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
第4课洋务运动……………………………………………… 20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4 第6课戊戌变法……………………………………………… 28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32 |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石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来、控制中国,强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把施《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材料三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材料四 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同时他也力图将朝鲜据为己有,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意图一决雌雄。
——摘自《中国广播网》
材料一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材料二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准备选址建铁厂。
材料三 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历经波折,最终选址汉阳(见图)。铁厂采取官办,动用官款5,829,629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