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法院切实履行审判职能
②完善行政案件级别管辖制度,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③明确审判权问题,提高案件审判效率
④完善案件提级管辖机制,提升司法治理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动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鉴定工作体系。2022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鉴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鉴定工作体系,促进知识产权鉴定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知识产权鉴定质量和公信力,更好地保障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法办案,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鉴定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指导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坚持高质量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为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促进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坚实基础。力争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鉴定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知识产权鉴定标准体系,开展行业评价,健全协同机制,加强能力提升,推动自律监管。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才能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鉴定工作。
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布全国各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9430余万篇,访问量超过453亿次,访客来自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累计公布执行案件3598万余件、被执行人信息5189万余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92万余条,为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被执行人,特别是失信被执行人形成了有效震慑,案件执行率和自动履行率大大提升。中国庭审公开网已经覆盖全国各级法院(全部法院已接入),累计直播庭审超过755万场,主网站及关联网站总观看量超过247亿次,为人民群众足不出户观看各级法院案件庭审实况提供了便利条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构建司法公开平台对司法实践的意义。
“互联网上的纠纷,就交给互联网来办。”在正式挂牌近2个月后,北京互联网法院迎来了“首案”开庭,以全程在线的方式,让原告和被告借助电脑和网络在电子诉讼平台上完成庭审。
司法审判乘上“互联网+”的东风,其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降低了维权成本,对于涉诉当事人来说,路途遥远、时间漫长已不再成为阻碍;另一方面,降低了司法审判成本,不仅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审判效率。
互联网法院的出现。凸显新经济、新技术形势下互联网司法领域的创新。这对于满足群众需求,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完善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说明互联网法院成立的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