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真题专题分类汇编:极地地区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39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长春) 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只包括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海域 B . 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 C . 北极能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D . 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2月
  • 2. (2023·济南) 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穹A(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有利于测量全球陆地极端最低气温。此处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含量极低,有地球上最优异的天文研究的珍稀资源。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昆仑站海拔为4087米,4087米表示的是( )
      A . 高出南极点的垂直距离 B . 高出南极半岛的垂直距离 C . 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D . 高出陆地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2. (2) 昆仑站成为夏季科考站(只能在南半球夏季进行科考)的根本原因( )

      ①纬度高        ②气候干燥        ③海拔高        ④风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3. (3) 相对于其他科考站,昆仑站独特的科学考察价值体现在( )

      ①钻取冰芯获得南极过去的地理信息        ②测量全球陆地极端最低气温

      ③建设中国南极天文台                    ④测量南极大陆岩石上的冰层厚度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2023·荆州) 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选址奠基,历时4年全面建成,是我国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如图为南极大陆略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 (1)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一般选择在( )
      A . 2月 B . 5月 C . 8月 D . 11月
    2. (2) 距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洲是( )
      A . 亚洲 B . 非洲 C . 大洋洲 D . 南美洲
  • 4. (2023·北京市) 海冰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冰密集度指海冰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例。如图为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 (1) 北极地区的海冰( )
      A . 是企鹅觅食的保障 B . 集中在大陆的边缘 C . 暖季时分布范围广 D . 极夜期间冰层坚厚
    2. (2) 与5月相比,6月( )
      A . 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增大 B . 勒拿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增大 C . 科雷马河河口海冰融化量减小 D . 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没有变化
    3. (3) 与图示地区海冰融化有关的是( )

      ①纬度位置

      ②季节

      ③海拔

      ④河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2023·聊城) 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2年10月31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赴南极考察,2023年4月返沪。读“雪龙”号科考路线示意图和北极地区图,完成各小题。

    1. (1) 本次前往南极考察的过程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雪龙号航线依次经过太平洋、印度洋 B . 从上海至中山站大致向东南方向航行 C . 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方便观测极光 D . 南极地区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
    2. (2) 下列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极科考都选择在11月至次年2月,此时为暖季,白昼长 B . 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大 C . 北极地区大部分7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D . 北极航道可全年通航
  • 6. (2023·赤峰)  2022年10月26日,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历时5个多月,完成各小题。
    1. (1) 我国科考队员进行科学考察时可能遇到( )
      A . 酷寒烈风 B . 狂风暴雨 C . 猛兽袭击 D . 极夜现象
    2. (2) 科考队员们从冰层钻取冰芯可获得南极过去的信息是( )
      A . 古老地层 B . 土壤类型 C . 矿产资源 D . 气温降水
  • 7. (2024八下·江油月考) 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B . 北极地区主要以陆地为主 C . 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 D . 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
  • 8. (2023·太原) “苹果屋”是用玻璃钢制成的球状设施,具备帐篷功能,并能在水上漂浮,是我国北极科考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北极地区是指( )
      A . 北冰洋所在地区 B . 北极圈以北地区 C . 北极点附近地区 D . 南极圈以南地区
    2. (2) 苹果屋”外观用绿色等鲜亮颜色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与周围森林协调 B . 产生清凉的感觉 C . 抵御严寒与风雪 D . 冰雪上容易识别
    3. (3) 保护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做法是( )
      A . 兴建避暑胜地 B . 开展捕猎行动 C . 打造工业基地 D . 监测海冰动态
  • 9. (2023·张家界)  2023年4月6日,历时163天,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回国内。读图可知,南极地区( )

    A . 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B . 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点的东南方 C . 11月~次年3月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 D . 南极科考需要克服狂风暴雨
  • 10. (2023·长沙) 通过温室栽培,南极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如图示意南极智慧温室大棚。读图,完成各小题。

                                     

