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练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56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绝巘(yán)   飞(shù)   晓雾将(xiē) B . (miǎo)   引(shǔ)   素绿潭(tuān) C . 碧(piāo)   沿(sù)   飞戾天(yuān) D . (zhòu)   谷(kuī)   林寒肃(jiàn)
  • 2. (2024七下·扶绥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 .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 . 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 . 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 3.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开始向往到长沙去,长沙是一个大城市,是湖南省的省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少的学堂,那是个很繁华的地方,那时我非常想到哪里去。”以上语句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的自述。 B .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以上语句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周恩来。 C . “他们是春天里最早出来唱歌的歌者……他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并且没有后者粗糙的音色,这是因为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音调。”以上语句出自《昆虫记》,描写的是螳螂。 D . 科普巨著《昆虫记》中,作者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将它们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该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 4. 【咬文嚼字析古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没”两个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纷繁 隐没 B . 杂乱 隐没 C . 纷繁 沉没 D . 杂乱 沉没
  • 5.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 .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 ) 藏nì( ) 不( )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 (3) “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
      A . 使积水流出去 B . 舒散 C . 泄露
    4. (4) 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7. 填空。
    1. (1) 《三峡》一文选自《》 ,作者是(朝代)的地理学家。三峡是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和湖北之间。
    2. (2) 悬泉瀑布,,良多趣味。
    3. (3) 故渔者歌曰:“。”
  • 8. 天姥山语文社团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小题。

    [读摘录]

    [猜人名]

    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他是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顴骨突出

    他是

    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跟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他是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他是

  •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 . 《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很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C . 《红星照耀中国》所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所以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主观的评价。 D . 斯诺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如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 10. 请你代表同学们与这位伟大的女性航天员互动,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子,围绕“如何面对生活的激流”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要求得体连贯,不少于80字)
  • 11. 爱好美术的同学为航天员们设计了书签,请你书写两句话作为书签内容,表达对载人航天精神的赞美。(要求至少使用两个四字词语)

二、阅读与理解
  • 12. 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对上面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甲诗颔联中诗人以“蓬草”“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一中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 . 乙诗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开,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与“月明”搭配和谐,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 C . 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描绘了一幅奇丽寥廓的塞外风光图,甲诗雄浑壮美,乙诗和平宁谧。 D . 甲诗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乙诗抒发了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
  • 1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 首联写作者出使,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 . 颔联借用比喻,以“征蓬“、“归雁”自比,“征蓬”是反比,“归雁”是正比。 C . 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凉。“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 . 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 . 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寒外风光。
    2. (2)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3. (3)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答: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 14. 阅读《通过红色大门》(节选),回答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节选)

    (美)埃德加·斯诺

    ①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璧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另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②“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璧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③我放下了心,朝着他的前面望去,看见一座小山的山边有一个黄土村落,缕缕青烟从村里那些高大的泥烟囱里袅袅上升,那些烟囱像长长的手指一样竖立在峭壁的面前。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了那里。

    ④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的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⑤我过去听到中国人说“hai pa”就只有一个意思:“我害怕!”我心里想,如果他感到害怕,那我该感到怎么样呢?但是,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

    ⑥那骡夫把我跟他说过的话重说了一遍,还添枝加叶地说了些他自己的话。我放心地看到那位青年农民的脸色和缓下来了。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 他的手慢慢地从枪柄上移开,脸上露出了笑容。

    ⑦“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⑧这些陕西山区的居民有自己的方言,净是发音含混的口语。我同那位主席又作了几次谈话的努力之后,他渐渐地现出能够领会的神情,我们的谈话就有了顺利的进展。等到我最后问清这个问题时,我这才发现陕西山区方言中的hai pa等于官话中的bu zhi dao (不知道)。这个发现使我感到很满意。

    ⑨我坐在铺着炕毡的炕上,向我的主人进一步谈到我自己和我的计划。过了不久,他就显得没有什么疑虑了。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当时我以为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就在那里。问他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向导和一个骡夫。

    ⑩他答应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过我不能在大热天赶路。太阳已经升到当空,天确实是非常热,我看上去很疲倦。他问我吃了东西没有。说实在的,我饿极了,因此我不再跟他客气,接受了他的邀请,第一次同一个“赤匪”一道吃饭。我已破釜沉舟,决心跨进红区了。

    ⑪我现在已经完全落入刘龙火先生(我后来知道这就是那位青年农民的姓名)的掌握之中。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向我提出无数的问题。他和他的朋友们非常好奇地翻看我的照相机、鞋子、毛袜、我的布短裤的质料,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对于我的卡其布衬衫的拉链,更是赞不绝口。总的印象似乎是:我的行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可笑,显然非常实用。我不知道“共产主义”在实践上对这班人意味着什么,我准备眼看我的这些东西很快地被“共产”——但是当然没有发生这种事情。我几乎可以肯定,我受到严密检查的目的(比你在其他边境所受到的海关检查要愉快得多)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洋鬼子不可思议。

    ⑫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端来了一大盘炒鸡蛋,还有蒸卷、小米饭、一些白菜和少量烤猪肉。我的主人为饭菜简单而表示歉意:我则为我的食量不同寻常而表示歉意。

    ⑬龙火告诉我,说安塞离那里不过“几步路”,尽管我不大放心,但是除了照他说等一等以外,没有其他办法。等到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终于到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四点钟了。临走时,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可是他断然拒绝了。

    ⑭“你是一位外国客人,”他解释说,“而且你是来找我们的毛主席的。再说,你的钱也没有用处。”他对我手里拿着的纸币瞟了一眼,问道:“你没有苏区的钱吗?”听我回答说没有,他就数了共值一元钱的苏区纸币说,“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我拿一元国民党的钱和刘先生交换,他接受了:我再一次向他道谢,然后跟在我的向导和骡夫后边爬上山道。

    ⑮“好啊,”我一边气喘喘地爬山,一边对自己说。“到现在为止,一切顺利。”我已闯进了红色大门。这件事多么简单!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改动。)

    1. (1) 选文第一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氛围,流露了作者心理。与选文结尾处作者闯进红色大门的心情形成反差。
    2. (2) 阅读第⑤段,我从他“神色泰然自若”推断他所说的“hai pa”不是“害怕”,第⑥段哪一处具体描写还可以看出他不害怕?
    3. (3) 第①段加点词“共产”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4. (4) 作者为什么称刘火龙为“赤匪”,跨入红区为什么要下破釜沉舟的决心?
    5. (5) 当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时,刘龙火为什么断然拒绝?
    6. (6) 阅读全文,简单概括刘火龙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作文
  • 1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长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请以“向往春常在”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