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 湖心亭看雪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3.13* 湖心亭...

更新时间:2023-09-06 浏览次数: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 (sōng)   长(dī)   衣(cuī) B . (dàng)    (ná)    喃(nǎn) C . (lín)    (jiè)    崇(zhēn) D . 定(gēng)    (chī)    铺(zhān)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云与山与水

    朱元思书

    B . 湖中得更有此人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 . 姓氏

    真无马邪

    D . 余强饮三大白

    若夫日出林霏开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 日更定矣            金陵人 B . 湖中焉得有此人        有痴似相公者 C . 见余喜                余强饮三白而别 D . 上下白                惟长堤
  • 4. 下列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 有痴似相公者/湖中焉得有此人 B . 日更定矣/金陵人 C . 湖中人鸟声俱/哀转久 D . 拉余同/余强三大白而别
  • 5.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住西湖 B . 余强饮三大而别 C . 非丝非 D . 一童子烧炉正沸
  • 6. 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7.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崇祯五年”采用年号纪年法,“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B . 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 . “相公”是旧时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D . 作者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山阴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湖中人鸟声俱绝”,高度写实、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烘托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意境。 B . 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流露出作者的遗世独立、孤高自赏的情怀。 C . “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出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D . 文章结尾写舟子喃喃自语,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从侧面写出俗人无法理解文人的高雅,展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茫茫的景象。 B . “上下一白”的“一”字营造了白茫茫浑然难辨的纯净境界,使人唯觉其大,给人一种天地之大、宇宙之广的感慨。 C . “一痕”“一点”“一芥”的“一”字描绘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让人顿生一种依稀恍惚、人生之微的感慨。 D . 写“湖上影子”的“痕”“点”“芥”“粒”,创造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对比。
二、填空题
  • 10. 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描写西湖的诗文很多,如“”,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这是杨万里笔下的夏日西湖。秋天的西湖萧瑟飘零,“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冬天的西湖在张岱的笔下,“,上下一白”。

  • 11. 填空

    张岱,又名维城,字,又字石公,号、天孙,别号,晚号,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等绝代文学名著,本文选自。明亡后不仕,他入山著书以终。

三、语言表达
  • 12. 古人很讲究谴词用字的准确。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在量词使用上的不同,并作简单的评析。

    原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修改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只、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 13.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 (1) 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
    2. (2) 舟 中 人 两 三 粒  而 已
    3. (3) 余 强 饮 三 大 白 而 别
    4. (4) 莫 说 相 公 痴,更 有 痴 似 相 公 者
四、综合题
  • 14.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课文是怎样写西湖雪景的?
    2. (2)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3. (3)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哪句话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 (4) 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 15.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 , 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释】①曩昔:以往;从前;过去的。②雊(gòu):雄性野鸡鸣叫。③黄檗,是一种落叶乔木。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上下白                   而或长烟空(《岳阳楼记》) B . 湖中得更有此人          始一反(《愚公移山》) C . 草木蔓                  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 岂能以此不急务相邀      天苍苍(《北冥有鱼》)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 (4) 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从正面表现了西湖(特点)侧面表现了当时天气寒冷的特点,【乙】文运用了(原句)运用以动写静的写法,侧面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②【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佳作,不同的是【甲】文使用手法描写眼前所见之景。【乙】文刻画细腻,具体生动,描绘出的景色(从内容角度回答)

    5. (5) 甲文中的张岱和乙文中的王维有哪些共同特征?
  • 16. 文言文阅读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

    【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跌(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

    1.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饮以为酒( ) ②了不相( )

    2.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3. (3) 【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