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8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 1. (2023高二上·衡水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如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朱熹对《论语•学而》中谈到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阐释了“中国气质”。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如秦国很早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制造者把名字刻在制作的产品上。到后来秦朝建立,国家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有这样的制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代表“中国气质”的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官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气质”。

    (摘编自张柏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否认“工匠精神”一直深藏在民族文化中?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凝聚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中提到的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这样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精湛,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对“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

    (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材料三:

    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

    “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第三,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在同行业不同行帮间,也讲究各有各的地盘,不得相互侵吞,以免造成行帮间的无序竞争。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需要用信仰做支撑。一个行业要想维系其自身的稳定,通常当人管不了人的时候,便会创造一个神,让神来管理,对某种神的信仰在行会秩序维系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为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在选徒时都非常留心徒弟的人品。而一旦收徒,师傅又会努力营造出一种家族氛围,与徒弟建立起一种形同父子般的具有宗法制特征的人际关系文化。

    (摘编自苑利《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朝开始实行的“物勒工名”制度和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都有助于秦朝制造出精湛的艺术品。 B . 材料一认为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这里的“文化”有别于材料三“‘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中的“文化”。 C . 中国能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主要得益于传统的工匠精神,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找回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 . “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的社会矛盾的“游戏规则”,即不能随便跳槽改行。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难以和中国相提并论。 B . 工匠精神能推动社会发展,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了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C . 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D .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涵,而“匠心独运”则是“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的证明。
    3.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
      A . 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德国制造”,这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 B . 李春是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主持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C . 制作杆秤的工匠们相信,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 D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求全国运用统一标准的度量衡,为监管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4.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如何重建我国的“工匠精神”。
  • 2. (2023高二上·衡水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里就是远方

    徐贵祥

    几年前曾萌生一个想法,要写一部过日子的小说,大致意象是一座山、一条河、一个村庄、一座城市。常常遐想那里的人与自然,那里几十年前和几十年后的模样。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个地方应该在西边。这次去湖北房县,出发前才知道,我的家乡和房县基本上在一个纬度,大约北纬32度,房县在我老家安徽霍邱的西边。这个发现让我惊喜不已,好像我虚拟的那个空间早已存在,正等着我去认识。

    到达房县的第二天,我们参观西关老街。走在石板铺就的街面,看着在阳光下叙动的彩幌,依次走过酒楼、茶馆、药铺、银器店、竹器坊……当真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当地朋友告诉我,这条老街曾经是贯通鄂豫川陕的古盐道,始建于唐,成于宋元,盛于明清。如今,经政府投资修缮翻新,西关老街成为新兴的旅游文化景点。

    老街走了大半,肚子饿了,因为各种小吃的香味太诱人,当然,唤醒味觉的还有对古代市井生活的想象。我们在两家店铺里品尝了不少美食,几乎可算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然而老板都很客气,拒不收钱,说外面来的客人尝尝管够,就算请客了,谁家不请客呢?朋友说,这条古街能留存到现在,就是因为民风淳朴,坚持薄利多销。他还告诉我们,前些日子西关老街开张的时候,广场上的一口大锅装了一千斤糯米饭,旁边放着快餐盒,谁来谁吃,免费。我愣怔半天说,啊,按需分配啊。朋友说,是的,日子好过了,吃得起了,那就让大家放开肚皮吃。

    我对房县的认识,是从“吃”开始的。在老街的西口,望着牌楼上“西关印象”四个大字,我想到的是大气、豪气、客气。忽然想起了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话:“诗和远方。”房县人在这句话里换了一个字,叫作“诗酒远方”。把“诗”字用在这里,房县人自有他的道理,因为《诗经》的主要编纂者尹吉甫就是房县人。那么“酒”呢?我并不认为黄酒的发源地在房县,也不认为房县的黄酒天下第一,或许这句话还有一个内涵:诗就是酒,酒就是诗,诗和酒,都不是用来填饱肚子的,抑或可以说,诗是精神酿造的酒,酒是物质酿造的诗。所谓“诗酒远方”,就是千百年来存在于我们理想中的、让生命自由挥洒的生活,比如孟浩然在《过敌人庄》里描述的:“开轩面场圆,把酒话桑麻。”

    只是,远方在哪里?