    1. (1) 南极智慧温室大棚有效改善了当地蔬菜种植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 . 热量不足 B . 降水不足 C . 地形崎岖 D . 光照不足
    2. (2) 南极智慧温室大棚底部架空,其目的是( )
      A . 防暴雨洪水进入 B . 防大风积雪掩埋 C . 防紫外线辐射 D . 放置生产农具
  • 11. (2023·雅安) 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山站的监测数据,南极地区海冰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中山站的纬度约为( )
      A . 69°S B . 69°N C . 53°S D . 53°N
    2. (2) 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 )
      A . 纬度较高 B . 所在纬线较长 C . 有极昼极夜现象 D . 年平均气温更低
    3. (3) 一年中,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小可能出现在( )
      A . 2月 B . 4月 C . 6月 D . 9月
  • 12. (2023·永州) 在南极科考站,德国科学家在无泥土、无阳光、无农药的条件下,成功从南极温室中收获了新鲜蔬菜,读南极东方站气温年变化曲线及主要降水量图和南极温室建筑外景照片,完成各小题。

    1. (1) 南极东方站的气候特点是( )
      A . 全年高温多雨 B . 全年酷寒干燥 C . 夏季低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 .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2. (2) 南极温室建筑采用高脚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②便于通风,防止狂风刮倒温室

      ③减少暴雪堆积的影响

      ④减小地面降温影响,保持室内温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3. (2023·广东) 近20年来,科学家对北极海冰、植被和格陵兰冰川进行了监测,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夏季尤为明显。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首个科考站。如图为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 (1) 黄河站的经纬度是( )
      A . (11°56′E,78°55′N) B . (78°55E,11°56′S) C . (11°56′W,78°55′N) D . (78°55′W,11°56′S)
    2. (2) 导致近20年北极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开展极地旅游 B . 开发极地资源 C . 全球气候变暖 D . 开展极地科考
    3. (3) 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
      A . 1—2月 B . 3—4月 C . 8—9月 D . 11—12月
  • 14. (2023·河南)   2014年,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投入使用,因其红色的碟形高架设计被称为“中国红灯笼”。2019年,泰山站二期雪下建筑顺利完工,雪下建筑采用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主体埋于深雪之下。 图为泰山站一期和二期建筑景观图。读图,完成问题。

    1. (1) 泰山站二期雪下建筑的施工时间最可能是(  )
      A . 12、1、2月 B . 3、4、5月 C . 6、7、8月 D . 9、10、11月
    2. (2) 与一期建筑相比,二期雪下建筑(  )
      A . 保温性强 B . 外形美观 C . 易于采光 D . 视野开阔
  • 15. (2023·广西) 遇到特殊恶劣天气时,南极地区数以千计的帝企鹅会紧紧挤在一起,通过抱团取暖,在零下数十度的低温环境中保持体温。帝企鹅抱团最有可能是为了抵御( )
    A . 台风 B . 暴雨 C . 沙尘暴 D . 暴风雪
  • 16. (2023·江西) 如图示意某次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的一段路线,据此完成各小题。

    1. (1) 图示路线中,国际考察队大致的行进方向是( )
      A . 向东 B . 向南 C . 向西 D . 向北
    2. (2) 国际考察队从南极点前往和平站的过程中( )
      A . 海拔逐渐升高 B . 一直处于黑夜 C . 距南极点渐近 D . 遇到了大风天气
    3. (3) 队员们应该将考察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
      A . 带回站内处理 B . 就地掩埋 C . 丢弃在野外 D . 焚烧处理
  • 17. (2023·苏州) 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当北半球夏季时,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后代,随着气温降低,它们开始长途迁徙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图7为“北极燕鸥迁徙路径图”,据此回答问题。 

     

    1. (1) 北极燕鸥迁徙路线主要经过( ) 
      A . 太平洋 B . 大西洋 C . 印度洋 D . 北冰洋
    2. (2) 摄影记者拍摄北极燕鸥在越冬地活动时,可能还会拍摄到的景象有( ) 
      A . 工人在采矿 B . 北极熊正在觅食 C . 企鹅在游泳 D . 因纽特人在捕鱼
  • 18. (2023·天水) 格陵兰岛是全球第一大岛,该岛冰区面积占全岛面积的85%。1995年之后,我国加入了对格陵兰岛的科考,虽时间较晚,但成果颇丰。读格陵兰岛简图,完成各小题。

