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27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部分
  • 1. (2024高二下·潮阳月考)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 .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 2. (2024高一下·渠县期中) “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
    A . 呈现多元特征 B . 起源时间完全一致 C . 相互借鉴发展 D . 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 3.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境内建立大道已有372条之多,形成“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景象;罗马帝国也留下了众多宏大壮观的建筑遗产,其中,壮丽的万神殿、宏伟的大竞技场是典型代表。据此理解此时古罗马帝国( )

    ①对外扩张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②基督教信仰是社会普遍的文化符号

    ③联系加强促进经济贸易繁荣 
    ④发达交通直接沟通与中国汉朝联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4高一下·枣庄月考) 中世纪时期,骑士要为封君服军役。12世纪,英国出现以钱代役的“盾牌钱”制度并逐渐流行,雇佣兵由此出现。到14世纪,英法军队都建立起军饷制,国王更多地依靠市民和农民组成的军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骑士地位提高 B . 王权逐渐加强 C . 近代军队建立 D . 商品经济发展
  • 5. (2024高一下·乐平期末) 646年,日本政府宣布改革“当遵上古圣王之迹而治天下,复当有信可治天下”,孝德天皇与中大兄皇子召集群臣宣誓:“自今以后,君无二政,臣无二朝”“天覆地载,帝道唯一”。这表明改革旨在( )
    A . 奠定儒学的主流地位 B . 确立封建伦理道德观 C . 强化天皇的统治地位 D . 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
  • 6.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首先冲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教条束缚,掀起一股“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之热。他们( )
    A . 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B . 改变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C . 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 D . 完全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
  • 7.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艰难的转型之路,这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救国御侮之策。第一批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
    A . 道光帝 B . 魏源 C . 李鸿章 D . 康有为
  • 8.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中国人民群众都自发进行了抵抗。恩格斯当时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中国民众自发抵抗侵略的行为( )
    A . 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怀 B . 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 C . 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D . 获得了地方政府支持
  • 9.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汪精卫之羽翼周佛海对中日之战曾言:“中国没有一件能与日本比拟,如果战争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自然也感到困难,可是日本感觉到痒的时候,中国已痛不可忍了。”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发表了( )
    A . 《论人民民主专政》 B . 《论联合政府》 C . 《井冈山的斗争》 D . 《论持久战》
  • 10. (2023高一下·银川期末)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各项,符合当时实际情形的是( )
    A .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 . 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C . 电话成为人们重要的通信工具 D . 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 11. (2023高一下·银川期末)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
    A . 新经济政策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斯大林模式
  • 12.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1945年6月,苏联向土耳其提出了无理的要求:要土耳其…允许苏联在黑海海峡拥有基地:对此美国国会提出:如果土耳其(海峡)落入苏联手中,那就是自由世界的末日。材料史实( )
    A . 标志着苏联冷战的正式开始 B . 说明了美苏在欧洲展开对抗 C . 说明地理因素影响国际关系 D . 说明土耳其沦为了半殖民地
  • 13.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甘地认为:“非暴力反抗总是优于武装抵抗”“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非暴力决不能用于保护一个邪恶的事业”。以下不符合“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是( )
    A . 1920年9月组织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 B . 1922年2月联合省乔里乔拉村村民冲击警察局 C . 1930年3月破坏食盐专营法,组织“食盐进军” D . 1940年国大党政府辞职抗议印度总督宣布参战
  • 14.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 .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 C .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 D .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 15.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1945年,《联合国宪章》首次确认民族自决权,尊重所有民族之权利平等与自决原则。这一原则也在多个国际法律文件中得到强调或重申,并成为国际合法性的主导标准。这一原则的实施( )
    A . 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 B . 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平等往来 C . 消弭了大国间的冲突与对立 D . 维护了国际法的权威和地位
二、非选择题部分
  • 16.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 年,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谈判。由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国民党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表现出比较多的合作愿望。随后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张啸鹏、马伟军、王红丽《抗战初期国际政治环境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材料二 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

    ——张小满、宋广伟《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合作谈判进展比较顺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谈谈重庆谈判的启示。
  • 17.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等

    材料二 1945年,工党执政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英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79年,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这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宁领导下的苏俄(联)在实践中经历了怎样的政策转变?
    2. (2) 根据材料二,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措施的异同。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历怎样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综合上述材料,苏、英、中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改革围绕怎样的共同主题展开?
  • 18.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发生在煤资源比较丰富的英国北部不完全是偶然的…政治本身的内在价值和贸易的兴起,两者结合使商人的政治力量大大加强,他们对规则加以干预和改变的力量也大大加强,而这些规则的改变就带动了17世纪英国金融和财政制度的改革。工业革命把英国从欧洲的边缘带入世界的中心,把一个不起眼的阴暗、潮湿的小岛变成了“日不落”的帝国。同时,在乔叟与莎士比亚文学中造就的仅六七百年的现代英语,通过殖民等渠道广泛传播,最终成为一种全球性语言。

    ——摘编自马德斌《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项目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及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
  • 19.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了世界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还带来了某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和不利因素。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这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生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了世界经济的效率。另一方面,世界发展不平衡,各个民族和地区的社会基础有着明显差异,导致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弊端和矛盾。

    ——摘编自张芷寻《基于积累的社会结构视角的经济全球化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