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南开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33分)
  • 1.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找到“桃花源”.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 "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 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B . 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 C . 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 D . 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 .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C .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D .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
    3. (3) 下列对课文涉及的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③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④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A . 八州∶ 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梁州,六国分居于其他八州. B . “高阳”∶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考”为已故的父亲。“如丧考妣”里的“考”就是此意。 C . 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考取秀才后,需依次参加会试、乡试、殿试,才有可能取得进士功名. D . 五鼓∶又叫"五更"。古人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相当于1时至3时。
  • 2.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艺本来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则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所以,在文艺创作中,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你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的高低。

    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难以达到,其实并不难,因为文化无处不在。对文艺作品来说,它的文化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既是对既有文化的开掘、整理、发现与表现,又是文艺家自己对具体文化的理解与创造.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面内容并不复杂,题材可以说再简单不过,但是,它却深深地征服了观众,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感,它的文化的力量,作品通过精湛的油画语言将父亲塑造成了中国父亲的形象、中国农民的形象,它包含着中国传统的亲情化、农业文化和劳动文化。在特定的时代,罗中立将自己对父亲、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理解寄托在作品中,使一幅肖像画超过了人们的接受期待,进入到了深沉厚重的文化氛围之中。这类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无不说明,艺术需要文化,艺术更要表现文化,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无疑会使文艺创造具有更大的力量,

    文化的文艺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达到的,文艺作品典型人物一定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甚至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丰富的,这丰富的形象意义常常包含了文化的内涵.电视连续剧《党醒年代》是近期文化自信相当鲜明的作品,剧中人物的冲突同时也是社会冲突与文化冲突。它再现了上世纪初中国的历史风云,重新叙述了那个时代许多重大的事件,复活了那个时代许多吡啶风云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它以影视剧的话语,生动而清晰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文化思潮发生演化的轨迹,晚清启蒙文化的萌芽,城外文化的递进,传统文化的再生等等,那是一个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从《新青年》的创刊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不仅仅是历史时序的呈现,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早期文化人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进行思想探索的凤凰涅槃。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了,不仅是与《党醒年代》同题材的作品,还有许多重大历史与现实题材作品,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就在于忽视了文化的存在,没有能够把历史与现实发生的文化上的必然性表现清楚。明白了这些,也就同时明白了《觉醒年代》作为电视剧的艺术创造,从人物角色的塑造、场景的设计、情节的安排直到细节刻画与气氛的渲染,乃至隐喻与象征手法的运用,都无不彰显着文化的光辉。

    因此,说到底,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规在表现文化,文艺的繁荣一定是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自信更是艺术创造的巨大推力。

    (摘编自汪政《文化自信与文艺创造》,有删改)

    材料二∶

    某平台将即将上线的21部纪录片分为“人间”、“万象”和“烟火”三个板块。

    “人间”板块,镜头对准形形色色的人与人生。《人生第二次》记录的是当代中国人如何在逆境中重启命运的真实故事。仅是一小段预告片花,浓郁的时代价值与人文关怀呼之欲出,不少网友留言"列入必看清单"

    “Z世代是文化自信的一代。”这一论点已得到过各种证明.新的纪录片《舞台上的中

    国》,记录的主角都是中国的舞台艺术家们,包括民乐、戏曲等中华传统文化,解说旁白却使用了英语,片花里几个惊鸿一瞥的镜头亦是传统艺术与当代表演、创新科技的有机结合,一则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生机的中国故事呼之欲出。

    “万象”板块里,自然、科学、科幻、视野都是关键词。《众神之地》扎根中国独特的极致地貌,探寻人类、动物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未来奥德赛》——当下唯一一部以刘慈欣科幻宇宙为题材的天文科普纪录片;《心灵密码》解密人心深处,有着心理学实验性质。事实上,纪录片走俏的背后,更广泛的语境便是学习和知识类视频在年轻人中“红透半边天”。较之以往年轻人常把上网当作娱乐消遣,现在的他们倾向于上网学习、感受世界、追求精神的充实。

    而在“烟火”板块里,《川味4》《人生一串3》《奇食记2》等,从片名到内容都是带有温度的日常视角,都切中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

    纪录片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内容形态。从影像诞生之初开始,它就在记录着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故事和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不可或缺的宝贵资产。现在,1.3亿乃至更多的中国当代青年,用自己迭代的文化审美推动着新时代纪录片的创作。我们需要的,是文化自信、时代价值、日常烟火等多维“在场”的中国故事。

