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集训(选...

历史考试

更新时间:2023-10-11 浏览次数:1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朝阳期末) 以下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 )

    A . 粮食作物种类不断丰富 B . 灌溉工具取得进步 C . 粮食的总产量有所起伏 D .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 2. (2023七下·朝阳期末) 西汉的太学以《诗》《书》等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太学生按学业水平授予官职,进入各级政权机构。这些做法( )
    A . 为大一统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 B . 有利于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C . 彻底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 . 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 3. (2023七上·浉河月考) 法律具有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原始社会时期,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
    A . 黄帝 B . C . D .
  • 4. (2023七上·浉河月考) 1929年12月2日,是人类学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天,就在这一天,考古学家们把沉睡在龙骨山这座“宝库”里的无价之宝唤醒了。请问这个无价之宝是( )
    A . 猿人 B . 元谋人 C . 北京人 D . 山顶洞人
  • 5. (2023七上·浉河月考) 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的局面,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人们按血缘关系生活 B .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 . 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 . 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 6. (2023九上·淮安月考) 淮安市博物馆正在进行“中国古代货币展”的布展工作。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秦朝时期展品的是( )

        

    A . 半两钱 B . 五铢钱 C . 开元通宝 D . 会子拓片
  • 7. (2023七上·)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 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 . 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 C . 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 D . 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 8. (2023七上·西平月考) 下侧的字是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

    A . 甲骨文是一种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 .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 . 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D .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 9. (2023七上·西平月考) 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分封制 D . 宗法制
  • 10. (2023七上·西平月考)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 伯益建立了夏朝 B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 . 启是夏朝第一位君主
  • 11. (2023七上·信阳月考) 运用比较的方法,能更清晰地了解远古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与进步。下列有关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比较,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他们都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 B . 他们都处于新石器时代 C . 他们都已经学会了饲养家畜 D . 他们都会建造房屋,过上定居的生活
  • 12. (2023七上·信阳月考) 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顺口溜”所指的朝代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 13. (2023七上·相城月考) 春秋时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激化和冲突,孔子强调爱人,认为爱父母、爱兄长、爱君上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 )
    A . “无为而治” B . “仁” C . “兼爱” D . “礼治”
  • 14. (2023·海淀二模) 右图所示为东汉光武帝时期的简册。其记载的是张掖郡居延边塞官员粟君状告百姓寇恩,称寇恩欠了他一头牛。居延县和下辖的乡通过调查审理,最终裁定粟君诬告寇恩。此汉简可以用于研究( )

    ①汉朝的郡县制度

    ②汉朝与匈奴的战争

    ③汉朝的法律制度

    ④东汉初期的吏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5. (2023·顺德三模) 下表是西汉时期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据,据此可知( )                                                                                                                                                                                   

    皇帝年号

    公元纪年

    郡级行政区

    汉高祖十二年

    公元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前元十六年

    公元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元六年

    公元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前106年

    108郡、国

    A . 郡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 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加强 C . 中央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 D . 王国控制区域日益扩大
  • 16. (2023九上·西宁开学考) 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逝世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
    A . 蒙恬 B . 霍去病 C . 班超 D . 甘英
  • 17. (2022七上·尧都月考)  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定名为半坡遗址。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场所。依据材料可以知道(  )
    A . 半坡人已经开始农耕生活 B . 半坡人已经开始建立了早期国家 C . 半坡人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D . 半坡遗址是我国最早的人类遗址
  • 18. (2022七上·尧都月考)  “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如图所示文物共同印证了(  )

