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封臣要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说“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一类的话。这是“臣服礼”或“委身式”。之后,封君将封臣拉起,亲吻他的脸颊,宣誓保护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这是“授职礼”。
——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古代希腊。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文化的再现,以后就再也不曾达 到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法律条文(节选) | 结论 |
第122条 自由民如将银、金或不论何物,托自由民保藏,则应提出证人,证其所有交付之物,并订立契约,方可托交保藏 | 结论1: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活跃的商品关系,还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中重视契约和证人的重要性 |
第123条 倘彼托交保藏时并无证人及契约,而其交藏之处否认之,则此不能作为起诉之根据 | |
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 结论2: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存在着社会等级——自由民和奴隶,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社会地位是一样的,无高低贵贱之分 |
第198条 倘彼损毁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之眼或折断其骨,则赔偿少量钱财 | |
第199条 倘彼损毁奴隶之眼,或折断奴隶之骨,则应赔偿该奴隶价格的一半 | |
法典石柱及局 部图 |
观点一:从法律角度来看,这部法典中有许多基础性的价值。我们可以发现,古埃及、波斯、古罗马与古巴比伦在法律上有一定的渊源 观点二:这部法典的颁布既不是为了解除债务,也非确立“正义之王”的形象,其实际作用就是使国王成为法律权威的来源 |
A.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
B.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期,巴比伦城被占领并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C.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创的楔形文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
第二组同学聚焦于“青铜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通过查询文献搜寻到一部距今3 700年的古老法典,摘录了该法典部分条文于下表中。请根据文献及所学知识,判断结论1和结论2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你协助他们修正。
第三组同学准备以宣讲稿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但对法典的“评价”存在争议,请结合观点一、观点二,协助他们完成对该法典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