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宝贵的合作机会
②新的全球治理体系赋予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
③我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
④我国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提升了外资收益率
①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原则
②发展贸易新业态,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初见成效
③推动外商投资便利化,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④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
①高新技术产业效益高,已成为各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
②我国优化投资环境,外商在华竞争压力减轻
③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广阔,投资吸引力强
④我国吸引外资量质齐升,引资结构更加优化
2022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12.9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进出口总额8.3万亿元、占全国1/5,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600万户,其中企业超700万户、占全国1/7。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东完全有条件、有基础,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阐述广东省应如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地。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摩擦升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日益复杂,风险挑战在不断增加。综合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国内外权威媒体观点,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形势下,中国提出经济“双循环”是统筹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顺应经济发展历史规律的深远战略抉择,既是应变求变、因势利导的权宜之计,更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国方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国际发展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的必然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对外开放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利用“双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中外经贸合作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不仅带动了一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也促进了东道国税收、就业和经济增长,成为观察中国对外开放与中外互利共赢的一扇重要窗口。中国在海外已有113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4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30亿美元,其中开发面积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经贸合作区之一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汇聚了来自德、美、奥、以等国的企业,国际化特色越来越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说明中国应该如何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
习近平主席强调,发展中欧关系视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
2023年4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强调,中欧要共同克服干扰和挑战,要聚焦合作,互利共赢,支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就经贸合作中的问题深入对话沟通,通过协商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安排。中方是欧洲解决能源、通货膨胀等挑战,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伙伴,欢迎欧方继续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冯德莱恩表示,欧方完全不赞同搞“脱钩断链”,希望同中方加强交往对话,尽早重启三个对话机制,开展更多互利合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阐述我国如何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应对“脱钩断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