    A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五谷的国家 B . 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C . 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稻 D . 我国早期国家农业的发展情况
  • 19. (2023七上·河南开学考) “战争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导致风雨大作,难辨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了指南车,终于打败了蚩尤。”对于以上文字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上文字描述的是阪泉大战 B . 战争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 C . 以上文字描述的是真实的历史情景 D . 战争阻碍了华夏族的形成
  • 20. (2023七上·河南开学考) 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撰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也先后北上争霸,它们是( )
    A . 齐国、宋国 B . 晋国、楚国 C . 秦国、齐国 D . 吴国、越国
  • 21. (2023七上·河南开学考)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 . 春秋争霸 B . 商鞅变法 C . 战国兼并 D . 楚汉之争
  • 22. (2023八下·青山期末) 《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七期国宝守护人黄磊介绍:“我要守护的国宝是商鞅方升……据方升底部的铭文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此器为标准,统一了全国的量器”。从此文中,我们可以明了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 ) 
    A . 统一货币 B . 统一度量衡 C . 统一文字 D . 统一思想
  • 23. (2023·惠东二模) 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睡虎地秦竹简中《戍律》、《司空律》规定:“在播种与耘苗季节,凡以劳役抵债者,可给假二十天归家农忙。一户农家不得同时征调两人以上的劳动力服杂役,违反者,县啬夫、尉及士吏费二甲。”这可以说明秦朝( )
    A . 实行严刑峻法 B .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 . 统治者爱惜民力 D . 地方统治根基不稳
  • 24. (2023七上·廉江期中) 秦始皇生于正月,名为政(通“正”);称帝以后,把“正”改为“端”,成为“秦讳正,谓之端”。全国人名、地名等,用政(正)者,亦要相应避讳,如“正月”改为“端月”。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
    A . 重建社会的礼乐文化 B .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 宣扬皇帝的历史功绩 D . 凸显皇帝的至高无上
  • 25. (2024七上·相城月考) 西周时,周公曾对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如果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周公旨在( )
    A . 废除奴隶制 B . 强调分封制的重要性 C . 建立郡县制 D . 倡导“尊王攘夷”策略
  • 26. (2024九下·宁城模拟)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这有利于( )
    A . 齐桓公成为霸主 B . 商鞅推行新法 C . 秦完成统一大业 D . 夏朝巩固统治
  • 27. (2024七上·高州期中) 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 . 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 .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 . 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 . 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 28. (2023·广州) 汉代某皇帝统治时期,陆续下诏“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这些措施使社会逐步安定。该皇帝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29. (2024七上·大余期末) 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皇帝制 C . 郡县制 D . 三公制
  • 30. (2024九下·薛城模拟) 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A . “无为而治” B . “有教无类” C . “兼爱” D . 以法治国
  • 31. (2023七上·期末) 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由此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 ) 
    A . 实施“推恩令”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盐铁专卖 D . 北击匈奴
  • 32. (2023·绿园二模) 下列图片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②③
  • 33. (2024九下·亭湖模拟)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经鉴定其年代距今约100万年以前,是中国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存的古遗址,在学术研究上它添补了哪两处遗址之间的空隙( )
    A . 元谋人、北京人 B . 北京人、山顶洞人 C . 元谋人、半坡人 D . 北京人、河姆渡人
  • 34. (2024七上·盱眙月考) 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存,该遗址发现大量距今约9000―7500年的遗迹、遗物,如古墓葬、房址、陶窑、石铲、石镰、石磨盘、石杵等。据此推测,该聚落( )
    A . 过着定居生活 B . 已经产生文字 C . 社会分化严重 D . 出现阶级国家
  • 35. (2023·惠阳一模) 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如图所示是考古发现的部分彩陶图片及其发掘地,由此可以说明( )

    A . 中原地区的阶级分化已比较明显 B . 中原地区的文化对周围地区产生了影响 C . 史前时期小农经济得到充足发展 D . 彩陶烧制技术出现在我国打制石器时期
  • 36. (2023七上·海珠期中) 有学者高度评价一项水利工程,认为它在无人为操作和调度的前提下,自动分水、排沙、泄洪,不仅没有对岷江河道、周边地区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促进了整个成都平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此工程是(  )
    A . 灵渠 B . 大运河 C . 都江堰 D . 长江
  • 37. (2023·海珠一模) 以下考古出土文物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  )                                                                                                                                                                                   

    选项

    考古出土文物

    历史解释

    A

    汉文帝霸陵出土了半塑陶俑,其颈部戴一刑具,又称“刑徒俑”

    汉文帝推崇严刑峻法

    B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书写在帛书上的《老子》

    汉代道教兴起

    C

    河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有穿皮裘和持钱袋的西域人形象

    西汉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

    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的麻纸

    西汉时己能生产纸

    A . A B . B C . C D . D
  • 38. (2023七上·雨花期中) 如果要研究北京地区原始人群的生活状况,最可靠的证据来源应该是( )
    A . 记载北京地区的史学著作 B . 近现代学者们的研究论述 C . 周口店猿人遗址考古发掘 D . 关于北京地区的古史传说
  • 39. 史学上有“左图右史”之说,小明同学利用下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 . 西周分封 B . 春秋争霸 C . 战国七雄 D . 秦灭六国
  • 40. 下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庄子认为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A . 百家争鸣 B . 诸侯争霸 C . 商鞅变法 D . 远古传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