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史事 | 结论 |
① | 唐朝统治者鉴于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认为一个政权过分暴虐,就会被人民推翻。 | 唐初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 |
② | 唐太宗为解决耕畜不足,与突厥等开展贸易,换取大量牛马用于耕田。 | 增加劳动生产力 |
③ | 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姓名写在宫内屏风上,随时记其功过,以备奖惩。 | 首创科举制选任地方官吏 |
④ |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 扩大统治基础 |
①视频:《推广种植占城稻》
②地图:《宋代海外贸易图》
③绘画:《清明上河图》
④书籍:《红楼梦》
材料一以下是反映我国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的一组材料。
材料二 宋朝在雄州、霸州等地设置榷场,由朝廷派官员专掌贸易。宋人认为,每年虽然输出岁币“银绢五十万两之数”,但是“以我所不急,易彼所珍藏,岁相乘除,所失无几”。榷场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民间贸易也随之发展。马匹、粮食、图书以及用于火药生产的硫黄、硝石等通过民间贸易,源源不断地流入对方境内。中国多民族共同体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步摆脱了狭隘的民族观,培育出多民族之间血肉联系的共同体观念即中华民族观。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社会经济卷》
材料三 建成于1792年的避署山庄地处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收文化过渡地带,是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山庄西北多山、东南多水,地形犹如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园林融南秀北雄为一体,既有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也有茫茫草原的辽阔无边,还有沟壑纵横的绵绵山峦。1780年建成的外八庙环列着避暑山庄,以山庄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孙继新《历史文化的宝库民族团结的丰碑―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略记》
材料 | 材料关键信息 | 得出观点 | 归纳主题 |
① | 唐朝中原妇女佩戴来自西域的帷帽 | 服饰文化上中原受西域影响 | D. |
② | A. | B. | |
③ | C. | 情感上的相互认同 |
材料一 北宋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最盛时在百万以上。在东京,高档的酒店共有七十二家,号“七十二正店”;中型店铺也能凭独当一面的美食招徕顾客,如曹婆肉饼、薛家羊饭、梅家鹅鸭等;若觉囊中羞涩,还可去一些“专卖家常”小店,食用粉羹、鱼面等大众快餐。 在汴梁、临安若是想置办宴席,也有“四司六局”可选,包括专掌布置打扫事项的“帐设司”, 专掌切配烹调的“厨司”,专掌送菜及清洗盘碗的“台盘司”,专掌送迎招待的“茶酒司”,掌管醒酒药的“香药局”,这种一条龙服务,就是如今请客吃饭也鲜有这般完善。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古人这样过日子》
材料二 康熙帝认为“农事实为国之本”,并亲自在西郊御苑内培育“京西稻”。御稻培育成功后,康熙帝令大臣于河北承 德、江南等地尝试推广种植,还招募江苏、浙江的优秀稻农传授种植技艺。乾隆年间, 扩建昆明湖及开挖高水湖等,使玉泉山一带京西稻田的灌溉用水更加充沛。京西稻因 “粒长而味胶,四月插秧,六月可熟”得到人们的喜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摘编自张豪等《世界遗产视野中农 业文化遗产保护路径―以京西稻为例》
材料一:唐高祖武德六年,在隋时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学问僧惠齐,医师惠日等返日,他们向日本天皇“奏闻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在他们建议下,日本在200余年里共派出遣唐使12次。
——摘自王晓秋主编《中日文明交流大系・历史卷》
材料二:
从此汗八里城(元大都)首途,通达不少州郡,此道通某州,彼道通别州……经行其所取之道时行二十五哩,使臣即见有驿,其名曰站赤。每驿有一宽大而富丽之邸,使臣居宿于此……此种驿站备马,每站有多至四百匹者……特供大汗使臣之用,驿邸逾万所……其事之奇,其价之巨,非笔墨所能形容者也。
——摘自《马可・波罗游记》
|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 |
材料三:明朝时,为商人服务的交通、经商指南一类的书籍纷纷刊行。安徽商人黄汁青年时 随父外出经商,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编著的《明一统路程图记》,对全国各地道路的起讫分合、 距离、水陆驿站名称详细介绍,成书后一再重印,广为流传。下为《明一统路程图记》的部分摘录:
卷目 | 内容摘要(译文) |
卷一“北京至陕西四川路”目 | 从顺天府出发,行四十里到卢沟河,三十里到良乡县......可达陕西布政司管辖的西安府 |
卷三“成都西南至会川卫路”目 | 建昌一地盛产质量较好的杉访板(注:一种建材 ) |
卷六“扬州府至山西平阳府路”目 | 清化以西没有强盗,夜间也可以赶路 |
卷七“大江上水由洞庭湖东路至云贵”目 | 南京上新河商人聚集......卖柴炭和木材的商人在这里缴纳商税 |
——摘编自吴晓萍《徽商的途程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