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3-11-13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 1. (2023高三上·上海市月考)  按要求填空。
    1. (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2. (2) 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
    3. (3) 《离骚》中“”两句言百工不循绳墨之直道,随从曲木,屋必倾危而不可居,以喻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枉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以为常法,国必倾危。
  • 2. (2023高三上·上海市月考)  按要求选择。
    1. (1)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对“三代某某人”不满的高音,对于电三代、油三代、烟草三代、银行三代的吐槽声不绝于耳。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公众激烈情绪的背后是朴素的公平就业的诉求

      ②希望学会真本事,就能够找到好工作

      ③希望“背景”“资源”不再成为寒门子弟的上升的障碍

      ④这种适得其反的“正向宣传”成为了“低级红”的典型表现

      ⑤希望好工作不是小圈子里面的内部循环

      A . ①③②⑤④ B . ④③⑤②① C . ④①②⑤③ D . ①④②⑤③
    2. (2) 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是带有遗书性质的家信。除了讲到遗产的具体分配方案外,作者还告诫儿子们要互相友爱。全信语重心长,尤能体现诗人的一生志趣及满腔深厚的舔犊之情。 B . 柳宗元《鞭贾》和陆龟蒙《野庙碑》都有讽刺的意味。前者讽刺尸位素餐、不恤国事、盘剥压榨百姓的官吏。后者讽刺官场上好高骛远、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 C . 王安石《太平州新学记》针对当世有些官吏不懂学而不已的现实,赞扬李仲卿教育为先、为政以德的贤明之举;针对当世学者道散多讼的现实,勉励学子推行仁义到达圣人境界的为学之道。 D . 左未生经历“《南山集》案”之祸后,挚友方苞不忍活着朋友永远离散,故从江南赶到塞上,和左未生朝夕相处。临别之际,方苞写下《送左未生南归序》,悼亡伤别,凄怆怫郁。
二、阅读(70分)
  • 3. (2023高三上·上海市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科学何以洞察人性
    熊易寒

    ①既然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那么对于人性的判断就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

    ②人类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一般通过丰富细腻的个案呈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而文学艺术通过虚构和艺术加工将人类置于两难境地,借助灵与欲、善与恶的冲突来展现人性的伟大与卑微。

    ③不同于人文学科和文学艺术,社会科学以简洁为美,崇尚简化的逻辑,为了逻辑的周严和推理的方便,社会科学通常会将人性简化为经济理性,假定人类行为的核心是利益最大化;出于价值中立的原则,社会科学研究者总是极力避免对研究对象进行道德评判,经济理性作为“超善恶”的桌赋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定虽然具有较强解释力,但现实世界也存在无数反例。譬如,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搭便车者,很多时候也会为了公共利益或集体目标奋不顾身。人类的利他行为似乎与自利行为并行不悖。为此,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为这一假说增加了若干约束条件。

    ④我认为心理因素对人类决策和行为的驱动作用不亚于理性。情感和认知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选择。利益因素往往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心理、情感来影响人的行为。在族群冲突的研究中,不少学者都注意到了情感因素和心理过程的重要性。

    ⑤法学与政治学学者唐纳德·霍洛维茨认为,“对灭绝的恐惧”是族群冲突背后的群体心理,族群冲突有充满激情的、象征性的和忧虑的一面。“不满”、“恐惧”和“仇恨”等心理驱动力存在相互增强的作用。因为这些动机都暗含了“求变”的心态。“不满”与“仇恨”反映了行动者因自身利益或荣誉的得失而寻求改变现状,“恐惧”则反映了行动者由于害怕潜在的损失(安全、地位)而试图改变现状。

    ⑥社会科学研究之所以难以呈现复杂人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科学的精致化和科学化。现代的学术训练要求严谨的方法、小心的求证、充分的证据,这大大提高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水准。但同时,也让很多社会科学的研究趋向琐碎的主题,在我看来,思想与方法、创见与证据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思想、有创见,同时逻辑周严、证据充分的研究,自是上上之选。既无思想、又无证的陈词滥调,则与学术垃圾无异。此外,还有两类学术作品介乎二者之间。

