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万州部分中学2023-20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3-10-24 浏览次数:30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经考古研究,良渚古城的年代为距今5100年到4300年,良渚文明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下图是良渚出土文物上刻画符号与甲骨文数字的比较。据下图可知( )

    A . 旧石器时代中华大地已出现了早期文字 B . 良渚刻符继承了甲骨文成熟的造字模式 C . 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与一体性 D . 良渚文明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最典型文明
  • 2. (2023高三上·万州开学考)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
    A . 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 . 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 . 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 . 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 3. (2023高一上·射洪月考) 某历史教科书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它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
    A . 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 . 皇权的至高无上 C . 三公九卿制分工明确 D . 疆域规模的扩大
  • 4. (2023高三上·万州开学考) 明清两代,国子监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其学员除了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监生以外。还有来自琉球、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和朝鲜等地的留学生。这一现象( )
    A . 彰显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B . 体现了对周边国家的控制 C . 反映了东学西渐的过程 D . 促进了儒学的进一步传播
  • 5. (2023高三上·万州开学考) 匈奴人刘渊于304年称帝建前赵,国号为汉,以汉朝宗室自居,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史记》《汉书》及诸子著作,没有不阅读的。这反映了( )
    A . 少数民族大力推崇汉族文化 B . 先进文化在民族交融中的重要作用 C . 匈奴与汉族世代交好 D . 民族交融促进汉文化发展
  • 6. (2023高三上·万州开学考) 东晋时期,佛教争土宗慧远大师曾在庐山讲授《仪礼·丧服》。南朝梁武帝时,道士葛洪在《抱朴子 · 丧肠》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终不得长生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 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 B . 三教合流渐成趋势 C . 佛道思想日益本土化 D . 儒家文化颇具影响
  • 7. (2023高三上·万州开学考)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宋代司马光为宋神宗讲经时提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点,并且以曹随萧规等历史典故进行论证。王安石参政离开经筵之后,安排吕惠卿进入经筵,吕惠卿又引用《尚书》中“刑罚世轻世重”来论证祖宗之法可以变。这说明(    )
    A . 皇帝决策受到经筵左右 B . 文献典故解释迎合现实的需要 C . 宋代政务决断有民主性 D . 宋代朝臣的文化水平难分高下
  • 8. (2023高三上·万州开学考) 939年,辽朝在燕云十六州率先实行科举取士,政府允许汉族以及汉化程度比较深的渤海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这一举措旨在( )
    A . 学习汉族制度 B . 扩大统治基础 C . 抑制士族势力 D . 完善选官制度
  • 9. (2023高三上·万州开学考) 北宋都城汴京每年三月都会在金明池举办各种水戏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观赏《东京梦华录》载“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人水”(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北宋( )

    A . 城市市民丰富的娱乐生活 B . 崇尚力量成为社会的风尚 C . 市民热衷于进行体育运动 D . 城市娱乐功能进一步突出
  • 10. (2024高二下·罗江月考) 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 . 朝贡贸易繁荣 B .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 . 白银大量流入 D .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 11.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危局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主张按其出现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③“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一切的黑暗”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②③①
  • 12. (2023高三上·沙坪开学考)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外交照会,“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往在前述‘势力范围’内一切口岸,除非是‘自由港’之所有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应适用”,并在港口税、铁路运费上彼此实行“国民待遇”式的“门户开放”。据此可知(  )
    A . 照会与清政府并无直接关系 B . 照会维护了列强在华的利益 C . 美国获取了侵华的优势地位 D . 美国政府旨在保护中国主权
  • 13.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 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颁布诏令,强调“振兴商务,为目前切要之图。”新政期间清政府意识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时论普遍认为“兴商为强国之本”“上古之强在牧业,中古之强在农业,至近世强在商业。”这些举措(   )
    A . 具有求富强国与救亡图存目的 B . 使以商立国和实业救国成为主流思想 C . 旨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将有助于减少变法新政各方面的阻力
  • 14. (2023高三上·万州开学考)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这表明( )
    A . 推翻清政府统治是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B . 欧美国家的民生问题比中国严重 C . 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D .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 15. (2023高三上·九龙开学考) 1912年8月,《民权报》副刊《民权画报》刊发同盟会会员赓留的漫画《环游地球》(下图)。作者意在传递的信息是( )

    A . 提醒警惕袁世凯的专制企图 B . 揭示中国宪政之路的艰难 C . 表达对封建王朝复辟的担忧 D . 认识到思想革新更加紧迫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3高三上·沙坪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

    ——《左传•宣公十二年》

    材料二: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延康元年(220),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

    材料四:唐杨绾曰:“近炀帝始建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公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时期的选官标准。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并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 17. (2023高三上·沙坪开学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一大主题,中国历代王朝也都十分重视对地方和边疆的治理与管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帝国进入了蒙古时期,与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中国”变大了,统一而且超大的,是元。……事实上,尽管明帝国并没有真正对西藏和辽河以北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但至少在当时人民的心目中,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已不再是绝域,不再是礼乐教化难以到达的地区,而是“中华”的一部分。

    ——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材料二:“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地方管理的角度说明元明两代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是“中华的一部分”的重要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及特点。
  • 18. (2023高三上·沙坪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武昌起义前 6日,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其歌词出自严复之手,旋律则是由清宗室溥伦之弟溥侗选自康熙、乾隆年间遗留下来的皇家曲调。歌词:“巩金瓯,承天峙,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译文: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民众万物皆欣喜欢悦。喜见大众同袍,我们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川流不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国歌反映出的不同价值导向,指出这种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变迁。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并评价其实践效果。
三、论述题
  • 19. (2023高三上·沙坪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