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 . 铜丝加热后质量增加
B . 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 . 水受热蒸发
D . 木炭燃烧成为灰烬,质量会减小
-
-
3.
铜在空气中锈蚀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加热分解后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 CuO
B . H2O
C . CO2
D . NO2
-
4.
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 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 . 9.6 g
B . 8.8 g
C . 6.8 g
D . 4.4 g
-
5.
一氧化氮呼气测定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一氧化氮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很容易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其反应原理为2NO+O2=2NO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B . 该反应读作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 . 由此反应可知所有的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一定会变
D . 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15∶8
-
6.
汽车排气系统中安装了三元催化器(主要含有铂、铑、钯等贵重金属),用来处理汽车尾气中的有机物(HC)、CO、氮氧化合物(NO
x),其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有机物(HC)最终生成了CO2和H2O
B . 反应后铂、铑、钯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 反应前后氮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D . 经三元催化器处理后的尾气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
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 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和丁是该反应中的反应物
B . 图中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 .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 48∶23
D .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8.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9.
4.6 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 . 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 . 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D . 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
-
10.
下列选项内容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 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B . 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D . 加热一定量水,水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
11.
【关注生活现象】
2022年12月4日,在太空遨游六个月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它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及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问题。
-
(1)
飞船发射时,为增加发射动力和发射过程的有效性,选用偏二甲肼(C2H8N2 , 有毒)和四氧化二氮(N2O4 , 有毒)组成双元动力推进剂,二者反应可生成对环境无污染的CO2、H2O和,在使用推进剂时应注意二者恰好反应,并防止反应物泄漏。
-
(2)
电解水是太空舱供氧的一种方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航天器中的二氧化碳、水还可以通过如下反应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4CO2+2X= 4KHCO3+3O2 , X是,判断依据是,该反应的优点是。
-
(3)
航天员在空间站内排出的水需要及时处理。目前可通过一种叫“分子筛”的设备将水分子分离出来。“分子筛”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操作。
-
(4)
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中,水稻和拟南芥种子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该变化属于变化,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有(写1种)。
-
12.
【关注生产实际】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其主要合成路线如下图。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
-
(2)
上述流程中,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
酶能加速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此过程中酶的作用是。从微观角度分析,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
-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8分)
-
13.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探究制取氧气、水的方法。
探秘火星上的化学物质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研究表明,火星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火星地表没有发现水,但地表下发现有水冰的痕迹,并有大量干冰。土壤及岩石中含有的无机盐跟地球相似,表层土壤主要为氧化铁。要在太空中制取人类生存必备的氧气和水,有关物质的信息如下。
资料1:用铁酸镍(NiFe2O4)作催化剂,用舱外太阳能电池发电,通电分解二氧化碳可生成氧气和碳。
资料2:氮气的沸点是-196 ℃、氢气的沸点是-253 ℃。肼(分子式为N2H4)的沸点是114 ℃。肼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有腐蚀性,能腐蚀玻璃和橡胶,有剧毒。肼是航空器上常用的燃料。
-
(1)
在密闭的太空舱中,用资料1中的方法制备氧气的优点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肼在氧气中燃烧是否有可能获得水?请说明理由:。
-
(3)
已知肼在金属铂(Pt)的催化作用下,常温即可分解产生氢气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出从氢气、氮气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氢气的依据:。分离出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可制得水。
-
(4)
根据资料2中肼的性质,在使用肼制取氢气时,为保障安全,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
14.
图框中各字母代表的物质,都是你目前学过的常见物质,图中物质均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C、E在常温下是液体,B是一种单质。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转化关系(“→”表示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试回答:
-
(1)
若A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A的化学式是。
-
-
(3)
若D是白色固体,则D→B的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是。
-
(4)
C与E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从微观角度解释)。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
-
15.
在一次作业批改中,老师发现4位同学在同一题中出现了不同的错误,为帮大家理清思路, 老师将错误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实验室中,同学们用15.8 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完全反应后,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解:设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158 |
|
|
x |
15.8g |
|
|
32 |
x=320 g
-
-
(2)
纠正错误:老师点拨后,请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
16.
【基础实验】
定律是对自然现象或关系的描述,通常可用数学方式进行表述。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小丽查阅到如图1材料:
-
-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____(填字母)。
A . 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 . 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 . 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
(3)
受上述研究启发,小丽对相关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如图2是关于蜡烛燃烧的两个实验,回答问题。
①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填“变大”“等于”或“变小”)。蜡烛减小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丽认为,蜡烛燃烧后剩下的固体质量比燃烧前少了,因此该现象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请你设计一个能说服小丽的简明实验思路:。
②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最终杯中液面(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碗中液面。
-
17.
【科学探究】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验证,并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测定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
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
-
-
-
(3)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4)
任务二:讨论上述实验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通过上述实验发现,红磷燃烧前后,天平始终平衡,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小组同学进一步观察发现,锥形瓶底部仍有红磷剩余,于是小林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红磷没有充分燃烧,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小组交流】你同意小林的观点吗?(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5)
任务三:探究上述实验结束后的锥形瓶内氧气是否有剩余
小组同学将实验结束后的锥形瓶取下,用凸透镜聚光照射剩余红磷,观察到红磷不燃烧。
【反思评价】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锥形瓶内氧气没有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