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时俱备(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①沉鳞竞跃。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①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乙文中蕴含了“美无处不在”的哲理的句子是:?
②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方山子① , 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 ,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黄州。 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尊崇,敬仰。 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遂至承天寺 遂: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余告之故 故: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皆: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钅母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 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钅母潭西小丘记》
注:①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②偃蹇(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四时俱备 四时:
晓雾将歇 歇:
若牛马之饮于溪 若:
其石之突怒偃蹇 其: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