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大气压 第...

更新时间:2023-10-02 浏览次数:5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上·临海期末) 自新冠疫情以来,口罩已经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下列有关口罩的使用中,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戴上口罩后感觉呼吸困难 B . 戴上口罩后吸气时口罩贴在脸上 C . 戴上口罩后呼气时口罩鼓起来 D . 取下口罩后耳朵上有绳的勒痕
  • 2. (2022八上·定海期末) 如图是教材中“瓶中取袋”实验,其中“将塑料袋从瓶内拉出时,越拉越费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塑料袋与玻璃瓶之间的(  ) 

     

    A . 气体越来越多 B . 气体越来越少 C . 气压越来越大 D . 气压越来越小
  • 3. (2020八上·黄岩期中) 负压救护车是种新型救护车,因车内的气压低于车外而得名。下列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
    A . 充完气的汽车轮胎 B . 漏气的气球 C . 吸饮料之初的吸管、 D . 太空中飞行的“神舟十一号”返回舱
  • 4. (2020八上·黄岩期中) 先在烧杯中装满沸水,再倒掉沸水,然后在烧瓶口放入去壳的鹌鹑蛋(不留缝隙),如图所示,将烧瓶口向右或向左或向下,发现鹌鹑蛋一直向烧瓶底部动。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探究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 . 探究假设: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 . 探究目的:研究大气的压强与热水温度的关系 D . 探究结论:大气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
  • 5. (2023·舟山模拟) 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 , 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p1=p2      B . p1<p2      C . p3=p4      D . p3<p4
  • 6. (2023·定海模拟) 东钱湖环湖骑自行车成为了宁波众多人的休闲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给车胎充气增加了车胎内气体的压强  B . 地面对自行车的摩擦力总是阻碍自行车前进  C . 刹车时自行车受到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D .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7. (2024七下·海曙期末) 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 . 吸管吸饮料 B . 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射进人体内 C . 吸盘挂钩 D . 吸尘器
  • 8. (2024七下·海曙期末) 如图所示,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溶液变蓝  ⑤溶液不变色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⑤
  • 9. (2023八上·北仑月考)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 . 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的  C . 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 . 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 10. (2023八上·余姚期末) 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 玻璃管倾斜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    B . 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    C . 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 . 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
二、填空题
  • 11. (2023·南浔模拟) 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科学现象时,小科分析并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 (1) 思维模型中的“?”处应该是(选填“开放”或“密闭”)。
    2. (2) 乙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待红磷燃烧火焰熄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烧杯中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根据该思维模型,本实验是通过的方式来减小瓶中气压的。
  • 12. (2023八上·余姚期末) 如图所示,将两个吸盘向竖直墙面上按压,发现扎孔的吸盘无法吸在墙面上,而不扎孔的吸盘很容易吸在墙面上。二者对比可以证明的存在;静止在墙面上的吸盘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相互

  • 13. (2022八上·杭州月考) 新冠疫情期间,转运危重感染患者要用负压救护车。运送时,车内的气压(选填“高”或“低”)于车外的气压,使车内外空气的交换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防止转运过程可能的疫情扩散。下列“空间”中有可能处于“负压”状态的是(填序号):

    ①正在做饭的高压锅内  

    ②正在吸取药水的注射器内

    ③正在向轮胎充气的打气筒内

  • 14. (2022·浙江期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医院负压室在救治重症患者及保护医护人员工作中起了重大作用。 它是指在特殊的装置之下,使室内的气压低于室外的气压,这样空气的流通就只能是外面的新鲜空气流进 室内, 室内的空气就不会泄露出去, 而是通过专门的通道及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从而使室外的空气不会 受污染,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这种负压室最适合抢救非典、新冠这类的呼吸道传染性患者。
    1. (1) 负压室实际是指室内的气压比室外小,气流是从  大的地方流向小的地方;
    2. (2) 生活中利用负压工作的装置有  (举一例即可);
  • 15. (2022八上·临海期中) 相信同学们生病时曾经输液过,右上图所示是输液示意图,药瓶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C 管的作用是利用使药液从A管中顺利流出。若要减慢输注速度,除了调节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

  • 16. (2022八上·北仑期中) 小明用一个玻璃瓶和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橡皮塞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气压计,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压(选填“大于”或“小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当他拿着气压计上楼时,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会(选填“升高”或“降低”),此现象表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 17. (2022八上·宁海期中) 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
    1. (1) 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存在的证据。
    2. (2) 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大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时间会(填“变短”、“不变”或“变长”)
  • 18. (2022八上·杭州期中) 央视“大风车”栏目常介绍科学知识,其中一期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内装有红墨水。小张仿制了一个,发现很灵验,在冬天时,A管中液面明显上升时,此时往往是天气(填“阴雨”或“晴朗”),这是因为此时大气压(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预报瓶”在外界大气压变化不大时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为了使现象更明显的改进方法是

      

