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集团2023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3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 1. (2023·长沙二模) 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特征是( ) 

    A . 早期国家的建立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君主专制的强化
  • 2. (2023·长沙二模) 读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针对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汉武帝的解决之策是( ) 

    A . 盐铁官营 B . 统一度量衡 C . 颁布“推恩令” D . 建立刺史制度
  • 3. (2023·长沙二模)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唐朝(   )

    A . 开放的社会风气 B . 和谐的民族关系 C . 活跃的对外交往 D . 尖锐的阶级矛盾
  • 4. (2023·长沙二模) 中国古代某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也用到倒叙、插叙或总结的方式,交代史实的前因后果。该著作应该是( )
    A . 《史记》 B . 《资治通鉴》 C . 《三国演义》 D . 《水浒传》
  • 5. (2024七下·从江期中) 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
    A .  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 . 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 . 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 .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 6. (2023·长沙二模)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A

    1911年辛亥革命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B

    1919年五四运动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3·长沙二模) 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场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 . 美国独立战争 B . 美国南北战争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罗斯福新政
  • 8. (2023·长沙二模)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提道:“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 . 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 . 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 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 9. (2023·长沙二模) 在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时,有人指出:“这两次战争(一战和二战)之间还有更加深刻的联系。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地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这一观点认为( )
    A . 《凡尔赛条约》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B . 德国不应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负主要责任 C . 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D .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德国发动二战
  • 10. (2023·长沙二模)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此( )
    A .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C . 欧洲逐渐走向了联合 D . 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 11. (2023·长沙二模) 2023年5月7日,长沙市中学生传承“汉风”文化展示活动在湖南省博物院举行。下列文物可以考证汉朝历史的是( )
    A . 里耶秦简 B . 走马楼吴简 C . 马王堆出土的T型帛画 D . 皿方罍
  • 12. (2023·长沙二模)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代湖南第一所近代化学校的创办者是( )
    A . 左宗棠、曾国藩 B . 徐特立、杨昌济 C . 毛泽东、何叔衡 D . 谭嗣同、熊希龄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13. (2023·长沙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在历史的黎明时期,古代世界繁荣着许多大河文明……与此类似,还有海洋文明…… 

    ——摘编自【法】布罗代尔《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摘编自【法】布罗代尔《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一认为“不同的自然地理位置(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明类型”,材料二认为“日本文明实际上都是舶来品”。请从这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并运用世界史的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 14. (2023·长沙二模)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外交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的全面改革的第一阶段后,……20世纪90年代大会的召开,使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 

    ——摘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 (1)  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图一分析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图二所示历史事件的初期,发生在湖南的哪一重大活动改变了党中央和红军的命运,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指出材料二中“20世纪90年代”我国要建立的“新体制”是什么?
    3. (3)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多少周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4. (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最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 15. (2023·长沙二模)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激烈的社会变革为时代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景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它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三: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李大钊接受了俄国革命的主张,陈独秀也注视着俄国革命的局势,但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 1919年的反帝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他们都坚定地站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阵营,并且还有一群学生追随他们。 

    ——摘编自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材料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成果就是解决了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摘编自付丽、冯广通《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诸子并起、学派林立”景象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战国时期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的实质。这场运动为法国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上的变化。
    4. (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诞生的理论成果。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一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
  • 16. (2023·长沙二模)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支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有利于人们追求个人目标,发挥创造力。在市场供求的实际问题面前,技术发明不断产生……建立以机器或以机器协作为基础的工厂,具有强大的生产率优势……进入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并成为以轻纺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中国初始工业化和防卫性现代化的第一步,不仅包括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引进,同时也催促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大地上的生长。1949年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一次全面大转换,中国力图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979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出现巨大变化的形势下,进行了又一次独特的体制内模式转变,开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摘编自罗荣果《现代化新论》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示西汉与清朝农业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实现工业化的具体条件。(任答两点)指出英国“工业国”的特征。
    3. (3)  材料三中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指出其历史进步性。
    4. (4)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制度角度概括1949-1956年“中国力图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有何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