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历史文物能多方面反映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水平、文化艺术及社会生活。下列文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是( )
    A . 早期采集渔猎经济 B . 推动社会生产进步 C . 具有朴素艺术审美 D . 反映农耕经济发展
  • 2. 2023年4月5日,都江堰放水节在都江堰景区飞沙堰溢洪道盛大启幕,放水节以“秦汉风仪”再现治水文化。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是防洪灌溉发电枢纽工程 B . 主要修筑在嘉陵江流域 C . 由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 D .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3. 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睡虎地秦竹简中《戍律》、《司空律》规定:“在播种与耘苗季节,凡以劳役抵债者,可给假二十天归家农忙。一户农家不得同时征调两人以上的劳动力服杂役,违反者,县啬夫、尉及士吏费二甲。”这可以说明秦朝( )
    A . 实行严刑峻法 B .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 . 统治者爱惜民力 D . 地方统治根基不稳
  • 4. 桑弘羊是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如表信息说明,桑弘羊辅佐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是( )                                                                                                                                                  

    时间

    官职

    主要作为

    前120年

    侍中

    参与盐铁官营规划等

    前115年

    大农丞(大农令副手)

    参与铸五铢钱、西北屯田等事务

    前110年

    治粟都尉,代理大农令

    推行盐铁官营制度等

    A . 奠定汉武帝盛世的物质基础 B . 构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C .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 D . 开疆拓土,充实边疆军事力量
  • 5. 十六国时期,夏国建立者自称“大禹之后”,前秦氏族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说明( )
    A . 北方各族政权更替频繁 B . 北方各政权实现了统一 C . 内迁各族对华夏的认同 D . 改革促进北方经济恢复
  • 6. 唐长安城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这说明了唐朝( )
    A .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 .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 .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 .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 7. “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
    A . 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传播 B . 加速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C . 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D . 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 8. (2021七下·防城期末) 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反映了当时( )
    A . 城市街道拥挤不堪 B . 农业生产受到制约 C .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 D . 地方人口增长迅速
  • 9. 林则徐在广州同英美官员和烟商交涉时,对所能搜集到的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包括西洋国情、中外交通、各国对中国禁烟的反应等内容进行摘译。这反映出林则徐( )
    A . 盲目排外的错误认知 B .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 实事求是的办事品格 D . 变法图强的政治理想
  • 10. 1866年底,奕诉奏请在同文馆内增设天算馆,招收30岁以下的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倭仁回奏:“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因,在人心不在技艺。”这反映出( )
    A . 洋务运动面临的守旧派势力强大 B . 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有一定发展 C . 西方的教育理念无法培养人才 D . 社会依然推崇科举考试制度
  • 11. 1894年6月中旬,朝鲜内部局势趋稳,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撤出朝鲜,日本拒绝,并在内阁会议上通过所谓“日中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后来据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回忆说:“我假借这个好题目,或能调和已经一度恶化的中日两国关系,万一不能调和,则毋宁索性借此时机促其破裂。”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清朝军队退出朝鲜 B . 中日关系开始破裂 C . 朝鲜已沦为殖民地 D . 日本蓄意挑起战端
  • 12. 叶圣陶在1911年的日记中写道:“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28日,闻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
    A . 群众基础广泛 B . 发展过程迅速 C . 结束君主专制 D . 解放人民思想
  • 13. 1917至1921这五年期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共获利560多万两,1922年以后,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刚刚建起的大生各纺织厂受到严重打击,1923年,大生一厂因无款而停工,1925 年,各大银行接管大生各厂。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国( )
    A . 官僚资本与外国资本相互勾结 B . 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C . 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辛
  • 14. 下图是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与这一分布情况相关的因素是( )
    A . 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 B .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 . 长征的胜利完成 D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 15.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罗斯福这一谈话,反映了中国战场( )
    A . 是二战时期最重要的战场 B .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C . 获得了充足的美国援助 D . 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16. 国民党军人回忆淮海战役时说:“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 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全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以上回忆表明( )
    A . 士气往往决定战争成败 B . 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矛盾重重 C . 国民党军队的贪腐严重 D . 战略战术错误导致战争失败
  • 17. 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21

    73.02

    A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 农业合作化的推进 C . 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D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18. 1954年9月16日,《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这一段描述反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 . 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C . 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 D .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19. 从1964年开始,我国投入巨资,在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中,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公司、酒泉航天中心、东方汽轮机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上述材料说明,我国( )
    A .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C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D . 工业化建设成就斐然
  • 20. 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使国防建设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某中学的国防科技创新实验班准备收集部分图片资料做一期黑板报。据如图判断,本期黑板报标题可以为( )                                                                                              

    “辽宁舰”

