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鸦片战争“揭开了侵略与对抗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社会”。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 . 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 .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 . 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
  • 2. 下列战争中,外国侵略者首次攻入北京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如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 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 . 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 .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 .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 . 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 4.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 )
    A . 轮船招商局 B . 南通大生纱厂 C . 江南制造总局 D . 汉阳铁厂
  • 5. 如图为清末杨家埠年画《两国合好》。1895年4月17日,清朝李鸿章、李经方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这一条约( )

    A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割香港岛给日本 C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6.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选项中的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A . 颁布《定国是诏》——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B . 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C . 百日维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 7. 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人民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 .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B . 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确立 D .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 8. 许多歌曲的创作都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是流行一时的歌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它反映的史实是( )
    A . 抗日战争 B . 淮海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抗美援朝
  • 9. “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 . 新中国成立 B . 土地改革完成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三大改造完成
  • 10.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投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材料中的“改造”完成于( )
    A . 1952年 B . 1956年 C . 1957年 D . 1978年
  • 12. 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期间,能够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代表人物有( )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焦裕禄 

    ④雷锋 

    ⑤钟南山

    A . ③④⑤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③⑤
  • 13. 如图的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B .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 .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 14.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实行政体分开 B . 增强企业活力 C . 实行按劳分配 D . 企业全面私有化
  • 15. 从深圳特区到海南特区,再到海南自贸区的设立,中国走了近四十年,这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从直观上看体现了( )
    A .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历程 B . 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体现 C .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事实 D . 中国对南海地区影响力不断增加的过程
  • 16. 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他是( )
    A . 华国锋 B . 周恩来 C . 刘少奇 D . 邓小平
  • 17.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 .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 .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C . 开始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8. (2022八下·定远期末)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1952年初,学院拟订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这反映出政府(    )
    A .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B . 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C . 开展实行“一五”计划 D . 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 19. 1982年邓小平会晤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就香港问题发表著名讲话:“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邓小平的讲话最突出地体现了( )
    A . 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B . “一国两制”方针不能动摇 C . 谈判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唯一途径 D . 武力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选择
  • 20.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额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 )
    A . 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存在障碍 B .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持续创新力 C . 文化认同有助于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D .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广泛认可
  • 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国防事业不断发展。下列成果属于这一阶段的是( )
    A . “两弹一星” B . 火箭军正式成立 C .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 .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 22. 如图是《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一书的部分目录摘编,其中第二处标题恰当的是( )                                  

    第四章智慧

    一、独立自主

    二、……

    三、求同存异

    四、以大事小

    A . 和平共处 B . 分道扬镳 C . 扬眉吐气 D . 乒乓外交
  • 23. 50年前,中美发表了“上海公报”,对当时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影响是( )
    A .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 中美正式建交 D . 中美两国开始结盟
  • 24. “两弹一星”精神国人牢记,“两弹一星”元勋世人敬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 杨利伟 B . 蒋道平 C . 屠呦呦 D . 钱学森
  • 25.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顺利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回顾历史,50多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 东方红一号 B . 神舟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天宫一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 26. 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把握机遇就能迎来转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部分大事记 

    材料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1. (1)  面对危机,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先后起来进行抗争,材料一中①②的抗争分别是哪个阶级领导的?补充③处的大事记,指出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烧死日本这匹野牛”的思想是什么?举两例说明十四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这一思想的?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以这两个地方为起点,带动了整个中国的发展变化?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民报》创刊号孙中山(1866-1925)

    材料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图片展(片段) 

    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1949年9月21日) 

    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装本封面和表决票样(1954年)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上提出的革命纲领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中的“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展示的内容为初步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做出的贡献?
    3.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是什么?列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列举出内容名称即可)
  • 28.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筑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到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 1921年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材料三:1953年-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中国第一款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 (1)  材料一中“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什么?中国近代开始“寻找新出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这一过程中具有转折性的历史事件。 
    3. (3)  材料三中出现“许多历史上的第一”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工业建设的特点。
    4. (4)  你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有哪些?(至少写出2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