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六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44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缈(piāo)                                    和(cān)

    给(cì)                                              随声附(hè)

    B . 耀(xuàn)                                          愚(cǔn)

    (jì)                                              人听闻(hài)

    C . 当(tuǒ)                                             御(pìn)

    (qīn)差                                           莽莽榛(zhēn)

    D . 报(chéng)                                       步(chú)

    护(pì)                                             不可药(jiù)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绵廷  泥潭  缥缈  澄澈 B . 焚烧  分辨  寂寞  女娲 C . 蓬勃  滑稽  荒凉  气概 D . 陈列  精致  爵士  忙碌
  • 3. 经典诗文默写。
    1. (1) 河流大野犹嫌束,。(谭嗣同《潼关》)
    2.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3. (3) 终古高云簇此城,。(谭嗣同《潼关》)
    4. (4) 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其一)]
    5. (5) 淫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诫子书》)
    6. (6) 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诫子书》)
    7. (7) 狼不敢前,。(蒲松龄《狼》)
    8. (8)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朱自清《春》)
    9. (9) 天上的明星现了,。(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10. (10)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习题。

    ①阅读是生命本体的相互映照。②人类最重要的知识、最伟大的智慧,就深藏在最伟大的书里。③哲学家波普尔说:“即便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只要图书馆里的书籍保存完好,人类就可以重建自己的文明、自己的精神家园”。④这就说明,阅读对人类来说是产生文明和传承文明。⑤没有阅读,人类文明就没办法______________,没办法________________。

    1. (1) 第③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2. (2) 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 (3) 请将下面两个词语分别填入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字母)

      A.延续   B.发展

  • 5. 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这些山代表着他的成长和突破。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补全表格内容。

    山名

    成长感悟

    花果山

    ①             

    五行山

    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②    

    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

    灵山

    付出终有回报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6. 《瓯越》是某中学文学社主办的文学刊物。为了使刊物更贴近学生生活,编辑部邀请同学们参与编辑工作。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1. (1) 文学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请将“陶冶性情,滋润心灵”几个字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 (2) 刊物新增的栏目要拟一个栏目名,请根据入选作品的类型,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入选作品

      《守望生命的麦田——我读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圣洁的情感,深邃的意境——读泰戈尔〈吉檀迦利〉有感》

      A . 成长笔记 B . 名作品悟 C . 咬文嚼字 D . 社会万象
    3. (3) 刊物中将刊登一些有关学习方法的选段,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你喜欢哪一种?谈谈你的想法。

      【选段一】古人的“五之”学习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意思是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践行。

      【选段二】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指的是粗知大意,不细抠字眼;先扩大知识面,暂不抠知识点;只搜集所需信息,暂不问信息来源;只抓取基本思想内容,不一定赏析表达形式。

      【选段三】鲁迅的“随便翻翻”读书法: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样可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同时,还有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等诸多好处。

三、阅读(46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①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和冰心的书信体儿童散文《寄小读者》,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紧扣社会重要事件。如《鸡毛信》《小英雄雨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脍炙人口,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回忆。五六十年代,既有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的《小蝌蚪找妈妈》《我们的土壤妈妈》等,也有《宝葫芦的秘密》等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成为滋养儿童生命的丰厚精神养料。改革开放后,更为广阔、多样的生活内容纳入儿童文学的视野。小说、童话、科幻故事等不同体裁多样共生,郑渊洁的童话、叶永烈的科幻小说等,给少年儿童带来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②21世纪以来,儿童文学迎来了它迄今为止最为兴盛的创作与出版时期。一批体现时代特征的原创精品不断涌现。如《北斗牵着我的手》《蓝海金钢》《中国轨道号》等作品,聚焦“中国故事”,彰显民族特色,展现出新时代儿童文学的中国风貌与中国精神,成为中国儿童文学最亮眼的底色。据有关数据显示,居于少儿出版读物品种数量之首的中国儿童文学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①2022年12月1日,2022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一批年轻作家榜上有名。作为儿童文学界权威的文学赛事,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举办33届,支持和鼓励了各种体裁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出版。近年来,多个具有专向性的作品评选先后启动,如少儿科幻星云奖、“长江杯”中国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等。越来越多的评选立足于鼓励原创,为文学新人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新人佳作不断涌现,年轻的声音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力量。

