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巩固...

更新时间:2023-09-22 浏览次数: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4高一下·吉林期末) 当代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来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中写到:“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A . 殖民掠夺导致拉美国家经济结构畸形 B .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损害拉美政治独立 C . 西方国家通过资本渗透控制拉美经济 D . 殖民统治中断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 2. 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管理朝廷政务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与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司的通政使、大理寺(督审刑狱)的大理寺卿合称为“九卿”。“九卿”分别理事,各自向皇帝负责。这表明( )
    A . 中央机构实施分权与制衡原则,有鲜明的民主特色 B . 废除丞相后,全国政务归于皇帝,中央集权加强 C . 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D . 六部的地位相对下降,内阁的地位明显上升
  • 3. 阁臣叶向高在奏疏里说:“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作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抑亦所居之地使之然哉!”这反映出(  )
    A . 清人不满阁臣是无权之官 B . 票拟权削弱了君主专制 C . 阁臣辅政过程中经常越位 D . 内阁制制度上存在缺陷
  • 4. 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役成为皇帝后,支持郑和下西洋,永乐十二年非洲的长颈鹿入华,明朝君臣认为“有王者则至”,将其视作中国传统观念中带有祥瑞象征的麒麟。永乐皇帝诏命画工绘麒麟图像昭示天下,并命沈度作辞以颂其盛。这些做法旨在( )
    A . 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B . 宣扬郑和下西洋 C . 更新中国传统文化 D . 塑造皇位合法性
  • 5. 明初规定内阁大学士为正五品官,且不得设置官署僚佐,六部由皇帝直接领导;到明中后期,内阁学士参与议政,有“票拟”权,官阶为正一品,内阁有时凌驾于六部(正二品)之上,有的大学士被比喻为宰相。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 内阁拥有了决策权 B . 内阁侵权皇权旁落 C .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D . 皇权专制得到强化
  • 6. 下表为部分文史资料中关于明代政治的表述,据此可知( )                                                                                                                                                

    内容

    出处

    明朝建国之....左,右运相,位高权重

    《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胡)惟庸总中书政,专生杀黜陟,以恣威福

    《明史纪事本末》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A . 相权源于古代政治制度核心权力 B . 内阁承接并行使辛相的重要权力 C . 皇帝吸取统治教训借机罢黜州权 D . 专制皇权因相权被废而到达顶峰
  • 7. “生我今父母。长我今疆土。 我生不逢时兮,疆土多遗倭寇侵辱……”该诗歌主要颂扬了戚继光( )
    A . 平定了准噶尔叛乱 B . 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C . 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D . 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 8. 明太祖曾赋诗一首,向官员诉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与上述内容直接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 . 设立内阁 B . 设立军机处 C . 废除宰相 D . 设参知政事
  • 9. 明朝航海家郑和曾对仁宗皇帝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郑和所表达的观点( )
    A . 针对西方殖民势力东来而言 B . 表明了明朝始终厉行海禁政策 C . 彰显其积极主动的海洋意识 D . 批评当时推行的朝贡贸易体制
  • 10. 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   )
    A . 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弱化 B . 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 C . 体现不同政权和睦共处 D . 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
  • 11. 学者巩绍英曾这样描述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这样一层一层地像剥笋一样,无非是‘人主之狎近幸而憎尊望者逼己’……尽量把权力保持在皇帝自己手里”。关于这一制度的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B . 东汉尚书台被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 . 内阁逐渐掌握了政府决策权 D . 唐中后期在一些战略要地设节度使
  • 12.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 )
    A . 御史大夫 B . 中书省 C . 殿阁大学士 D . 内阁
  • 13. 明宪宗欲易储,司礼监太监怀恩以社稷安定为由,“死拒不从”,并声称:“非敢违命,恐违法耳。”明武宗从刘瑾等游,不理朝政,司礼监太监王岳等联合阁部大臣,极力劝谏,并欲重惩刘瑾等。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
    A . 宦官掌握决策权 B . 内阁逐渐失去控制 C . 司礼监权力膨胀 D . 皇权受到一定约束
  • 14. 明代辽东有 15 所儒学(学校),创建于 1381 年的辽阳都司学为东北学校之最,“诗书礼乐,三纲五常,皆于是乎讲明”,不仅普通士子得以教化,就连介冑之士“亦得踊跃歆慕”。这表明( )
    A . 儒学教育进入新阶段 B . 辽东地区得到迅速开发 C . 社会上崇文风气日盛 D . 朝廷利用文教治理边疆
  • 15. “揭帖”原为明仁宗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密揭作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 )
    A . 内阁宰相地位确立起来 B . 君主专制受到削弱 C . 行政决策体现民主原则 D . 内阁参政地位提高
  • 16. 永乐年间,有近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使臣、商队来到中国,甚至苏禄国的三位国王率领眷属、侍从共340多人组成庞大团队来到中国,这些来访者都受到了明成祖的热情接待。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
    A . 开启了中外交往的历程 B . 范围涉及到亚非拉等地区 C . 开创了宗藩关系新局面 D . 加强了和沿途国家的联系
二、非选择题
  • 17.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溢。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断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

    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材料二:魏晋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度,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来说,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宰辅年表一》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主要目的。
    2. (2) 据材料二指出“这制度”的名称,并说明其较以前“进步”的理由。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 18. 以下是对明朝内阁制度评价的节选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了明代宦官的专权;演成朋党倾轧;导致政风因循;内阁首辅地位缺乏法理保证;皇帝不用对政务负责任,权力和责任脱离。

    减轻皇帝的政务压力,使得能及时处理各项事宜;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独裁之臣出现,选任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公正;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不同角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个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