三、实验探究题
  • 19. (2020八上·黄岩期中) 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水、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

    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D厘米2;

    ②用弹簧秤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G;

    ③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平面镜上,排尽吸盘内空气;

    ④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秤示数为F;

    ⑤记录整理数据;

    ⑥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

    实验装置如图甲。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

    1. (1) 上述的实验步骤中,哪一步是多余的(填序号).
    2. (2) 在实验时,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风,如图乙,则你预计的弹簧称示数可能会(“大于”“小于”“等于”)F。
    3. (3) 通过该方法测出的大气压值会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此题多选)
      A . 气密性不好 B . 吸盘自身有重力 C . 吸盘内空气未排尽。
  • 20. (2023·杭州模拟) 某同学用硬度适当的塑料瓶、橡皮塞、有刻度的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滴入红墨水的溶液,自制了一个简易气压计(如图所示),用它来“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 (1) 液面上方是空气,分析可知瓶内的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的大气压。
    2. (2) 该同学将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后,细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会(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说明了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减小。
    3. (3) 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除了要塞紧橡皮塞外,还应该注意(写出一点即可)。
  • 21. (2023九下·金华月考) 在学习了《大气压强》后,科学兴趣小组用2.5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牛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实验设计运用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F/S;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所示连接好器材,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三:……;

      步骤四:重复进行了3次实验。根据p=F/S

              计算出大气压强值。

         请将上述实验步骤三补充完整

    2. (2) 小组同学对实验测量值会偏大或偏小进行了反思改进。小金同学分析注射器筒底空气未排尽、活塞与注射器筒壁的摩擦力等可能是造成实验测量误差的因素,于是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小金找来润滑油涂在活塞与针筒壁上,其目的是减小摩擦及。取下橡皮帽,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读得测力计的示数为0.3牛;

              ②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填“水平方向”或“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便于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③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继续上述的实验步骤二,读得测力计的示数为7.1牛,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0.625厘米2。根据改进后测得数据,请你重新计算大气压的值为帕。

  • 22. (2022八上·衢州期中) 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小开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实验装置如图甲,具体实验步骤是:

    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18cm2

    ②用弹簧秤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0.5N;

    ③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平面镜上,排尽吸盘内空气;

    ④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秤示数为180N;

    ⑤记录整理数据;

    ⑥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

    1. (1) 以上叙述的实验步骤中,多余的是(填序号);
    2. (2) 根据小开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大气压的值等于Pa。
    3. (3) 小常用图乙的方法进行实验,计算得到结果与其他同学相比偏小,请说明可能的原因
四、解答题
  • 23. (2023·鄞州模拟)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没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却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厘米)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复了这一实验。

    材料三: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表)

    关键问题的回答

    支持者

    反对者

    大气压力支撑水银柱

    笛卡尔  帕斯卡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  罗贝瓦尔

    水银柱上方存在真空

    罗贝瓦尔  波义耳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笛卡尔、伽利略、霍布斯

    1. (1) 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 (2) 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长、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 (3) (多选)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A . 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 . 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样的实验结论 C . 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 .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 24. (2022八上·定海期末) 在科学课堂中,师生一起做“瓶吞鸡蛋”的有趣实验: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内,然后迅速将去壳的熟鸡蛋密封在比它略小的玻璃瓶口上方(如图甲),待棉球熄灭并冷却,看到鸡蛋被吞入瓶内,经过测定瓶口面积为10cm2。请完成以下问题: 

     

    1. (1) 图甲实验中,酒精棉球熄灭并冷却后,瓶内气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内。另一同学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将注射器通过橡皮管连接有孔的瓶底部,若也要看到鸡蛋入瓶的现象,他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将注射器活塞 (选填“向下拉”或“往上推”) 
    2. (2) 老师经过实验测定,鸡蛋要吞入瓶内,需要在鸡蛋上施加2N竖直向下的力,请你计算要使鸡蛋吞入瓶内,大气压与瓶内的气压差至少要多少帕? 
    3. (3) 有同学又进行了如图丙、丁两个实验(丁切掉瓶底后与外界相通),把熟鸡蛋分别密封在玻璃瓶口上方,用手把鸡蛋往下压,请你判断哪个更容易将鸡蛋压入瓶内,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 
  • 25. (2023八上·金华月考) 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 (1) 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选填“开放”或“密闭”)
    2. (2) 小科在劳动课上学到很多厨艺技能。如图所示,将鸡蛋打在碗中,捏一下矿泉水瓶,然后瓶口对准蛋黄,一松手,压强差就会使蛋黄“跑进"瓶内,使蛋黄和蛋清分离。根据思维模型,瓶口对准蛋黄时是通过的方式减小瓶气压。

  • 26. (2024·舟山模拟) 1654年,马德堡市长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1. (1) 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周围的 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 (2) 如图,某校同学用底面积为500cm2的平底压力锅代替铜半球模拟上述实验,在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锅的最小拉力要(假设山底与山顶气温相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