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 | 1949年 | 1954年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时间 | 整改内容(部分) |
1951年 | 清查出了占公司股本25%的官僚资本,全部收归国有 |
1952年 | 正式实行公私合营,改组机构和制度,统一生产管理和计划生产 |
材料: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如果没有中美关系的改善,北京在70年代和80年代登上国际舞台将是很困难的,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晋江是一个典型的穷县。1981年,福建省委召开专题电话会,在全省农村推动和落实生产责任制。晋江人民压抑已久的生产热情、创造活力得到释放。晋江农民纷纷利用“闲资金、闲房、闲散劳动力”等有利条件创办乡镇企业,从1981-1985年,全县乡镇企业单位总数增长1.87倍,总收入增长3.27倍。
——摘编自张东奇《试述项南对晋江改革开放的贡献》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的头两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场关于姓“资”、姓“社”的大讨论,有不少人从意识形态的对立方面来责难晋江。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厘清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随后,党中央的十四大召开……大环境的转变,为晋江乡镇企业放手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摘编自《晋江市场化道路的演进与特征》
材料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1949年10月1日 | ① | 为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创造了前提。 |
1950-1953年 | 抗美援朝 |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
1953-1957年 | 第一个五年计划 |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1956-1976年 | 中共中央召开八大、建成大庆油田、“两弹一星”的成功 | 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1978年 | 安徽小岗村率先推行“分四包干到户”;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2017年 | 中共中央召开十九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
2020年 | 金面建成小康社会 | 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