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编号 | 实验现象 |
1 | 0.1min红色褪去 |
2 | 5min红色褪去 |
3 | 30min红色明显变浅 |
4 | 120min红色无明显变浅 |
试管编号 | 实验现象 |
5 | 大量浑浊物 |
6 | 少量浑浊物 |
7 | 无浑浊物 |
猜想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猜想Ⅱ:红色褪去,与 有关。
猜想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试液的浓度有关。为验证猜想Ⅱ和猜想Ⅲ,小科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1结束后,同学们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建立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
猜想二:溶质为NaOH和Na2CO3;
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
[实验探究]
组内同学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了实验2的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 |
无白色沉淀 |
① |
乙同学:② |
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 |
猜想二成立 |
请将表格中的实验结论①与实验操作②补充完整.
[反思与评价]
①从微观分析,实验1中OH-并没有实质参与反应,无法准确得出可溶性碱能与盐反应这一化学通性。有同学提出可以将Na2CO3溶液更换为溶液进行实验,让OH-实质参与反应来得出可溶性碱的这一化学通性。
②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
①试管乙中的白色沉淀是。
②实验中,下列溶液能代替氯化钡溶液,起到相同的作用的有。(可多选)
A.氢氧化钡
B.硝酸钡
C.硝酸钙
D.氯化钙
如图戊,准确称取1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称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46.95g,再把150.00g7.3%稀盐酸平均分成5等份,每份30.00g依次加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用电子秤称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 76.95 | 106.95 | 136.73 | 164.09 | 193.65 |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