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关键词 |
1934年 | 战略转移 |
1935年 | 转折点 |
1936年 | 转危为安 |
材料一:
——《民报》创刊号孙中山(1866-1925)
材料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图片展(片段)
图片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站起来的中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材料一:清朝自强运动的倡导者,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遭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上下一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