    从县城到九道乡政府所在地,途经野人谷镇,再往西北方向盘过几道山梁,气温越来越低。还只是9月末,走到一个岔路口,居然发现山上覆盖着一层薄雪。

    九道乡,当地人称九道梁,就像房县向西南方伸出的一个指头,挨着神农架的肩膀,有点“山高皇帝远”的味道。那天半阴半晴,时阴时晴。从车窗看去,对面的山坡花团锦簇,五颜六色的草木就像镶嵌在山坡上的宝石,一片斑斓。极目远眺,但见层峦叠峰,半山云雾缭绕,仿佛是款款飘动的白色裙裾若隐若现地缠绕着山峰。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张九龄的诗句:“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当天下午,我们赶到响应沟村的村部。乡文化站长把我们领到一个刚刚住进楼房的前贫困户的家里,动员女主人唱民歌。女主人六十岁出头,一头黑发一尘不染,扎着两条辫子,见到我们一点儿也不见外,头一扬,清清嗓子就开唱。唱的是《卖馄饨》,伴以动作,好像是讲一对夫妻做小生意,相亲相爱,苦中有乐。文化站长又领来两位老年妇女,一位刚刚七十岁,一位接近八十岁,头发也是黑多白少。她们每人都唱了一首歌,然后坐下来跟我们聊天。

    坐在三位老年妇女的对面,我突然发现她们都悠然地跷着二郎腿,都是心满意足的笑脸,构成了一幅流溢着幸福感的画面,储存在我们一行十几个人的手机里。

    暮色苍茫,我们村前村后地察看村容村貌。多数村民都从高山上迁了下来,村部所在的山坡俨然成了集镇。一所房前聚集了十几个人,刚刚放学的孩子跟着我们撒欢,孩子们都很干净,小脸蛋洋溢着自信和快乐。听说我是从北京来的,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农民眉开眼笑,硬把铜管烟袋往我手上塞。这个农民说,你回去给中央带个话,精准扶贫政策好啊,村里办起了企业,往后,娃们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在村部吃过晚饭,刚刚走出食堂,一曲《梁祝》绊住了我们的双脚。但见村部广场灯火通明,欢快的乐曲声中,十几个女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步伐矫健,像受过专业训练的小姑娘,直到走近了才看出,都是老年妇女,头发多数也是黑的。

    次日吃过早饭,踏上返回县城的路。车头向东,向北,盘旋,上下。走到一个制高点,我向外看了一眼,连忙喊停车。

    这是个地道的晴天。远远地,从我们下车的地方向西边望去,云蒸霞蔚,山坳里的九道梁集镇在白云深处时隐时现,如梦似幻,如诗如画。想象着那里即将开始的新的一天,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图景在我眼前浮现。

    十几个手机,还有几部专业相机,各自选择角度,眺望远方,再远方……直到走出很远,我还在想,远方在哪里?或许在那个时刻,西边的人们看见了东方山梁上的我们,也会惊喜地指点,看啊,那里,远方……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湖北房县基本位于作者老家安徽霍邱之西,与作者之前设想的小说中的地方方位一致,这让他感觉与房县有缘,因而心生惊喜。 B . 写去九道乡沿途的山上还覆盖着薄雪以及九道梁“有点‘山高皇帝远’的味道”,表现了山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C . 文章引用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诗句,意在对“诗酒远方”的含义进行具体阐释,使抽象的概念通俗易懂。 D . 文章三处写到响应沟村老年人头发的“黑”,借此表现其身体健康;写她们能歌善舞,意在突出其多才多艺。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作者写几年前曾萌生写一部过日子的小说的想法,意在交代写作缘起,使文章行文顺畅自然。 B . 第2段中,作者罗列堆叠“酒楼、茶馆、药铺、银器店、竹器坊”等词语,意在突出西关老街的繁华阜盛。 C . “只是,远方在哪里?”一句单独成段,除突出强调外,还以此疑问引发探究,起到引领下文的作用。 D . 对九道梁的描写,使用“花团锦簇”“五颜六色”“一片斑斓”等词语和比喻修辞,使语言典雅。
    3. (3) 对于文题“这里就是远方”,你是怎样理解的?
    4. (4) 在探访过程中,“我”对房县人有怎样的认识?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3. (2023高二上·衡水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封)二年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时岁旱,天子既出无名,乃祷万里沙。夏四月,还,过祠泰山。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天汉三年春三月,上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计。还,祀常山,瘗玄玉。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者,终无有验,而公孙卿犹以大人迹为解。 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犹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以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征和四年春正月,上行幸东莱,临大海,欲浮海求神仙。群臣谏,上弗听;而大风晦冥,海水沸涌。上留十余日,还。 

    三月,上耕于钜定。还,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禅石闾,见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对群臣,自叹:“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 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夏六月,还,幸甘泉。 

