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阶段 | 契约形式 | 主要特点 |
十二铜表法 | “耐克逊”(nexum)交易 | 要求双方到场,有公证人,对神宣誓 |
市民法 | 文书契约 | 双方到场,举行特定仪式,签署文书 |
万民法 | 诺成契约 | 无需双方到场,无需仪式,双方同意即可 |
古罗马契约形式的变化表明( )
年份 |
1961~1965 |
1966~1970 |
1971~1975 |
1976~1980 |
1982 |
社会总产值 |
6.5 |
7.4 |
6.3 |
4.2 |
3.3 |
国民收入 |
6.5 |
7.8 |
3.2 |
1.0 |
2.6 |
工业总产值 |
8.6 |
8.5 |
7.4 |
4.4 |
2.8 |
农业总产值 |
2.2 |
3.9 |
2.5 |
17 |
4.0 |
基建投资 |
5.4 |
7.3 |
6.7 |
3.7 |
20 |
材料一 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至17世纪锐减了约90%,同时黑人奴隶被大量运往美洲。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则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至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
时间 |
1850~1945年 |
1945~2000年 |
主要移出地 |
欧洲、亚洲 |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
主要移入地 |
美洲 |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
人口迁移数量 |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其中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 |
迄今为止,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实现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大发展,有三种现代化模式,可概括如下:
现代化模式 |
代表国家 |
特征 |
原发式 |
英国、美国、法国等 |
发展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有起步早的优势;渐进、缓慢,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
后发式 |
日本、韩国等 |
发展动力源于社会外部的压力与挑战,由国家政府主导推动、借鉴原发式现代化经验,快速、突进,文明不协调 |
新发式 |
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 |
借鉴前人经验,基于国情,正在发展过程的探索中,表现出民族性、文明多样性的发展特征;面临社会内外挑战 |
——摘编自孙鼎国《三种现代化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整体或局部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材料:日本江户时代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幕府和诸藩按照“士农工商”建立分门别类的人口登记簿。明治维新开始后,京都和东京率先建立了户籍制度。1871年,明治政府颁布《户籍法》,以居住地为原则编制户籍,规定把七、八个村编成一个区,作为户籍管理单位。各区设置户长和副户长管理区内户籍,并制作户籍副本上交地方官,再上报府厅、县厅,最后上交中央。《户籍法》把居住在同一地的家族全体成员作为一“户”,规定户主为家族之长,并由嫡长子继承,负责向户长报告家族所有成员的个人信息。家族成员的入籍、除籍、转籍等也均需由户主申报。1898年,《明治民法》进一步提高了户主的权力。1914年,又以简化户籍登记手续为由,废除了与家族成员个人权利直接相关的身份登记簿制度。
——据王鹏飞《近代日本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变迁》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