    ②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资深儿童文学家开始助力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的参与主编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有的走进中小学进行公益阅读和写作讲座。金波、秦文君、王一梅等作家将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心得分享给中小学生们,以满足他们的阅读和写作需求。儿童文学加快推进与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儿童文学进步的标志,也是儿童文学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体现出的教育情怀。

    【材料三】你想与故宫里的“神兽”做朋友,去故宫“探秘”吗?《故宫里的大怪兽》可以带你实现这个愿望。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故宫题材的童话《故宫里的大怪兽》目前已改编成动画片、电影等,音乐剧也已开启全国巡演。由中国神话故事《哪吒闹海》改编而成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独特的形象设计和民族化的审美风格,给孩子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近年来,伴随互联网与媒介融合程度的日益加深,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改编的方式转换成电影、戏剧、动画、短视频等形式,不仅优化了儿童文学的传播效果,扩大了儿童文学的影响力,而且满足了孩子们不同阅读场景的需求。

    1. (1)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儿童文学作品,都紧扣社会重要事件。 B . 不同体裁多样共生的大好局面,给少年儿童带来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C . 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源于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的长期推动。 D . 只有借助改编,儿童文学作品才能优化传播效果,满足孩子的需求。
    2. (2)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和图一的信息,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 (3)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近年来儿童文学的发展体现在: 、新人佳作不断涌现、。(每空限15字以内)
  • 8.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海岛的狐狸

    ①在一个小小的海岛上,盛开着火红的山茶花。A.在温暖明媚的阳光下,一朵朵花儿开得很饱满。其中还有含苞欲放的花蕾,而山茶花的叶子呈墨绿色,闪闪发亮。湛蓝色的海面,银帆点点,仿佛一动也不动。

    ②在这小海岛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座寺庙。从寺庙的套廊可以看到很美妙的景色:蔚蓝色的天空、湛蓝色的海、悬崖上的松树、房屋的影子、牛和放牛娃……所有的景色可以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③一天,这里突然来了一个白色的东西。当然,这不是人,是一个像狗但又不是狗的动物,它有一条粗粗的尾巴。是什么呢?是一只狐狸。

    ④狐狸住在寺庙后草木繁茂的高山里。狐狸见到人,并不惊慌失措,它会悄悄地躲起来。而人也看惯了它,谁也不追赶它。但是,村里有狗,狗见到狐狸,就要凶猛地、不停地吠叫,因此,狐狸格外小心。它总是悄悄地溜出来,趁人不在时,用鼻子在地上嗅着,然后偷偷地把佛坛上的供品吃掉。

    ⑤现在,白狐狸就是这样用鼻子嗅着,来到佛坛前的。它看到佛坛上的碗里盛着三个大馒头。它饿极了,馋得厉害,吃了一个,又叼起一个吃进去。当它正要叼起最后一个馒头时,突然听到脚步声。它回过头,看到大门口进来一个人,便立刻躲到了柱子后面。

    ⑥传来一个老人轻轻的说话声。

    ⑦狐狸从柱子后边缩着脖子再向大门那边望去,看到一位从未见过的老婆婆拄着拐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再仔细一看,老婆婆的眼睛紧闭着。

    ⑧“怎么,怎么,原来是个盲人老婆婆呀!”

    ⑨狐狸自言自语地说着,从柱子后面慢腾腾地走到大厅,嘴里叫唤着:“吭,吭。”

    ⑩“是和尚师父吗?”

    ⑪“吭,吭——我不是师父呀!”狐狸叫着回答,可是老婆婆的两只耳朵都很聋。她坐在庙门口,虔诚地行起礼来。然后拿出一包东西,原来是布施的钱。

    ⑫“和尚师父,我请您念经。这是一点儿小意思,请收下吧。

    ⑬“吭,喀吭,和尚今天不在。”狐狸答道。但是老婆婆一点儿也听不出来。

    ⑭“是的,是老爷子的忌日。”

    ⑮因为老婆婆的答非所问,狐狸感到十分为难。

    ⑯“这样办吧,”白狐狸想道,“我来给她当和尚吧。这位老婆婆好不容易从什么地方来到这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着,她误以为我是和尚,要我给她念经,要是和尚马上能回来还好,可是看来他晚上之前是不能回来的。他一出去,总是很晚很晚才回来的……”

    ⑰狐狸站起来吭吭地叫了几声,咬住老婆婆的衣袖,把她带到佛坛前面。

    ⑱但是当它走到佛坛前面时,却为难了。它没有念珠,没有法衣,什么也没有,怎么像念经的呢?