    1. (1) 格陵兰岛气候寒冷,冰层巨厚,主要原因是( )
      A . 面积巨大 B . 人类影响小 C . 地处高纬 D . 地势较高
    2. (2) 在格陵兰岛上能( )
      A . 观赏到成群结对的企鹅 B . 看到极光,无极夜现象 C . 看到冰山与冰川的奇景 D . 看到森林广布,草原连片
    3. (3) 格陵兰岛上的早期居民是因纽特人,根据环境特点判断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是( )
      A . 以捕鱼狩猎为生 B . 种植粮食作物 C . 经营海上贸易 D . 放牧牛羊为主
  • 19. (2023·临沂)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小题。

    1. (1) 南极中山站为解决能源问题建设了光伏电站,但每年有一段时间不能发电,这段时间包含( )
      A . 3月21日 B . 6月22日 C . 9月23日 D . 12月22日
    2. (2) 除太阳能外,南极考察站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还有( )
      A . 煤炭 B . 石油 C . 水能 D . 风能
  • 20. (2023·滨州) 为了解决缺乏新鲜果蔬的问题,南极科考队员尝试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实现了“蔬菜自给”。结合南极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泰山站纬度最高 B . 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 C . 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 . 到中山站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选在我国的冬季
    2. (2) 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暴雨  ②狂风  ③湿热  ④酷寒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1. (2023·宜宾)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过去,穿越北冰洋的北极航道很少通航,商业价值并不明显;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未来北极航道的通航时间会大大延长。下图为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半球冬季时,在北极地区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是(   )
      A . 林木繁茂 B . 企鹅聚集 C . 波浪滔天 D . 海面封冻
    2. (2) 在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 . 1月 B . 4月 C . 7月 D . 10月
    3. (3) 未来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延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气候变暖 B . 大陆漂移 C . 人口增长 D . 极地科考
  • 22. (2023·成都)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特殊,有着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图1为北极熊与企鹅之间的对话。据此完成问题。 

     

    1. (1) 下列自然环境特征为南、北极地区共有的是(    ) 
      A . 结度位置高 B . 沙漠面积广 C . 以高原为主 D . 以海洋为主
    2. (2) 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    ) 
      A . 全年降水量较多 B . 全年平均风速更大 C . 全年大风日数较少 D . 全年平均气温较高
    3. (3) 造成北极熊、企鹅栖息的大块“海冰”变少、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全球气候变暖 B . 海洋污染加剧 C . 极地风速增大 D . 极地降水减少
  • 23. (2023·陕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两极地区已建成五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结合所学完成问题。

    1. (1) 右图为黄河站所在的斯匹次卑尔根岛简图,其中黄河站(   )
      A . 距海洋较远 B . 位于南极地区 C . 有极昼极夜现象 D . 位于该岛最高处
    2. (2) 极地科考人员工作和居住的科考站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3. (3) 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   )
      A . 可为气象、冰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B . 与人类生存、国际关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无关 C . 帮助人类了解地球的过去,对未来意义不大 D . 可大量开发矿产资源,缓解地球能源危机
  • 24. (2023·泸州) 如图为南极洲经纬网及矿产资源分布图,图中甲乙两地是我国建立的科考站。读图,完成各小题。

    1. (1) 乙科考站位于甲科考站的(   )
      A . 东北方向 B . 东南方向 C . 西北方向 D . 西南方向
    2. (2) 当今,该大洲矿产资源不能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
      A . 无人定居 B . 交通不便 C . 气候恶劣 D . 生态脆弱
二、图文材料题
  • 25. (2023·吉林)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0月26日,中国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执行第39次科考任务。此次科考队员在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沿线进行冰雪环境监测等研究工作,并对中山站、长城站进行科考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

    材料二: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之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

    材料三:南极地区示意图。

    1. (1)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五个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是。中山站濒临的大洋是
    2. (2) 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原因是稀少。
    3. (3) 从材料二得知,全球气候有变的趋势。
    4. (4) 每到暖季,成群的聚集在南极大陆沿海一带,构成著名的自然景观。
    5. (5) 推测“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为科考人员运输的物资有
    6. (6) 科考人员把部分垃圾带回国内处理,体现了他们在南极地区保护的责任感。
  • 26. (2023·眉山)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近50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40%~50%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

    材料二:“北极地区示意”图

    1. (1) 据图9,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个,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海峡。
    2. (2) 在下列方框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

    3. (3) 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会遇到哪些困难?
    4. (4) 为了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