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必修3 7.2全面依法治...

更新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是( )
    A . 公民 B . 农民 C . 工人 D . 人民
  • 2. 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都要树立法治思想。下列表述符合法治思想的是( )

    ①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②治国之道,唯在举贤

    ③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大治 

    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荀子坚持“礼刑合用”,“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董仲舒主张德本刑末,提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古人的上述观点对依法治国的启示是( )
    A .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B . 要先德治教化,然后施以刑罚惩治 C . 强调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D . 实现传统文化与法治规范相得益彰
  • 4. 我国民法典不仅是一部法典,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大成者。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写入立法宗旨,并将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上升到法律层面,以立法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表明( )

    ①民法典确立了传统美德的主导地位

    ②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民法典的立法依据

    ③民法典实施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体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11个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走这条道路必须坚持( )

    ①共产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方略

    ③公民当家作主

    ④以德治国方式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该法规定,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当事人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等情形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上述规定有利于( )

    ①凝聚正能量,为正风扬善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完善我国法治体系,保证我国法治建设方向

    ④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我国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些规定( )
    A . 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体现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 C . 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D . 体现了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 8.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国家出台和实施了很多保护文物的政策和措施,下列文物保护措施与依法治国原则对应正确的有( )

    ①国家文物局设立 12359 文物违法举报电话——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开展“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活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李某犯盗掘古墓葬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处罚金人民币 50000 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建设高质量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9. 2022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是细化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见义勇为的制度规则,进一步在“扶不扶”“劝不劝”“救不救”等问题上亮明态度,坚决防止“和稀泥”,鼓励人们敢于见义勇为,该扶就扶、该救就救。这一“解释”(   )

    ①表明道德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②发挥了司法裁判的价值导向作用

    ③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2022年一季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16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4.3万件,处分11.2万人。这表明( )
    A . 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法是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 C . 社会主义法律以惩治犯罪为出发点 D . 党员干部实施违法行为受到的处罚更为严厉
  •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这是因为( )

    ①建设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②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③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习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当前,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为此,需要( )

    ①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②全面继承中华法系,书写法治文明新篇章

    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④加快形成以民法典为核心的法律规范体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决狱”由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主要是用孔子的思想,根据案件的事实,分析犯罪人的动机来断案。如果他的动机是好的,那么一般要从轻处理,甚至可以免罪;如果动机是邪恶的,即使有好的结果,也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下列对董仲舒“决狱”评价正确的选项是( )

    ①有借鉴意义,强调了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有一定局限,因过于注重犯罪主观因素而可能导致冤假错案

    ③有积极作用,强调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④有消极影响,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会导致以权压法和徇私枉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会一帆风顺

    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有利于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以德治为基础,德治又需要法治作保障,两者是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法治和德治作为两种不同治国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说明(   )

    ①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②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

    ③人民的日常生活应以“德治”为主,国家治理应以“法治”为主

    ④讲道德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讲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需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人民网第21次全国两会调查结果出炉,“依法治国”当选十大热词之首。对法治的呼唤,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下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最根本的保证

    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③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完全对等

    ④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家治理要发挥道德的强制规范作用

    ②法律和道德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③国家治理应先抓好德治再辅之以法治

    ④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

    ①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其正确方向的“定海神针”

    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③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立法、司法上的平等

    ④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
  • 19. (2023高一下·腾冲月考) 妇女权益保障法是关于妇女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是我国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着力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修订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总结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适应了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为妇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权益提供了更有力法治保障,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人心。

    结合材料,谈谈《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完善,是如何体现全面依法治国原则的。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习近平十分重视法治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如此重视依法治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