    ⑦一种有证据无思想,我称之为“精致的平庸”这一类研究在方法和技术层面可圈可点,符合现代学术规范,但是选题往往较为琐碎,用一套精致的方法论证了一个不重要的问题或者重复了他人的学术发现缺乏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另一种有思想无证据,我称之为“自负的深刻”。美国社会运动家埃里克·霍弗的《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一书就是典型。作者属于在工人运动中自学成才的“工人思想家”,虽然没有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但长期的斗争经验和极其敏感的个性,让他对人性的本质洞若观大。在这本书当中充满智的顿悟和洞见俯拾皆是。虽然这种蒙田式的警句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撑,但却可以轻易打动像我这样的专业读者。

    ⑧相比之下,我个人更为欣赏自负的深刻,因为它富有启发性,可以发展为理论假说,经由数据检验之后形成实证性的理论。而精致的平庸很少带给我们新东西,他们总是在重复我们已知的事情,或者说出我们不想知道的事情。

    ⑨社会科学家要真正地理解人性、揭示人性,一方面,需要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严格的学术训练这是我们区别于一般观察者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要倚重感性认识,重视自己的直觉和体悟,而不是过度地依赖数据和技术,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洞见。(有删改)

    1. (1) 第③段画线的词语“价值中立”在文中是指
    2. (2) 用第④段中有关“心理因素”的观点,对第⑤段“族群冲突”这一事例加以分析。
    3. (3) 下列对“自负的深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自负的深刻”在思想与方法、创见与证据之间未能找到平衡点。 B . 美国社会运动家埃里克·霍弗是“自负的深刻”类的典型代表 C . 与“精致的平庸”相比,“自负的深刻”更能轻易地打动读者 D . “自负的深刻”类的理论富有启发性,最终发展成实证性的理论
    4. (4) 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 . 人文学科呈现的是具体的人,而社会科学更多地涉及抽象的人。 B . 人类的利他行为证明社会科学中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说的正确性。 C . 注意研究情感因素和心理过程通常来说是可以准确地测量人性。 D . 一般观察者如果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能真正理解和揭示人性。
    5. (5) 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 4. (2023高三上·上海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陌上无穷树

    李修文

    ①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两人互不相识。

    ②我只知道: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学校的语文老师,那所学校已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有踏足过。

    ③在病房里,两个不相识的病人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岳老师虽说才四十多岁,但早已被疾病带来的伤痛、争吵、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苍白的脸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的输液结束了,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要给小病号上课。虽说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让她妹妹看她时带了一堆书来。

    ④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什么都考。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感觉稍好一点,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句古诗词,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⑤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上百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在小病号的身体里就像打了个结,每次岳老师提问,他死活就背不出来。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都是因为小病号。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号啕大哭。说是号啕,其实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面,她没进去,而是扑倒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⑦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他更多。从那以后,她经常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喂给他饭吃,递给他水喝,陪他去院子里,边走边问着诗词,还采了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可是,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决定转院带他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后,她辗转难眠。

    ⑧深夜,岳老师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跟我说,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要有,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⑨这一晚,当我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心头涌起了剧烈的哽咽之感: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在被开除工作时是生计的弃儿,在终年蛰居的病房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弃儿,或相遇或分散,就在你我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这丝丝缕缕,不光有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

    ⑩其实,是反抗将你我连接在了一起。在这世上走过一遭,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过反抗的痕迹。就像此刻,黯淡的灯光反抗漆黑的后半夜,岳老师用写写画画反抗着黯淡的灯光。她要编一本教材,让它充当线绳,一头放在小病号的手中,一头往外伸展,伸展到哪里算哪里,最终,总会有人握住它,到了那时候,疾病,别离,死亡,不过都是自取其辱。

