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通过炽热的木炭 |
||
B |
CO |
通过足量NaOH溶液并干燥 |
|
C |
KCl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后干燥 |
|
D |
NaOH |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后,将溶液蒸干 |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⑤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⑥不可燃烧;⑦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溶液 | 白醋 | 盐酸 | 食盐水 | 草木灰水 | 石灰水 |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 红色 | 红色 | 紫色 | 绿色 | 绿色 |
①图1中放置试管的仪器名称是。
②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稀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蒸馏水 |
白醋 |
草木灰溶液 |
|
滴加2滴紫薯汁 |
红色 |
绿色 |
紫色 |
红色 |
绿色 |
[实验原理]Zn+H2SO4=ZnSO4+H2↑
[发生装置]根据反应条件与反应物状态,小舟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选填“甲”或“乙“)。
[收集装置]为了得到干燥的氢气,小舟设计了如图丙的装置,装置中液体a可以是。
【提出问题】氯化氢(HCl)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用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电离成H+和Cl-。
【实验结论】。
【交流反思】①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氯化氢气体
②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色。
【分析讨论】同学们认为,如果氢氧化钙和盐酸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方案】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小明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
| 反应物消失,二者发生了反应 |
方案二 | 小嘉向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有新物质生成,二者发生了反应 |
【评价交流】小明认为小嘉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拓展延伸】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①烧杯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试管A中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试管B中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①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②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
③该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根据以上现象和信息,小组同学展开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的产物是什么?
【建立假设】假设1:只有碳酸钠;假设2:碳酸钠、碳酸氢钠:假设3:只有碳酸氢钠;假设4:…
小敏根据图乙曲线判断假设1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过程】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丙。
【实验结论】小敏根据图丙曲线认为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最终产物是。
【交流评价】
①小金认为该曲线还不能确定最终产物。因为pH可能还未呈稳定状态,接下去的操作是。
②小兴受小金的启发,猜测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据是,所以建议小组同学继续展开探究。
小海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
①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②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0.1%),
小舟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不考虑稀盐酸挥发)其中合理的是,请说明理由。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加入溶液的质量/克 |
100 |
100 |
100 |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克 |
197.8 |
295.3 |
3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