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

更新时间:2023-09-19 浏览次数:3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统一后,秦始皇决定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主要是因为(   )
    A . 疆域拓展的需要 B . 经济发展的需要 C .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 . 奖励功臣的需要
  • 2. 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某同学制作了秦朝中央政府权力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3. 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建议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建议和努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   )
    A . 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B . 加强思想控制 C .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D . 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
  • 4. 某纪录片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 西起陇西,东到朝鲜 D . 西起临洮,东到河套
  • 5.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 B . 统一货币 C . 修筑长城 D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6. 下列图片体现的秦始皇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 加强文化控制 B . 加强经济管理 C . 巩固国家统一 D . 加速国家统一
  • 7. 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据此判断秦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 )
    A . 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B .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 C . 商鞅变法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 . 秦国积极策划,策略得当
  • 8. 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数郡。任嚣为南海郡首任郡尉,赵佗初任龙川县县令,后接任南海郡郡尉,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B . 赵佗掌管国家军事事务 C . 任嚣由朝廷直接任免 D . 秦朝的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二、填空题
三、材料分析题
  • 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丞相王绾说: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利太大,造成长期的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材料三 一天张三拿了原齐国的刀币钱来到市场想买牛,结果发现市场上的人争论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他只好叹口气回了家。一次,原魏国人李四到街上去买了三尺布,可回到家一看不足三尺于是回去找老板理论,可老板认为自己是按标准裁的布坚决不退。两人把官司打到秦始皇那里。 

    1. (1) 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这一历史事件完成的时间 
    2. (2) 针对材料二中反映的不同建议,秦始皇选择了谁的建议?采取了那种制度? 
    3. (3) 针对材料三中反映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 
    4. (4) 你认为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