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1-27 浏览次数:6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 1. (2023八下·黄埔期末)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军人潇洒举国旗、庄严升国旗震撼全场。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 (2024八下·凉州期中) “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占领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的“它”是指(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祖国大陆的统一
  • 3. (2023八下·黄埔期末)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意味着( )
    A . 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 . 中国大陆获得了领土统一 C . 西藏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D . 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 4. (2023八下·黄埔期末) 下图《九州无事乐耕耘》是徐悲鸿1951年以农民耕种为题材的作品。整幅画作巧妙的将西画中的造型方法和中国画的笔墨相结合,乃为一幅结合中西画法精髓的写实主义巅峰之作。该漫画反映了( )

    A .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劳动喜悦 B . 农业合作化后农民积极耕耘 C . 农民在人民公社中集体生产 D . 农民在包干到户后辛勤劳动
  • 5. (2023八下·黄埔期末) 20世纪50年代,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曲歌词:“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是( )
    A . 中国工农红军 B . 国民革命军 C .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 中国人民志愿军
  • 6. (2024九上·江油开学考)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 实行股份制 B . 廉价收购 C . 赎买政策 D . 无偿没收
  • 7. (2023八下·黄埔期末) 以下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时间

    1950年

    1951年

    1953年

    事件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A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推进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 . 打开了全新的外交局面
  • 8. (2023八下·黄埔期末)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初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D . 颁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 9. (2023八下·黄埔期末)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10. (2023八下·黄埔期末)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 . 新生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B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 . 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D .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 11. (2023八下·黄埔期末) 导致下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12. (2023八下·黄埔期末)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个时期”是指( )
    A . 土地革命时期 B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3. (2023八下·黄埔期末) 为下列历史人物拟定一个主题,最为合适的是( )

    A . 科技创新,攻坚克难 B . 身先士卒,骁勇善战 C . 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D . 舍己救人,奋不顾身
  • 14. (2023八下·黄埔期末) 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2023八下·黄埔期末) 2022年“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居家隔离”成了网络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 .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 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 . 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 16. (2023八下·黄埔期末) 1984-1991年由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的工业产品产值比重由40%下降到了11.7%,国家统配物资由64种减少到了19种,国家定价的生产资料比重由60%下降到了18.7%,国家定价的社会零售商品的价格比重由50%降低到了5.9%。这一变化说明( )
    A . 国家经济出现了阶段性经济困难 B . 经济体制改革在逐步推进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 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 17. (2023八下·黄埔期末)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总结的是( )
    A . “一国两制”的构想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18. (2024七下·桓台期末) 《复兴之路》以鸦片战争以来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分集展示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其中,“改革开放”可能集中在( )
    A . 《千年巨变》 B . 《中国新生》 C . 《伟大转折》 D . 《世纪跨越》
  • 19. (2023八下·黄埔期末) 阅读下图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广告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正确的是( )

    ①自20世纪50年代起新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

    ②“大批供应市场”和“大众化”说明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

    ③“抗衡舶来”表明自行车由中国制造

    ④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代步工具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0. (2023八下·黄埔期末)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 . 决定实行农村多种经济所有制 B . 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顺应并肯定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 . 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 21. (2023八下·黄埔期末) 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成为把改革开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从此,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释放了巨大经济活力,成就了中国的长期快速发展。材料强调( )
    A .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B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C . 南方谈话推动农村改革 D . 市场经济始终是改革的首要目标
  • 22. (2024八下·汉川期中) 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 .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B . 分配方式由按劳分配向平均分配转变 C .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变 D . 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
  • 23. (2023八下·封开期末) 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场”,是全国第一座保险试点城市,也是最早为海外加工动画的城市,在这里创办了国内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这座城市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 这反映了(    )
    A . 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B . 深圳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 C . 国企改革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D . 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
  • 24. (2024八下·仙桃期末)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但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设立经济特区的(   )
    A . 原因 B . 目的 C . 作用 D . 过程
  • 25. (2023八下·黄埔期末)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重大历史性会议是( )
    A . 中共十四大 B . 中共十五大 C . 中共十六大 D . 中共十七大
  • 26. (2024八下·连州期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管子•法法》中提出:“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内蕴的理念、精神正好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 . 全面依法治国 B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 全面深化改革 D . 全面从严治党
  • 27. (2023八下·黄梅期末)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矛盾和新挑战,着眼于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而提出的全新发展理念。其中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是(    )
    A . 创新 B . 协调 C . 开放 D . 共享
  • 28. (2023八下·黄埔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这反映出( )
    A . 少数民族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 . 各民族的差异被消除 C . 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 D .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 29. (2023八下·织金期末) 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 . 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 . 加快了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C .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 . 传承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 30. (2024八下·社旗期末)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台湾问题只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 B . 台湾问题是中国自己的内政问题 C . 只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D . 外国势力可以参与解决台湾问题
  • 31. (2023八下·黄埔期末) “它开辟了以和平方式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新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材料评价的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一国两制”
  • 32. (2023八下·黄埔期末) 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进行了下水仪式,令国人无比骄傲和自豪。那么我国第一艘交接入列的航空母舰是( )
    A . “山东舰” B . “厦门舰” C . “辽宁舰” D . “广州舰”
  • 33. (2023八下·黄埔期末)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感动中国这一颁奖词描述的人物是( )
    A . 屠呦呦 B . 袁隆平 C . 钱学森 D . 邓稼先
  • 34. (2023八下·黄埔期末)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随后,为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等任务,我国( )
    A . 建立第一支海军部队 B . 成功试制喷气式歼击机 C . 组建起第二炮兵部队 D . 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
  • 35. (2024七下·桓台期末)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博物馆的推广应用,博物馆“云展览”风靡互联网,成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多彩元素。据材料可知,信息技术( )
    A . 推动经济转型 B . 促成各产业升级 C . 改善交通设施   D . 丰富人们生活
二、材料解析题(第36题16分,第37题14分,共30分)
  • 36. (2023八下·黄埔期末)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国家独立自主的核心是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摘自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近代史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的标志。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建立的工业结构的特点,归纳“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
  • 37. (2023八下·黄埔期末) 根据表格所示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49年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

    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95年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001年

     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 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年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派出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1. (1)  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
    2. (2)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至少三个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