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更新时间:2023-09-09 浏览次数:2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东营) 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产生了多位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是其中之一。下列属于他的名言的是( )
    A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B . “认识你自己” C .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 D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2. (2023·深圳) 罗马不再是拉丁-罗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材料指出罗马(  )
    A . 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 B . 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 C . 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 D . 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特征
  • 3. (2023·武汉) 有学者写道: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打败波斯,重修巴比伦,试图实现希腊和波斯的完全统一。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这说明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 )
    A . 文化和精神的力量 B . 民主和法制的影响 C . 商业和贸易的作用 D . 礼仪和服饰的规范
  • 4. (2023·安徽) 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科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斜绘制地图,与当地近人交往”。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
    A . 推动希腊民主制攻的扩展 B . 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 C . 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休 D . 促进了亚非文化的交该
  • 5. (2023·遂宁) 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其它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
    A . 雅典卫城遗址 B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 . 电影《诸神之战》 D . 希波战争故事讲述
  • 6. (2023·重庆市) 帕特农意为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这反映出(    )
    A . 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 B . 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 C . 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 D . 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
  • 7. (2022九上·西安月考) 下图是被称为古代希腊的建筑象征,最初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艺术。据此可知(    )

    爱奥尼亚圆柱

    A . 基督教在古代希腊广泛传播 B . 古代两河流域孕育了西方文明 C . 古代希腊成为世界文明中心 D . 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与交融
  • 8. (2022·聊城)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这(    )
    A . 标志着世界首部成文法诞生 B . 有利于遏制贵族滥用法律 C . 消除了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 D . 奠定了近代欧洲民法基础
  • 9. (2022·铜仁)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文明的地域范围大多有限,其文明发源地有来自于大河流域,也有来自于海洋,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
    A . 古埃及文明诞生于恒河 B . 古希腊文明诞生于爱琴海 C . 古罗马文明诞生于黑海 D . 古印度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
  • 10. (2022·常州) 《十二铜表法》是欧洲法学的渊源,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成果。它诞生于(   )
    A . 伯里克利主玫时期 B . 罗马共和国时期 C .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 D . 查理曼帝国时期
  • 11. (2022·烟台) 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这表明古代希腊城邦(   )
    A . 古典文化繁荣 B . 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C . 海外贸易发达 D . 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
  • 12. (2022·大庆) 某兴趣小组准备排演历史剧,光荣属于希腊,下列剧本内容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是(    )
    A .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B .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 . 雅典建立津贴制度,以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D . 奴隶和妇女拥有政治权利
  • 13. (2022·广州) 意大利某广场立有一块公元前1世纪的关于屋大维的公共纪念碑,碑上有如下一段铭文(节选):

    皇帝凯撒·奥古斯都

    十二次担任总司令

    十一次担任执政官

    十四次担任保民官

    他把埃及交给罗马人民统治

    该铭文内容可用于探究(   )

    A . 两河流域的文学 B . 雅典民主的确立 C . 古代埃及的艺术 D . 古代罗马的扩张
  • 14. (2022·邵阳) 研读历史教材是获取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关于古代欧洲的说法与教材观点一致的是(    )
    A .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B . 屋大维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 C . 伊斯兰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 D . 中世纪城市没有取得自治权
  • 15. (2022·怀化) 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则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在罗马法学中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法典是(    )
    A . 《万民法》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十二铜表法》 D . 《民法典》
  • 16. (2021·乐山) 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前429)执政时期的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这反映了雅典(   )
    A . 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帝国 B . 全体人民享有政治权利 C .  公职人员可以领取津贴 D . 政治经济文化达到鼎盛
  • 17. (2021·攀枝花)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下列属于其表现的是(   )
    A . 建立津贴制度保证公民参政 B . 主席团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C . 外邦人和妇女获得参政机会 D . 元老院掌握国家的决策权
  • 18. (2021·聊城)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 东西方文化的起源 B . 文明的冲突与交汇 C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 西方对东方的侵略
  • 19. (2021·通辽) 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小朱同学整理了有关罗马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罗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罗马帝国全部法律条文 B .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C . 《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D . 《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 20. (2021·黄石) 《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希腊神话的特点是(   )
    A . 人的形象丑陋卑微 B . 神人同形同性 C . 神的品德完美高尚 D . 神的外形半人半兽
  • 21. (2020·贺州)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这些刻于12块铜牌之上的法律条文,是(   )
    A . 在罗马帝国时期颁布 B . 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具体体现 C . 罗马法制建设的开始 D . 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形成的标志
  • 22. (2020·河南)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他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各城市中希腊式的神庙、体育场等建筑也兼具了所征服地区的文化元素。这段话强调了(    )
    A . 希腊文化的优越性 B . 希腊文化的东方化 C . 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D . 东方文化的希腊化
  • 23. (2020·聊城) “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古代希腊(   )
    A . 是欧洲文明之源 B . 法学系统完整 C . 神话影响广泛 D . 哲学成就突出
  • 24. (2020·通辽) 欧洲人把古希腊和古罗马称作“古典时代”。与古希腊相比,古罗马在政治制度上最大贡献在于(    )
    A . 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体 B .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C . 实现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D . 创立了“轮番而治”的民主运作方式
  • 25. (2019·内江) 古希腊文明翻开了欧洲文明史的第一页,古罗马历史则展现了欧洲上古时代的文明与辉煌。下列有关古希腊、古罗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B .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C . 盲诗人格列高利编著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诗 D . 公元前4世纪,伯里克利建立了横跨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