    后元二年春正月,上朝诸侯王于甘泉宫。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丁卯,帝崩于五柞宫。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节选自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惑神怪》)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B .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C .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D .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瘗玄玉,古代入海前祭路的礼仪,祭礼举行完毕,将黑色的玉埋于坑中。 B . 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传说中东海外的仙岛,与瀛洲、方丈并称东海三神山。 C . 大鸿胪,朝廷掌管礼宾事务之官,秦及汉初本名典客,汉武帝时改用此名。 D . 孝武,汉武帝的谥号。西汉崇孝道,高祖以外的皇帝谥号前都加一“孝”字。
    3. (3)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汉武帝求仙心切,听信公孙卿的话,前往缑氏城、东莱山见仙,但未见到仙人,后来他又去祭祀万里沙神庙。 B . 汉武帝巡游到东莱,来到海边,想乘船入海寻求神仙,群臣劝谏而不听,但终因天气恶劣而未能成行。 C . 汉武帝做事任性,但能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他亲自耕种,率身垂范,体现了一个英明君主应有的素养。 D . 司马光总结了汉武帝有亡国之过却能避免亡国之祸的原因,其独到的见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启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犹羁縻不绝,冀遇其真。 

      ②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5. (5) 请结合文本,概括汉武帝最终遣散方士的原因。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 4. (2023高二上·衡水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 (1) 联系《琵琶行(并序)》一诗,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____ 
      A . 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歌女,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 B . 两诗都用秋江月夜之境来渲染悲凉的气氛,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C . 《琵琶行(并序)》在表现手法上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而这首诗基本上采用的是白描手法。 D . 《夜闻歌者》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的少妇形象。
    2. (2) 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1) 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两处描写让人想见到洞庭湖的阔大与澄澈。 
    2. (2) 《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财富观,《阿房宫赋》中“  ,  ”也表现了秦人对珠宝的态度。 
    3. (3) 《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却不易守业得句子:“  ,  。”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6. (2023高二上·衡水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共产党员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张桂梅一生以江竹筠为榜样。她历尽艰辛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供贫困家庭的女孩免费读书。建校 12年来,已有近2000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作出贡献。

    张桂梅老师的学生周云丽,师范毕业后放弃了县城的编制,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任教。这是榜样的传承,感人肺腑,影响深远。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7. (2023高二上·衡水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用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无须等待,没有手续费;交易实现可控匿名,保护消费者隐私……数字人民币正与我们的生活____。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____。在试点城市,随着多家银行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已经涵盖餐饮服务、生活缴费、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多个使用场景,并产生了手机扫码、碰一碰支付、脱离手机的可视卡式“硬钱包”、与现钞双向兑换等支付模弌。数字人民币未来有望向电商、短视频等线上领域渗透,并在企业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实体经济领域____。

    为何要研发数字人民币?因为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有很多优势。一方面,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所需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的,反而市场化方式进行。在可预见的将来,纸币、电子支付和数字人民币将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息息相关    前程似锦    大显身手    平分秋色 B . 息息相关    大有可为    大显身手    并驾齐驱 C . 休戚与共    前程似锦    牛刀小试    并驾齐驱 D . 休戚与共    大有可为    牛刀小试    平分秋色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发行数字人民币不但靠行政强制得以实现,而是市场化方式进行。 B . 发行数字人民币不是靠行政强制得以实现,反而以市场化方式进行。 C .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但不靠行政强制来实现,反而市场化方式进行。 D .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的,而是以市场化方式进行。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8. (2023高二上·衡水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群人,被称为“深夜手机党”。他们习惯在睡前躺在床上玩手机,刷微博、上微信、玩游戏……迟迟不肯睡觉。虽然玩手机能带来很多乐趣,但躺着玩手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在夜间使用手机、平板或者其他能发出光线的电子产品,其发出的蓝光都会① 。而一旦褪黑素生成受到抑制,人的生理周期也将受到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大大减少深睡眠的时间。扰乱身体代谢,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造成肥胖。 

    脖子耷拉过度、身体不自然弯曲、颈部越来越向前倾……这种姿势会使人体颈部胸锁乳头肌不断向前拉伸。久而久之,椎动脉容易因受到压迫而② ,造成慢性劳损,导致颈椎曲线前凸减少、变直甚至“颈椎反弓”。 

    人躺在床上时,(  ),这样就容易诱发近视。而且,左、右侧躺对左、右眼睛的压迫力非常大,一个月内就可能造成③ 。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很难保证手机与眼睛之间的距离适当,尤其专注于手机游戏时,眼睛会不知不觉地离手机屏越来越近 B . 很难保证手机与眼睛之间的距离适当,眼睛会不知不觉地离手机屏越来越近,尤其专注于手机游戏时 C . 尤其专注于手机游戏时,很难保证手机与眼睛之间的距离适当,眼睛会不知不觉地离手机屏越来越近 D . 尤其专注于手机游戏时,眼睛会不知不觉地离手机屏越来越近,很难保证手机与眼睛之间的距离适当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