    歼-20战机

    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地空导弹部队实弹发射

    A . 祖国统一 两岸互通 B . 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 C . 科技强军 钢铁长城 D . 社会生活 便捷文明
  • 21.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
    A . 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 B . 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 C .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 . 中国经济居世界首位
  • 22. 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说:“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该材料意在强调( )
    A . 公民自由与城邦民主冲突 B . 公民不享有任何个人自由 C . 雅典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 D . 公民普遍有狂热献身精神
  • 23. 庄园法庭档案记录: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庄园法庭此举( )
    A . 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B . 加速了庄园经济的瓦解 C . 推动了城市的兴起 D . 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 24. 地图集《寰宇大观》自1570 年问世受到世人关注后,到1612年,相继推出荷兰语、西班牙、英语在内的32个语言版本,所收录的地图数量从53张扩充到167张。它的发行( )
    A . 标志着世界开始走向了整体 B . 适应了早期殖民掠夺的需要 C . 促进了欧洲印刷技术的发明 D . 否认了地圆学说理论的正确
  • 25. 巴黎公社成立后,“铲除了工人夜工制度”,“废除了带有剥削性质的职业介绍所”,“封闭了私人用工的剥削当铺”,“取缔了雇主无故对工人罚款以降低无产阶级劳动者工资的不良现象”。这说明,巴黎公社( )
    A . 注意防止工作人员失职 B . 强化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C . 关注无产阶级切身利益 D . 着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
  • 26. 洪国起在《论西蒙·玻利瓦尔》一文中认为:“玻利瓦尔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白璧无瑕,而在于他完成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有一颗坚强的心、不获胜利不罢休的意志”,文中他完成的伟大事业是指( )
    A . 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 . 领导印度人民参加反英起义 C . 积极支持埃及收回运河 D . 大力在国内推行国有化改革
  • 27. (2023·海南一模)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公开反对罗斯福的新政,并指出“政府的监管就是共产主义的前奏”,宣称“罗斯福是个违背宪法的独裁者”。材料说明(    )
    A . 三权分立体制存在诸多弊端 B . 新政部分触及资本家的利益 C . 自由主义思想最终走向破产 D . 罗斯福新政的成就付之一炬
  • 28. (2023·阳山一模) 二战后初期,英国政府颁布了《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等法案;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陆续颁布了《工资委员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保障法》等法案。英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
    A . 有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 B . 使英国摆脱了“滞胀”局面 C . 缩减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D . 体现资本主义制度前途光明
  • 29. (2023·子洲一模) 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据此判断(   )
    A .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 . 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C .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频仍 D . 国际力量已走向失衡
  • 30. (2021·南京二模) 霍华德斯波德克《全球通史》:进化不仅发生在人类世界,也发生在我们所患的疾病领域…因此,药理学成了一场介于疾病细菌的不断演变和新的治疗手段的发明之间的一场竞赛。这段话意在说明(   )
    A . 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B . 经济发展加速疾病细菌的演变 C . 生活因为科技进步而丰富多彩 D . 社会发展同时需要应对新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历史在不断变革中旋螺式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集变革之大成,推行自由的土地制度,把诸侯国内部的旧贵族一扫而空,血统不再是地位的保障,事功才是上升的阶梯。大一统成为未来中国不可逆转的方向。

    ——摘编自施展《枢纽—300年的中国》

    材料二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三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 《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 (2) 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材料二认为“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材料三认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 32.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党史之工作中心转移】

    材料一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新中国史之保家卫国】

    材料二 电影《长津湖》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票房突破56亿元。该片讲述了七十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身穿单薄棉衣,在长津湖地区接近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与美国陆战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8天的大战。战役的残酷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武器和战术的较量最后演变成双方意志力的殊死抗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题32-1 图长津湖血战,志愿军战士被冻成“冰雕”

    【改革开放史之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左下方刊登了一条“别样”广告——“本厂各种精密、高效单轴自动车床专供钟表、仪器仪表、无线电元件、照相机、打火机、玩具等各种行业和工轴类零件时使用……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

    ——新华社《一条“别样”广告刮起生产资料改革“春风”》

    【社会主义发展史之扶贫惠民生】

    材料四 中央高发四打好脱贫攻坚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

    题32-2图脱贫攻坚战以来贫困县数量 题32-3图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此次工作中心的转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津湖战役的精神内涵。概括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材料)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承接国内外用户”说明企业的生产直接面对的对象是什么?“直接订货”对企业生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4. (4) 解读材料四中的数据图,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
  • 33. 经济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00年英国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5年就超过1000万吨,1854年则达到16000万吨,1740年英国的铁产量只有1735吨,1791年则达到25079吨,1861年增长到380万吨。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

    ——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材料三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和影响。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国家治理体系、国际秩序构建,互联网无处不在。人类在互联网上共享平等、开放、自由、协同的最新成果时,也不得不面临网络空间中的一系列霸权、对抗、竞争和冲突。

    ——摘编自李舒《互联网极端风险防范与大国博弈》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煤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与美国内战的关联。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