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张晟基《张家山汉简蕴含古代刑事治理智慧》
材料二:时至公元前三、二世纪,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而罗马公民本身也正被改造为有世界观念的“世界公民”。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在法律上的特权地位再也不能继续下去。更重要的是,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而市民法的形式主义,程序僵化与内容狭窄都已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罗马法实际进程所遵循的方向路线就这样决定了。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时间 | 发展变化 |
15世纪末 | 一些来自人们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 |
17世纪 | 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 |
18世纪40年代 | 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
1820年 | 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 |
19世纪中期 |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
1909年 | 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斯蒂芬森发明的机车等。 |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根据上述材料,选取相关信息,围绕“博物馆的发展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历史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