    ⑪后半夜,岳老师坐着睡着了。天亮时分,骨病发作,她在疼痛中醒来。醒来伴着突然的离别:小病号的父母接到转院通知,要他们赶紧去北京。九点钟,小病号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可是,那本教材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捏了捏他的脸,挥了挥手,如此,道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⑫岳老师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几分钟后,楼下似乎传来小病号的叫喊声,呆坐的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的叫喊,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着嗓子叫喊出来:“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遍,又嘁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⑬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号啕大哭,她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没有哭出声来。除了隐约而号啕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听凭她哭下去,大家都知道:此时此刻,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1. (1) 第⑦与第⑨段画线句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特点,请加以赏析。
    2. (2) 作品描写了岳老师前后两次哭泣,辨析其原因。
    3. (3) 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出现在第④和第⑫段,赏析这一构思之妙。
  • 5. (2023高三上·上海市月考) 阅读以下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①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从叛军囹圄中脱身逃到凤翔,见了唐肃宗李亨,任左拾遗,而岑参则于至德元年东归。从至德二年(757年)至乾元元年(758年)初,两人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②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斯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乙诗

    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

    【注释】①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高适作此诗时是761年,正任蜀州刺史。俸禄为二千石。杜甫则在成都。

    1. (1)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作品内容看,两诗的作者写作时人已步入暮年。 B . 从注释提供的信息看,两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 C . 从两诗的标题推断,杜甫应有回赠之作。 D . 从诗歌的体裁上看,两首诗均为古体诗歌。
    2. (2)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三四句“晓”“暮”二字突出诗人为国尽忠的勤勉与充实。 B . 甲诗第五句中“悲”字抒发了诗人因年老位卑无力报国的无奈。 C . 乙诗三四句借想象杜甫在异乡中对初春的感受,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乡愁。 D . 乙诗九十句追昔抚今,从前隐居东山,而今携书佩剑奔走宦途,慷慨豪迈。
    3. (3) 两首诗歌都是写给杜甫的,都有对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的感慨,但语言风格却各不相同。甲诗“婉而多讽”,乙诗“情真意恳”。请对此作赏析。
  • 6. (2023高三上·上海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诚孝既至,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帝嘉纳之。

    ②拜监察御史,寻迁殿中侍御史。上疏论:“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利。言不由中而首尾乡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轻儇不庄,慢无礼者,为行己之失。乞大明好恶,申饬中外,各务正其心术。”盖有所指也。

    ③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

    ④桧铸。时金遣萧毅、邢具瞻来议事,桧言:“先帝梓宫未反,太后銮舆尚迁朔方,非大臣不可祈请。”乃以铸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为报谢使。铸曰:“是行犹颜真卿使李希烈也 , 然君命不可辞。”既返命,桧万俟卨,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材料二:

    卢杞恶太子太师颜真卿,欲出之于外。上问计于卢杞,对曰:“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甲午,命真卿诣许州宣慰希烈。诏下,举朝失色。

    ——《资治通鉴》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大业 
      ②逮飞大理狱

      ③桧铸  
      ④欲诸岭表

    2. (2) 为“桧万俟卨”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A . 规劝 B . 暗示 C . 批评 D . 鼓励
    3. (3) 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中而首尾乡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

    4. (4) 根据第④段的画线句,并结合材料二,推断何铸这样表达的原因。
    5. (5) 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评价。请结合全文,围绕何铸“操履劲正”这一特点,为其写一则人物短评。
  • 7. (2023高三上·上海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轩记

    苏辙

    ①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②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③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④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⑤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1. (1) 依次填入第一段“□”中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乃 然 B . 则 盖 C . 既 夫 D . 然 而
    2. (2) 为第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B .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C .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D .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3. (3) 分析第一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 (4) 作者是如何围绕对“颜回之乐”的论述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的?请尝试分析。
三、写作(70分)
  • 8. (2023高三上·上海市月考) 作文。

    人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如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对重复的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你对“重复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