9. 把文中加粗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江南文化在哪里呢?有人说在苏州的园林里,有人说在别zhì的庭院中,有人说在粉dài瓦的农舍间;还有人说那hēng唱的江南小调,晶莹透的桂花黄酒,令人称奇的女饰品,都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

    (叶辛《江南文化在哪里》)

  • 10. 文学常识填空。
    1. (1) 《苏州园林》的作者,原名,是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童话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 (2) 《苏州园林》是一篇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的语言,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出一幅幅画面。
三、语言表达
  • 11. 请同学们自行分组,一组五人,以相互采访的形式,先请小组内每位成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州园林 》中最喜欢的一段,并说出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感受,录制后以视频形式提交,可运用抖音、剪映、美图秀秀等视频剪辑软件,使作业呈现得更加精美。
  • 12. 从思考探究里我们可以看到,课文里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大家仿照课文的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选做以下其中一题。

    海口骑楼老街的布局形式是线状布局和片状布局的结合体,这不仅继承中国传统的布局形式,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物布局形式,因此是一种典型的中外融汇、取精华以为己用的创造手法。

    1. (1) 请你选用课文中出现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句海口骑楼老街简短的介绍,30字以内。答题示例:我选用的说明方法,海口骑楼老街是……。
    2. (2) 请你选用课文中出现的一至两种说明方法,写一段海口骑楼老街简短的介绍,100字左右。
    3. (3) 请你选用课文中出现的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写一篇海口骑楼老街简短的介绍,300字左右。
四、综合题
  • 13. 北京冬奥,惊艳全球。学校开展以“自信中国风,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展览活动。下面是展板三的文字内容,阅读并完成题目。

    展板三:文化奥运

    在北京冬奥会上,和体育同样具有连接人心、打通人心力量的,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中华文化。大到场馆设计:首钢滑雪大跳台造型巧借敦煌壁画中飞天丝带的灵动气韵,视觉上飘逸轻盈,因而别号“雪飞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同时化用“中国龙”的意象和中国古典园林水榭长廊的设计理念,从空中俯瞰有如盘龙在山;____。小到一盏灯、一枚徽章、一件礼服:____;会徽在方寸之间创造性地汇聚了篆刻、剪纸、书法与冰雪运动;____。

    1. (1) 把下面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火种灯”造型和巧思都受到西汉长信宫灯启发

      ②颁奖礼服如“鸿运山水”“唐花飞雪”,同样是对传统的化用

      ③云顶滑雪公园坡面障碍技巧赛道融入烽火台元素,宛如“雪长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① C . ③②① D . ③①②
    2. (2) 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小文:“水榭长廊”的“榭”字你熟悉吗?

      小逸:熟悉,我们学过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我还背诵过辛弃疾的

      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都有“榭”字。

      小文:“榭”字不常用,不过,根据语境理解意思并不难。“水榭长廊”“亭台轩榭”“舞榭歌台”三个短语中“榭”字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指的是

      小逸:巧了,这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也是一样的,都是短语。

五、现代文阅读
  • 14. 学校开展“园林与艺术”学习实践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三则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二

    观赏苏州园林就如同在阅读优美隽永的诗文,美景是诗文的主体,而诗文又是对景色最好的诠释。苏州拙政园的园名,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序》中的“灌园鬻(yù)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思是“灌园卖菜,用以供给早晚的饭食;放羊卖酪,用以供给伏祭和腊祭的费用。孝顺父母,友善兄弟,这也是不善为政者之为政啊。”从中我们得以窥见园林主人王献臣辞官回乡、隐居田园的思想。拙政园中有一处“与谁同坐轩”,引用的是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隐喻的是王献臣不愿与凡夫俗子为伍的孤傲气质。若只从字面上理解为游园者结伴共赏美景,则未免浅薄。“与谁同坐轩”之西南是“留听阁”,取自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园中主厅“远香堂”和它面前的荷花池取自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小沧浪水院原是园主人读书之处,阁外步柱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挂帘取自《楚辞·渔父》和《论语·雍也》,更是园主人心情的流露。追求自然美的园林,因这些诗文而增添了无穷的人文魅力。

    (节选自陆纾文《文人园林如何成为江南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之一》,有改动)

    材料三

    汉字因形美而成为园林装饰的重要元素,为园林带来了艺术美。其中常见的有福、寿、喜和类似汉字的十字纹、亚字纹、人字纹等。退思园围廊上九孔漏窗镶嵌了李白《襄阳歌》诗句“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所用的新石鼓体极具艺术美感。

    汉字也因音韵美而化为美好的意象出现在园林中。一种是谐音取象,如蝠(福)池、十鹿(食禄)图、喜鹊登梅(喜上眉梢)等;另一种是用同音或近音的物象组成意象,如用蝙蝠和铜钱组合成“福(蝠)在眼前(铜钱)”。试想,人们透过镂刻着寓意“福在眼前”图案的窗户看到一片青绿时,那欣赏自然美景的幸福感怎能不油然而生呢?

    福(蝠)在眼前(铜钱)

    (节选自曹林娣《汉字“三美”与园林美》,有改动)

    1. (1) 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加点的短语“这个目的”,指代的内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 . 材料二中指出若只从字面上理解“与谁同坐轩”意义未免浅薄,意在说明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才适合游览苏州园林。 C . 材料三第一段举退思园围廊上九孔漏窗用新石鼓体镶嵌诗句的例子,说明汉字因形美作为装饰元素能为园林带来艺术美。 D . 材料三第二段介绍了汉字因音韵美化为园林美好意象的两种方式——“用谐音取象”和“用同音或近音的物象组成意象”。
    2. (2) 下面哪一幅是苏州园林的鸟瞰图?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3. (3)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苏州园林融合了①、②和汉字三种艺术,实现了③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每空限2个字)
  • 15. 阅读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①“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②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③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壮丹的记载:“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④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魁,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慧慧 有改动》

    1. (1)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2. (2) 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3. (3) 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4) 第⑤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