    (摘编自王彦《从娱乐化到知识化,属于Z世代的纪录片黄金时代来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只要将文化加以文艺的表达,就能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 B . 一部伟大的文艺作品,一定是能够超越有限的题材,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中去的。 C . 世代年轻人比以前的年轻人更倾向上网学习,纪录片是他们的主要学习途径。 D . 新时代的纪录片是兼具文化自信、时代价值、日常烟火三方面要素的文艺作品。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兰亭集序》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因为王羲之高妙的书法,还因为文章当中对生命对自然、对宇宙的发现;礼赞和敬畏 B . 《觉醒年代》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创团队重视了文化的存在,能够将历史事件背后文化上的必然性表现清楚 C . 《舞台上的中国》的解说旁白使用英语,使得一则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生机的中国故事呼之欲出,显示出Z世代的文化自信 D . 由“烟火”板块中《川味4》《人生一串3》《奇食记2》等纪录片的名称,可推断出该板块侧重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美食文化。
    3.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 《楚辞》不仅仅是一首首歌,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为历代文人提供了心灵栖息之所和永远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红楼梦》能成为经典,主要在于它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无不个性鲜明又无不是一个个差异性的文化符号。 C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东方爱情文化的音乐诠释,这种诠释离不开作曲家对故事原型、社会环境的认识;也离不开作曲家的生命观、爱情观和伦理观。 D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充分利用线上传播渠道走出国门,初步在海外市场营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 3.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之士,能为智者之所不能为,则其未及为者,盖不可常理论矣。且谲诈无方,术略横出,智者之能也;去诡诈而示之以大义,置术略而临之以正兵,此英雄之事,而智者之所不能为矣。 

    故夫谲诈者,司马仲达之长也。使孔明而出于此,则是以智攻智,以勇击勇,而胜负之未可判;孰若以正而攻智,以义而击勇!此孔明之志也,而何敢以求近效哉!故仲达以奸;孔明以忠;仲达以私,孔明以公;仲达以残,孔明以仁;仲达以诈,孔明以信。兵未至而仲达之气已沮矣。

    夫仲达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天下莫不惮之,虽孙权亦以为可惮,而仲达亦自负其能也。孔明以步卒十余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而仲达以劲骑三十万,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去不敢追。贾诩等尝逼之战矣,兵交即败,不敢复出,姑以待为名,而其为计者,不过日夕望其死,而无他术也。彼岂孔明敌哉!

    论者以孔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虽知者亦止以为知其短而不用。吾独谓其能为而能不为,将以乖仲达之所能,而出其所不能也。故吾尝论孔明无死,则仲达败,关中平,魏可举,吴可并,礼乐可兴。

    且孔明治蜀,王者之治也。治者,实也; 礼乐者,文也。禹有为其实而不能为其文者乎?人能捐千金之壁而不能辞逊者,天下未之有,吾固知其必能兴礼乐也 , 不幸而天不相蜀,孔明早丧,天下犹未能一,而况礼乐乎!使后世妄儒得各肆所见∶灭孔明者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陈亮《酌古论·孔明》,节选)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天下之心耳。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曾操之广,言战不若曾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宋·苏轼《诸葛亮论》,节选)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优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节选)

    武侯治蜀,黔首以其诚而守其法。化干戈为玉帛,孔子折冲齐鲁。王阳明诚格蛮苗,华盛顿德感民众。是诚也,大之垂举后世,小之造福一身。

    (周恩来《诚能动物论》,节选)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胜负之未可判 数∶数量 B . 姑以待为名 弊:疲惫 C . 有以天下之心耳 激:激发,激励 D . 又不能其智谋 奋:发扬,施展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盖不可常理论矣 作《师说》贻之 B . 司马仲达之长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 C . 故吾尝论孔明无死 今人有大功击之 D . 且孔明治蜀…… 师道不传也久矣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B .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C .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D .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4. (4) 下列六句分编四组,不含有作者指出的诸葛亮缺点、过失的一组是( )