    ⑲狐狸跑到和尚的卧室。房门开着,进去一看,屏风上挂着和尚平日穿的法衣和袈裟。狐狸从屏风上取下法衣披在身上,又把袈裟吊在胸前,走出了和尚的卧室。

    ⑳它的外表多么滑稽,但是没有人笑它。因为那里只有老婆婆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等待着。狐狸觉得让老婆婆无谓地等了一段时间而感到内疚。它赶快坐到佛坛前面,眼睛望着前面,可是,它安不下心来,又站起来,绕着座位转了两三圈儿,随即拘谨地坐到位子上。但是它心情仍平静不下来。它总怕有谁瞧它,又看了看周围。在这微暗的寺庙里,只有它和坐在它后面的老婆婆。狐狸又从走廊望向外面:B.那里一个人也没有,阳光明媚,只有篱笆旁的山茶花下三只公鸡正在沙地上玩耍。这样,狐狸放心了,它拿起钟槌,敲起钟和木鱼。随着钟声和木鱼声,狐狸哼起来:“吭,吭吭,吭,吭……”

    ㉑狐狸念了一会儿,回头看了后边一眼。只见老婆婆不停地捻着串珠,一心一意地叩拜着,狐狸非常高兴,又喀吭喀吭地哼起来,可是它心里却想:“再念一会儿就不念了,把那个馒头吃进去。”碗里还剩下一个馒头,狐狸死死地盯着馒头,敲着木鱼哼着。

    ㉒老婆婆知道经念完了,用满是白发的头叩着榻榻米,向狐狸说道:“谢谢您,和尚师父。”

    ㉓老婆婆默默地站起来,她的袖子又被狐狸咬住,拉到大门口。老婆婆到大门口要穿高齿木屐时,狐狸又帮她穿上。随即狐狸又将掉在地上的拐杖拾起来交给老婆婆。

    ㉔“谢谢您,和尚师父,实在打搅您了。”

    ㉕“吭吭,吭吭。”狐狸叫着和老婆婆告别。

    ㉖白狐狸离开了大门,把法衣和袈裟挂到和尚卧室的屏风上,把老婆婆布施的钱袋就那样放在榻榻米上,然后回到佛坛前,叼了那个馒头走了。

    ㉗寺院的套廊好像没有发生过什么事。C.火红的山茶花静静地开放着,墨绿色的叶子像涂了一层油似的闪闪发亮。湛蓝色的海面上,白帆点点,闪着银光。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从狐狸的角度将下面的情节发展补充完整。

      狐狸到庙里找食物————狐狸被老婆婆误当作和尚————狐狸送老婆婆离开寺庙。

    2. (2) 这篇童话的语言富有趣味。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它赶快到佛坛前面,眼睛着前面,可是,它安不下心来,又起来,着座位了两三圈儿,随即拘谨地到位子上。

    3. (3) 本文在讲故事时穿插了一些写景的句子。请从文中A、B、C三处景物描写中,任选一处品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我选处,作用:

    4. (4) 读了这篇童话后,同学们对白狐狸的形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童:我发现童话、神话等想象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小文:是的,本文中的白狐狸就是这样,如

      小童:你分析得很好!据你的分析,我发现童话、神话中这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这样的好处: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

    【乙】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远近翕赫 , 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④豚:小猪。⑤翕赫:隆盛。此处指轰动、惊动。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其家穿井

      国人

      持去

      间一

    2. (2) 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见空桑                                           野有麦场 B . 后人见桑中生李                             将何及 C . 者传语                                           之于宋君 D . 就斫之                                           往晓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4. (4) 结合文章,分析【甲】【乙】两文谣言产生的原因。
  • 10.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1) 本诗中,“秋”字起到了哪些作用?
    2. (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文(50分)
  • 11. 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接近尾声,在接下来两年多的初中学习生涯里,你将拥有更多的机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获得更快的成长。

    请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讲述未来两年多你在学校里一次可能的经历,分享你所憧憬的多彩初中生活。

    要求:①标题自定,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