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17 中国工农红军...

更新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 )
    A . 北伐战争 B . 红军长征 C . 转战陕北 D . 挺进大别山
  • 2. 长征途中,体现毛泽东灵活军事思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 )
    A . 四渡赤水 B . 巧渡金沙江 C . 强渡大渡河 D . 飞夺泸定桥
  • 3. (2024八上·期末) 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

    A . 国民大革命 B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4. 红军长征途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四渡赤水

    ②巧渡金沙江

    ③翻越大雪山

    ④飞夺泸定桥

    ⑤遵义会议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⑤①④②③ C . ⑤①②④③ D . ①⑤②④③
  • 5.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这次会议( )
    A .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6. (2024八下·衡阳开学考) 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其中“一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 建立了中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 召开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 7.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道:长征使中国共产党“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斯诺意在强调( )
    A . 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 长征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C . 长征提升了红军的政治觉悟 D . 长征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 8.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 . 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 B . 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C .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D . 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牵制了敌军的力量
  • 9. 党在长征途中注重革命宣传和团结各族群众,红军途径的大凉山,六盘山,西藏等地区各族群众,成为当地革命发展的有生力量。这反映了长征(  )
    A . 播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B . 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C .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 使共产党走向了成熟
  • 10. 八年级某班计划举办一次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历史故事会,该班同学所拟的故事标题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 《巧渡金沙江》 B . 《四渡赤水出奇兵》 C . 《井冈山会师》 D . 《飞夺泸定桥》
  • 11.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的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秋收起义 ③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④巧渡金沙江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④②
  • 12. 在新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
    A . 北伐战争 B . 长征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二、填空题
三、综合题
  • 1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一个伟大的党诞生了,是它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三: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这个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指出我们的党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请问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提到的“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写出这一转移过程中党召开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及其完成转移的标志是什么?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 15.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我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有精神力量鼓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红船精神】

    材料一:上海党的一大会址——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浙江嘉兴南湖游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

    【井冈山精神】

    材料二: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正规军队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长征精神】

    材料三: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1. (1) 材料一中,在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 (2) 据材料二,请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他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 (3) 材料三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4. (4)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那么,你认为这些精神有哪些共同内涵?
  • 1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0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材料二: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 (1) 材料一中的“10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材料二中的“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指什么?
    4. (4) 材料二中“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谁的领导地位?
    5. (5) 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历史改变了轨道,西方列强入侵的地声摧毁了大清王朝的沉梦,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撕碎了中国美丽的山河。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此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最早“入侵的炮声”是指哪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图片反映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次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之后红军取得了一系列军事斗争的胜利,请试举两例。
  • 1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顾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材料二: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材料三: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材料四: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1. (1) 根据材料一,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什么地方?中国共产党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始哪一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索? 
    4. (4) 根据材料四中判断“战略转移”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战略转移”中召开了挽救中国革命的哪一次会议?该“战略转移”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 (5) 回首中国共产党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