      ①奇谋为短②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

      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④其能为而能不为

      ⑤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④ D . ②⑤⑥
    5. (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苏轼认为诸葛亮单单依靠忠信,故而不能以智谋断曹氏手足,这是做仁人君子的大患。 B . 陈亮认为如非诸葛亮早亡,则可一统天下,复兴礼乐。 C . 陈亮认为诸葛亮“忠义仁公信”甚至统兵作战均远胜司马懿。 D . 四篇选文中陈亮、陈寿、周恩来对诸葛亮多为赞颂,而苏轼对诸葛亮却多为批评。
二、文言翻译及简答(11分)
三、诗词鉴赏(9分)
  • 6.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疏影·苔枝缀玉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照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营旧事 , 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①辛亥∶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②石湖∶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③缀玉∶指梅花在枝头开放。④深宫旧事∶《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牧'是也。”⑤金屋∶《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⑥玉龙哀曲∶玉笛所奏《梅花落》。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序中点明写作时令,交代了创作缘由。词人谱曲后,友人交由艺妓弹奏.曲调和谐委婉,与内容相得益彰。 B . 本词开篇即写梅花姿色,为全词定下了幽清的基调;下片吐露思绪,多引典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C . “昭君”句引汉元帝昭君出塞和番之典。生在江南的梅花如江南女子一般,受不了塞外风沙。 D . 本词同诗人另一作品《扬州慢·淮左名都》一样,都是上片回忆从前之事(景),下片写眼前之事(景)。
    2. (2) 本词的上阕不着一个"梅"字,却多处言梅,手法多样,请结合梅花形象加以分析。
    3. (3) 下阕作者的情感伴随典故而变,请概括其变化过程。
四、名句默写
    1.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2. (2) ,就有道而正焉。
    3. (3) 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其中燕国灭亡的原因是“,始速祸焉”。
    4. (4) ,举类迩而见义远。
    5. (5) ,当其无,有室之用。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 8.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震柳

    梁衡

    ①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②1920年12月16日,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烈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两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我国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③1920年的中国,民国初立,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贫穷落后的西北忽又遭此奇祸。是年秋,海原的小气候突然变好。田野丰收,谷物满仓,梨子硕大无比,直把枝条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树上秋果未落,春花又开,灿若白雪,当人们正惊异于天降祥瑞之时,进到十二月却怪象频频,群狼夜嚎,畜不归圈。平日里温顺服贴的家狗瞪眼、炸毛,疯狂地咬人。天边黑烟滚滚,地心雷声隐隐。深夜里山民静卧窑洞,望见远山红光罩顶,又闻炕下的土层深处,有如撕布裂木之声,令人毛骨竦然 , 惊为虎鬼作。 

    ④到16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时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至于道路断裂、田埂错位、村庄塌陷等,随处可见。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辩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⑤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

    ⑥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嗡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坚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瘕,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

    ⑦柳树这种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娜多姿,多生水边。

    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 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太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

    ⑧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杀生命。

    ⑨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绿满天星,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 

    (有删改)

    1. (1) 下列选项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杀(è) 作 (suì) 娜(ē) 服贴 B . 身高阔(pánɡ) 嘎嘣嘣 (gā) 横扯竖(jiū) 毛骨竦然 C . 时(shà) 田(chóu) 尘(mái) 翻腾 D . (bō) 袒(lù) 青(jīn) 天崖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③段描述了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及造成的巨大破坏,这样写是为了衬托震柳的奇迹存活,也点明了震柳之名的由来。 B . 文章通过奇思幻想写出了“震柳”的来历,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海原县地震时出现了一道闪电,它一路撕了下去,期间碰到一片旺盛的柳树,其中一棵被撕为两半,顽强地活了下来。 C .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 D . 文章用惊心动魄的文字写地震,做到了文采、史料、哲思的结合,将可贵的“震柳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读来荡气回肠。
    3. (3)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5. (5) 结合全文,分析“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图画,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的教科书”这句话的内涵。
六、整本书阅读及语言运用(9分)
  • 9.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①“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③“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对比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同中迥异"的人物.上述三段话中都有“妹妹”,请分别说出出自谁人之口,并选择其中一句结合说话人的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1. (1) 对应人物①
    2. (2) 任选一句,结合说话人的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 10.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为了让同学们对保护野生动物这一理念有更直观的认识,展板中拟展出一幅漫画,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请结合所选取的这幅漫画的内容,完成相关的文字撰写。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妈妈,我长牙了! 》简要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并针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语意明确,句子通顺。

    1. (1) 画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80字)
    2. (2) 宣传语(不超过30字)
七、作文(60分)
  • 11.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世界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面前,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里有自己的步程。

    材料二:林清玄曾说“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